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存款变理财产品?徐女士家的30万元尴尬经历引发热议
近日,一则关于农业银行存款变成理财产品的视频引发社交媒体热议。据视频发布者徐女士介绍,两年前,她婆婆在保定安国市金融路农业银行存了三十万元的定期存款,然而在到期取款时,却被告知存款变成了理财产品,需要等待三个月才能赎回。这一情况引发了徐女士一家的质疑和疑虑。
银行回应:理财产品销售正常,存在风险提示
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是正常工作范围,理财产品销售环节都会有风险提示。负责人表示,在销售环节中不存在问题,并将与客户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30万元定期存款成理财产品,引发家庭纠纷
徐女士的家庭因这30万元定期存款变成理财产品的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视频中,徐女士表示,当时婆婆独自一人前往银行存款,却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被引导购买了理财产品。她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没有详细说明这是理财产品,也没有清晰地告知可能产生的亏损,导致老人被误导。
银行解释: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是自主选择
银行方面则解释称,作为商业银行,员工的产品推销行为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根据银行的说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是自主选择,而且当时的客户是50多岁的经商人士,具备对理财产品的鉴别能力。银行表示,销售时已经向客户说明了产品可能产生的盈亏,并在产品说明书中包含了风险提示。
理财产品赎回期设计合理?
针对视频中提到的理财产品赎回期的问题,银行方面解释称,理财产品的赎回期是经过合理设计的,第一次封闭期为两年,封闭结束后有短暂的开放期,然后进入下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封闭期。银行表示,这是一种标准的理财产品设计,符合监管规定。
家庭希望拿回30万元本金
徐女士一家对此事表示不满,并要求银行提供购买理财产品的合同,但银行并未提供。视频发布后,引发了网友关注。徐女士目前的诉求是希望能够拿回30万元的本金。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透明度和客户权益保护的讨论。银行方面表示将尽力协商解决问题,而这一事件也提醒了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需要更加注重沟通和透明度,确保客户能够充分了解产品性质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