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十一”假期调休:如何提高带薪休假落实效果?
“十一”黄金周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打工人”们面临的七天长班。为何我们在享受长假后又要付出调休的代价呢?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琪延接受《有识》栏目采访,就这一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调休经济:保障总假日不变且经济总量无损
王琪延解释说,放完长假后的补班实际上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以确保节假日总量不减少且经济总量不受损失。然而,这种“前借后挪”式的调休却带来了连续工作的问题,可能导致员工疲劳,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对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取消“前借后挪”:多放几天假
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取消“前借后挪”式调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增加法定假期的天数。他认为,这样的调整更符合国情,避免了员工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导致的疲劳问题。
调休结构优化:考虑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增加
在谈到法定节假日的数量时,王琪延表示,这一数量应该根据劳动生产率来决定。他建议,可以考虑增加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法定假期,更好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在他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工作对身体和心理的不利影响。
提高带薪休假满足度:政府应加强监督与奖励
带薪休假作为一项政策已经颁布,然而,其实际执行却面临很大的困难。王琪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原因。在国家层面,缺乏对带薪休假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规范,使得企业可以选择是否执行,缺乏明确的惩罚措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带薪休假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企业执行的积极性。
加强带薪休假宣传:深入人心树立正确观念
此外,他强调了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媒体等渠道,加强对带薪休假的宣传,使其观念深入人心。他认为,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维权意识,让他们更加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十一”假期调休引发了对调休制度的深刻思考。在维护总假日不变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企业和员工应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法定假期安排和有效的带薪休假制度,为中国的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