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发生在哪一年(民国时期的四川到底有多乱?“四川王”刘湘到1933年才勉强统一)
民国初年,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军阀林立,战乱不断。
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过渡时期,1911年,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中华民国的统治根基并不牢固。
1916年6月6日,在窃国大盗——北洋军阀头头袁世凯死后,国内已经没有一支力量可以支配整个中国。于是,各地各省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等的支持下,纷纷建立起大大小小各自为政的军阀势力。
其中主要有盘踞于东北一带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河北一带的直系军阀冯国璋,安徽一带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山西一带的晋绥系军阀阎锡山,西北一带的冯玉祥,还有很多其他地方军阀如桂系、黔系、湘系、粤系、滇系……
然而,就在各地军阀都逐渐建立起各自的统一体系之时,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四川,这个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饶、地势险要著称的地方,还处于一片巨大的混乱之中。
此时四川省内军阀混战的程度,放眼整个中国,可以说是有不及而无过之。在四川省内,先后出现的大小军阀数不胜数,军阀之间的战争更是延绵不绝。
有资料统计,四川自1911年辛亥革命,至1935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省内出现过的大大小小军阀共100余个,发生的大小战争共有470余次,平均半月即有一次。当时报纸曾有评论,四川军阀"其最大特色,为兵愈打而愈多,帅时离而时合,亦友亦仇,随和随战。要之,万变不离其宗者,为扩张私利,保存实力,诛求无厌,剥削地方"。
而这种情况,只在一位有着“四川王”之称的大军阀刘湘身前的四五年时间里才有所改观。这位“四川王”刘湘戎马一生,亲眼见证了民国早中期四川的混乱至极,并投身其中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
刘湘生于1888年7月1日,比后来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小不到一岁。
刘湘年幼时,就读过乡间私塾。1904年(光绪三十年),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当时,清廷宣告废除科举,设立文武学堂,编练新军。不满十七岁的刘湘,背着父亲赴雅安应考,遂被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弁目队录取。
由于成绩优异,刘湘后来又被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录取,并在1908年进入学堂学习。在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的刘湘十分低调。不过,虽然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依然结识了一批学生,而这批人也成为刘湘日后崛起的班底。
1909年夏,在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之后,刘湘即被分配到建成不久的新军三十三混成协(旅)六十五标作见习官。
当时,清政府的统治接近尾声,辛亥革命即将爆发。此时四川省内主要有三支力量,一支是由孙中山创办发展而来的同盟会革命党这一派力量,第二派力量是支持君主立宪的立宪派力量,第三派力量是一个相当于黑社会性质的力量,叫“哥老会”,成员被唤作“袍哥”。
此时四川虽还没有出现正式的军阀,但是上诉这三股力量之间暗流涌动,斗争不断,为接下来即将出现的民国军阀大混战埋下种子。
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和洋人借款,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人民反对。四川斗争尤为激烈,立宪派绅商首先发起保路,五月二十一日(6.17)组织保路同志会,持有租股的农民争相入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在清廷强行接收宜万段后,群起抗粮抗捐和暴动。七月十五日川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蒲殿俊、罗纶等人,查封同志会和铁路公司,并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死伤数百人,造成“成都血案”。
