首页 > 体育运动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乌鸡哥哥 体育运动 2022-10-29 15:04:01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客名君按: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今天写一篇关于李惠堂开始在香港南华初露头角时的文章,提及球王的家世和年少时痴迷足球的一些历史。过去很多外地人写的关于球王李惠堂的文章往往偏离史实,比如把李惠堂说成是家境贫寒,没钱买足球所以摘柚子踢球云云,都是逻辑不通且违背史实的。实际上他的父亲李浩如是张之洞所重用的建筑巨商,爱国爱乡、人品正直,李氏家族在粤港都颇具名望,李惠堂的本职工作一直是在金融行业担任经理。客名君在撰写《梅州足球史话》时进行了大量考证,以正视听。近期客名君为了配合梅州中超赛季,推出【中超赛季讲球史】专栏,让大家更多更快更真实地了解梅州这个足球名城的历史。精彩在梅州,球城、球队、球星、球赛、球场,还有足球产业、足球小镇、企业家,都大有故事可讲!敬请关注!如需转载请先申请授权。


民国时期,以李惠堂为代表的梅州竞技足球水平,代表了中国、甚至于亚洲当时的最高水平,确立了梅州在中国足球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当时对于球王李惠堂,国人有个口头禅:“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洛人《球王本纪》中这样记载:“目下论求王者,无人不首推李惠堂,即询诸孩提之音,亦莫不异口同声而推李惠堂是崇。而李球王固已大名垂宇宙,不但通国皆知,即全世界亦莫不仅球艺高超,而且球品、球德亦为球界可称道。


李惠堂主要活动地点在香港和上海。香港和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由开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鸦片战争之后,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香港。依据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香港九龙被强占,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发端于英国的现代足球,也随着英军、传教士的涌入而传到香港、上海等地,客观上促进了香港、上海的足球发展。


19世纪60年代前后,足球传入香港,香港成为中国现代足球萌发最早的地区。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足球传入上海。香港地区和上海为李惠堂这位梅州籍优秀球员的成长,提供了的现代先进足球文化的社会氛围。而李惠堂的战绩,被乡人所传颂,他与家乡的多次互动,也促进了家乡人对足球的关注和热爱。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香港早期的体育活动主要由英人组织和参与。1851年香港木球会成立,其他体育项目会也相继成立。英人把流行于本土的足球运动带到了香港并于1886年建立香港足球会,随后举办特别银牌赛事,分别是亚洲最早的职业联赛和锦标赛。


在香港快乐村的育才小学和王东宁小学,毗邻英国人的足球场,孩子们经常看到英人踢球,引起关注与好奇,就模仿英人踢“野球”(客名君注:香港的华人比梅州五华人踢足球要晚)。这两所学校毕业生大多升学入皇仁书院、圣约瑟和拔萃学校,奠定了这三所学校的足球基础,培养出一批早期的“足球人物”,南球王李惠堂就是来自皇仁书院。

球王亲口讲述自己小时候怎样痴迷足球,怎样练习足球

关注视频号“全球客家名人堂”,收看名人智慧


李惠堂的父亲李浩如来自嘉应州五华锡坑乡,此地以出产花岗岩著名,乡人以打石为业。李浩如自幼失学,离乡道广州南关师傅庙“石行会馆”打石。到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他得到清朝重臣、两江总督张之洞的聘请,勘查国内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粤汉铁路,并承建粤汉铁路英德至韶关段的路轨。后来在广州成立联生建筑公司,经营建筑石材,成为名噪一时的巨商,在穗港有了名望,全省石行同仁赠予“石行伟人”的称号。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球王李惠堂的故居(朱浩如 摄影)



1892年李浩如回乡建造了一座大屋,名为“联庆楼”,为客家传统建筑”四点金“格局。他还为此屋配备了全村第一台发电机,最早使用上了电灯。他晚年在五华提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等,乡民赠他牌匾“树木树人”。


李浩如担任了穗港两地石行的会长,以及香港五华同乡会、嘉应会馆馆长。李惠堂是李浩如的三太陈琼笙所生,排行第三,前面两位哥哥光灼和光思是过继,所以李惠堂实为长子。李惠堂刚生下来时,面颊很小,故后来他自号“瘦颊三郎”。其母亲陈琼笙来自中山县的望族,拜佛茹素,心地善良。李惠堂的家庭是清末民初一个传统的客家家庭。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李惠堂,字光梁,笔名鲁卫(“老惠”的粤语谐音),又名万年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十八日)生于香港铜锣湾大坑村马球场1-2号。当年的大坑村是客家人的聚集地。


