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情感教育:解密年轻人婚恋之困
七夕节的脚步逐渐临近,然而很多年轻人却感到孤单,缺少共度这个浪漫的时刻。"脱单难"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如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为什么年轻人的婚恋之路如此坎坷?最近一项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调查揭示出,固定的社交圈、宅在家中不喜欢社交,以及表达能力不足,成为妨碍年轻人恋爱的三大障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我国的单身人群越来越庞大,已经达到了约2.39亿人。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结婚生育年龄普遍延后。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相比于2010年的24.89岁,增加了3.78岁。
那么,为何年轻人们在婚恋方面显得犹豫不决呢?上述调查表明,社交圈的固定状态是排在第一位的障碍(50.7%),其次是宅在家中不喜欢社交(47.5%),而不善于表达则位居第三(46.0%)。此外,还有很多人感觉自己的闲暇时间都被网络世界所占据(44.7%),社交渠道受限(43.4%),不了解如何与异性相处(41.7%),以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恋爱(29.3%)等等。
专业心理咨询师郑莉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她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年轻人不愿婚恋的这三大拦路虎——社交圈固定、宅在家中不喜欢社交,以及表达能力不足——都与情感教育的缺失有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关注智力学历的培养,而恋爱课、性教育等情感教育却鲜少涉及。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情感表达、情感引导和情感调节的全方位情商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提升情感智慧、情感沟通、自我认知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当今,年轻人往往缺乏谈情说爱的能力。他们从小到大所培养的都是各种"生存"能力,却鲜少有与恋爱、情感等相关的知识传递。孩子的社交、表达,甚至与异性交往、矛盾处理等能力,应该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并在初中、高中阶段进一步加强。由于情感教育的忽视,年轻人往往陷入"上学时父母不允许恋爱,毕业后父母催促结婚"的尴尬境地。
此外,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等应用的普及,年轻人逐渐习惯于线上互动。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减少,这影响了年轻人对社交情景的感知、观察和理解能力,也阻碍了他们的共情能力发展,影响社交技能的提升。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有些人的面对面社交焦虑和恐惧加剧。
要解决年轻人在婚恋方面的难题,郑莉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单身青年应从根本上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自觉接受成人情感教育和性教育,补充孩童时期所缺失的情感课程。此外,个人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规划社交日程,逐渐打破社交圈的局限。可以从定期与熟悉的朋友参与自己喜欢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渐扩大至与陌生人互动。对于喜欢宅的人来说,可以从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如读书会、品酒会等开始尝试。
2.努力提升表达能力。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表达要有创意,尝试使用一些赞美性的表达,如赞赏对方的气质等,避免过于平凡的对话;其次,表达要真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寻找对方的优点和闪光点,然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当遇到矛盾时,要稳定情绪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化解冲突。
3.对于确实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的人,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国家可以大力推广开展恋爱课、性教育等情感教育课程,帮助未成年人学会表达和共情。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婚介机构和交友网站的规范和监管,确保其不流于低俗。专业心理学家们也可以通过开设在线课程等方式,为广大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情感指导和社交、恋爱能力训练。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年轻人在婚恋方面的难题,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恋爱和人际关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