清廷饬令解散各地保路同志会,扩大镇压。中国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号召保路同志乘机起义。各路义军攻打成都,久攻不下,转而分兵攻略各州县,发展为全川范围的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这一年,24岁的刘湘调任第十七镇六十八标一营前队排长。不久,被派往成都,参与镇压保路同志军的作战。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第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刘湘任第二标张邦本支队的少校差官,随部进驻川北。
1912年,随着四川光复,第1镇被改编为川军第1师,刘湘则成为第二营营长。1913年,刘湘再次升官,成为第1师第3团团长。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刘湘的职位越来越高,兵权越来越重。1916年3月,由于在担任清乡分司令过程中大举搜查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复辟称帝扫清了障碍,刘湘因此被袁世凯晋升为陆军少将,同年6月,刘湘升任第1师第一旅旅长。
1918年2月23日,川军各路军阀之中实力最强,资历最老的第1师师长徐孝刚因为生病需要回老家休养,第1师随即落入了刘湘的手中,刘湘开始代理师长。从此刻起,刘湘成为了川军高级军官,第1次有资格作为棋手出现在四川政治舞台上。
到这时,四川的大小军阀们基本已经初露锋芒,而茫茫多的四川军阀,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派系:
最早出现的是武备系,这个派系主要为北洋军阀在四川的代言人,比如刘存厚等。在直系执政时期,也发展成为在外省保定军校或者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保定系,以及以四川武备学堂为主的四川本土速成系。在保定系中邓锡侯和刘文辉是保定军校一二期毕业,而本土速成系则是以刘湘和杨森等人为代表。当然除了这三大系之外,革命党人熊克武(当年贺老总的上司)也自成一派。另外还有第一军系、军官系、第三军系、大邑系等。
因为阵营不同各派系之间经常征伐,但即使是同派系之间也会相继倒伐相向。 以下列举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以上川军将领(这些将领基本在川内各自割据一方):
熊克武、彭光烈、杨森、邓锡侯、刘存厚、石青阳、刘文辉、孙震、周道刚、刘湘、李家钰、王陵基、吕超、王缵绪、王铭章、唐式遵、潘文华、田颂尧、饶国华、赖心辉、但懋辛、杨干才。
此后,四川先后成为北洋、滇、黔军阀和四川各派军阀争夺和混战的中心:1918年到1920年,川滇黔军之战;1921年,川鄂战争;1922年7月到9月,1、2军之战;1923年,北道之战;
到了1923年,刘湘已经在战争中磨炼并成长壮大起来,此时的他已经被推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湘第一次成为四川最高领导人。
然而,成为四川最高领导人的刘湘并不能完全左右川中局势,虽然他实力雄厚,但是那些各据一地各行其是的军阀,对于刘湘的命令阴奉阳违,根本不放在眼里。
于是,刘湘开启了他艰难而漫长的统一之路,先是联合黔军袁祖铭对抗杨森,后又联合杨森驱逐袁祖铭,并在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
到了1927年以后,四川基本上是刘湘、刘文辉、邓锡侯和杨森搓四人麻将时代。1928年刘湘在速成系第N次内战中,击败了杨森联军,继续巩固一哥位置。
刘湘击破杨森后,四川实力最雄厚的军阀分为两支,一支是占据川东的刘湘,而另一支则是控制成都的刘文辉,而且有趣的是,刘湘和刘文辉其实还是叔侄,两个人同出安仁乡刘氏家族。1933年在“二刘会战”中刘湘又相继击败了刘文辉和邓锡侯。
1933年后,四川军阀们实现了统一,但这也仅仅是名义上的。
但正如前文说到的,刘湘为了维持四川王这个名声,对当时的曾经的敌人兼战友并没有进行强行收编,而是进行了安抚。说白了他刘湘自己只是诸侯之首,并不是直系领导,因此即使在抗战前,四川也有“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说法。
就在刘湘掌握四川军政大权后不久,先是蒋先生不断对于四川掺沙子,加速川军的“中央化”、“国家化”。然后便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随着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亡之际,四川上下同仇敌忾,以刘湘为首的川军主动请缨抗战。因此,在1937年8月,刘湘被任命为第2路预备军司令,下辖9个军出川抗日。
率领川军出征后,刘湘再次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然而,就在刘湘踌躇满志的准备率领川军到前线与日寇作战,一雪内战耻辱之时,刘湘却因为胃病加重昏迷,并最终在武汉去世,年仅48岁。
刘湘死后,四川的局势又变得扑朔迷离。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川军在八年抗战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英勇。正是在抗战烽火中,川军实现了浴火重生,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战历史,从而由“双枪兵”、“烂部队”,转变为铁血之师、正义之师。
( ◔ 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