四岁时,李浩如让妻子陈琼笙带着李惠堂回五华原籍锡坑乡读书。李浩如担心他沾染香港社会恶习、忘掉乡梓,要求他回乡接受教育,延续客家精神脉络。


李惠堂在五华住了三年,李惠堂5岁在五华念私塾,先后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四书》、《诗经》等经典,为他后来的著书立说打下了基础。李浩如重视教育,严格要求,李惠堂也从不逃学,热爱读书,加上他生性聪颖,闻强记,深得塾师赞许。(参见客名图片 | 球王李惠堂小时候拜的孔子像是怎样的?)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在客家地区拍摄的孔子像

摄影:Maisch, Wilhelm Friedrich (Mr)


李惠堂从小嗜好足球,抓周时抓了皮球,在五华开蒙上私塾时,他竟然”袋着”(客家话,用袋子装着)一只小皮球去跪拜孔圣像。李惠堂朝午都离不开足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村民可以看到李惠堂边走边踢球。


关注视频号“全球客家名人堂”,看看梅州的足球少年和球王当年是怎样练球的


联庆楼的门口有两棵柚子树,夏秋之际柚子长大,李惠堂就摘下来当球踢,以门前禾坪(客家围龙屋的晒谷场)作球场,用砖石作标记或者以联庆楼左侧狗洞当球门,练习扫射,或到屋外草地上奔踢。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五华的柚子



柚子摘光了,就用布扎个布团当球踢,如此痴练不辍。在无人对赛的时候,李惠堂就自己拿皮球向墙上施以攻击,由缓至急,或高或低,或用头或用足,一直练到随来随踢,迎送自如,左右不失。


李惠堂也和同村的孩子一起赤脚踢球,其他孩子家境贫寒买不起球鞋,李惠堂不愿与众不同,也不穿家里买的球鞋,照样赤足踢球。跟同村的小孩子球战,差不多日必一次,有时也踢到皮破血流,却从未萌半点退意。这批和李惠堂一起赤脚踢球的五华孩子中出了好几位球星,除了李惠堂,还有参加过1936年奥运会的李天生,南华体育会甲组的彭华新、欧杰生。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李惠堂和他二十多岁时获得的奖杯

那是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有英文文献称他为“King of Football"



1915年,李惠堂从五华乡间回到香港,此时足球已经在港岛风靡。李惠堂回忆自己当时“常因看球而牺牲晚膳,一有良好球赛,即蹲立场边或高攀树杪,静察各队之战术,球星之动作,从而模仿实习,须知学海无边,时至今日,余常孜孜不倦,常在学习中也。”


梅州的教育水平在民国时期非常发达,当地儒生水平很高。李浩如聘请五华秀才李柳湾到港授课,教以古经。因家境富裕,李惠堂从小被父母溺爱,致身体瘦弱多病,等秋风起,家人就给他穿棉衣,邻居小孩给他起绰号“小辣椒”。但李惠堂天生对足球痴迷,不避体弱,勤练不辍。


当时住在香港大坑一代的青少年,以大坑空地作为其天然球场,但踢球却往往受到家长反对,如李惠堂和叶北华的父亲,都认为踢球“没出息”。年幼时踢球父母不加限制,但到了十岁,希望他接掌事业的父亲,对他踢球开始限制。作为崇文重教的客家人,李浩如对自己小时候失学甚感遗憾,起初极力反对李惠堂踢球,认为踢球耽误功课。根据李惠堂回忆,李浩如性情刚烈,少年李惠堂要是不听话,“一触其怒,鞭挞至极”。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李惠堂只好见缝插针,坚持练球,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餐苦练。他每天上学随身带球,早晚以场地为“家”,风雨无阻。李惠堂和一起练球的李天生、叶北华、冯景祥等小球伴,常常一起偷看英军打球,学其传递、控球、盘球、射门、转身、弹跳、三角短传等踢球的基本功,并经常分成两队比赛。


李惠堂逐渐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术和过硬功夫,很快崭露头角,成为这些小伙子们的踢球领袖,他们还成立了踢小皮球的“童子会”,并成立了大坑幼年足球队,每赛必取得优良成绩。


香港是近现代中国足球发展的桥头堡,在近现代中国足球文化圈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09年前,由驻港的英国海军、陆军和皇家等足球队各自成立了足球会组织。1886年,英国人成立了亚洲第一家足球会——香港足球会,该会组织比赛、制定比赛规则,不久之后,制定比赛规则的职责就被后来成立的香港足球总会所代替。但作为足球俱乐部,香港足球会一直到今天,还活跃在香港甲组联赛的赛场上。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香港足球会标志


1903年,香港皇仁书院对海军船坞的足球友谊赛,是香港第一场有华人参与的现代足球赛。1904年,香港多所英文书院共同发起并举办了第一届学界足球赛,参赛的学校包括湾仔书院、育才书社、皇仁书院、拔萃书院。参加这次比萨的几乎全是英籍或外籍学生,太古洋行买办莫藻泉侄儿莫庆,来自拔萃书院,是当时唯一一名可以出场的中国人,他也成了第一个在有记载的在正式足球比赛中亮相的中国人。


1908年,年仅15岁的莫庆牵头成立了“华人足球队”。这是第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足球队,也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南华体育会”的前身。莫庆被推举为会长,但他再三推脱,最终由来自育才书社的刘铸伯担任球队首任会长。莫庆在球队中担任重要的管理组织工作,并且自掏腰包,为球队购买了统一的制服。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李惠堂母队——南华队的队徽

SCAA指South China Athletic Association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香港南华会的会员证章早期物件



华人足球队成立宗旨为锻炼体魄,振起雄风,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身材高大、人称“莫老庆”的莫庆带领着华人足球队,逐渐在洋人为主的足球界,打出了名堂。1910年,华人足球队改名为“南华体育会”,应邀代表华南地区出席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莫庆和他的南华体育会轻松击败上海的华东队,取得了冠军。


至1909年,香港统一成立了香港足球总会,全由英国人控制,总会会长和秘书长分别由英国人白朗和史度力担任。香港足球总会于1914年得到了香港所有球会组织的承认,并被英国足球联合会正式接纳为会员。总会仿效英格兰的竞赛制度,设立跨年度的分级足球联赛制。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孙中山、霍英东和何鸿燊也是皇仁书院校友


1917年,12岁的李惠堂以优异成绩考入皇仁书院,这是香港最早的官办中学,孙中山、霍英东、何鸿燊都曾在此就读。皇仁的校训是“勤有功”,李惠堂读书非常勤奋。因学业优秀,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皇仁四年的课程。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由于生意繁忙需要帮手,李浩如在李惠堂十五岁时就命他休学助理公司业务,但李惠堂始终痴迷足球,在工作之余朝夕砥砺球技不辍,任凭父亲施加痛刑。随着球技日益娴熟,李惠堂的身体也日益强壮起来。



李惠堂就读香港皇仁中学的时候,香港的华人足球开始兴起,香港的皇仁、圣约翰、拔萃三所学校从1905年到1923年共举行了14届校际对抗赛,其中皇仁和拔萃成绩最好。


1920年,莫庆当选香港足球总会执委,并正式将球队名称改为南华体育会,在出征球坛之余,还在1921年,举办了“第一届全港华人运动会”。莫庆在运动会上被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所感动,便筹措资金,在转年开办义学,教授体育。


这一年,在南华体育会举办的“夏令营杯”校园足球赛上,来自香港大坑村、年仅17岁的少年李惠堂引起了莫庆的注意,很快将他吸收为南华会甲级球员。李惠堂因技艺出众,脚法厉害,当时在香港被传为“球怪”。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李惠堂在著作扉页中提及父亲教诲


1923年,李惠堂随南华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其父李浩如慨然应允,并勉励他:“球场角逐,不可凌弱,不必畏强,你胆小若此,何能有进,非吾种也;应以大无畏的精神出场竞逐,并以正心术,重气节为个人立身之本”。


到了日本,中国队首战菲律宾,以3比0告捷,接着以5比1挫败日本,获得远东运动会足球冠军,凯旋而归。途经上海时,上海联队迎战,以5比1胜之。李惠堂本来上场有些胆怯,此番两次剧战,见菲律宾队动作粗野、踢法蛮横,他随之胆识大增,大展球技,一战成名。


李惠堂的精湛球艺和南华足球队的国际战绩,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23 年春,澳橄榄球总会代表亨利 · 美勒(Henry Minard)奉命来华,邀请中国橄榄球队访澳。但他发现当时在中国并没有开展橄榄球这一项目,大多华人对此项目未闻未见。


美勒在港停留数日,发现华人的足球程度可以与澳大利亚人抗衡,遂改变计划,决定邀请中国的足球队访问澳大利亚。当时国内体育界考虑赴外征战不仅可以锻炼足球队伍,而且可以增进两国间的感情交流,还可加强贸易,因而决定赴澳。




本文根据《梅州足球史话》相关内容写成,图片为梅州市体育局供图。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客名君另一本著作《寻味客家》

以丰实图文展示客家文化

写客家之味、美、慧、魅、贵、归


李惠堂是吹出来的(1921年李惠堂在香港崭露头角)

@_@a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