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苗姓

搜狐叔叔 百科词典 2022-10-28 16:35:53
【姓氏溯源】马姓←苗姓→凤姓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53位。在2007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54位。

苗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民间传说:“在上古时候,有一位神医叫苗父,世人称其为“古医鼻祖”,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苗氏,得姓时间要远早于苗贲皇,但史无记载。”   其实,在史书中对苗父其人还是有记载的。   苗父,上古巫医,一称弟父。在历史文献《韩诗外传》中记载:“吾闻上古医曰弟父。弟父之为医者,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按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中庶子的说法,苗父是一个“上古为医者”,即上古时代的一个医生。他所说的“上古”并非确指,但按他自己的相对说法,是在黄帝时代以前的某个时代。   民间传说苗父是一个医生,只是因为他能让所有求助于他的病人病愈和康复,并不意味着他和后世医家们在诊、疗疾病的方法上有任何相同之处。其实,他的诊治手法和过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拿来编成席子,供病人和自己坐、卧,又用草把子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于是,无论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   由于苗父根本不象后世医生们那样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术治疗,因此他只能算是一种巫医,如今看来,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在传说中,他为众多病人治过病,而且还疗效卓著,称其为“医”并不过分,因此,人们把他认为是“上古为医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公族大夫熊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的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周简王姬夷二十一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在楚国的内乱“若敖之乱”中,楚国公族若敖氏一族被灭。   在这场动乱中,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逃亡到了楚国的世敌晋国,受到了晋国君主的礼遇,还赐其食采于苗地(今河南济源封门口南部一带),世人称其为苗贲皇。苗贲皇后来为晋国出谋划策,使晋国在与楚国的“鄢陵大战”中大获全胜。   鄢陵之战,是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于鄢陵地区(今河南鄢陵)展开的一次大战。   不过,两军激战中,晋军主将战中“恪守不辱伤国君之礼”,未对楚军作彻底打击,固属春秋时期代观念的局限,不足为训。   在苗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苗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百济民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的百济民族中,有汉姓苗氏。   百济,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一个割据国家,存在于公元前18~660年。百济国与伽倻国、新罗国是古代韩民族的三国,为古老的马韩民族五十四个部落中的百济部落所建,公元前一世纪逐步形成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一世纪末,百济部落兴起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汉江下游,建都于汉江南岸慰礼(今韩国汉城附近)。   传说,在西汉成帝刘骜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高句丽王子温祚率领部分臣民来到汉江北岸,以其军事实力在慰礼定都称王,国号百济,马韩百济部被其融合。后百济国将王都迁至汉江南岸的汉山城(今韩国京畿道广州)。   东汉建安年间,公孙康置带方郡后,百济国王迎娶公孙康之女为妃,得到带方郡的协助,逐渐强盛起来。至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三年(公元346~375年),即百济古尔王在位期间,仿照汉制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体制:中央政权设六佐平分理朝政,分官爵为十六品,地方上设五方,二十二檐鲁(郡县),国家机器初步巩固。古尔王模仿北燕国的例制,定出有尊卑差别的紫、绯、青三等官服服色,开始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   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七年(公元313年),高句丽占据了乐浪郡后,形成了朝鲜半岛上三国对峙的局面,其中的百济国势力较为弱小。因此,在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百济国临津江流域被高句丽攻占。到北魏孝文帝元宏延兴五年(公元475年),王都汉山城又被高句丽攻陷,被迫迁都于熊津(今韩国公州)。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四年(公元538年),百济国势更衰,再迁都到泗沘(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改国号为南扶余。   在抵抗高句丽的共同北进目标下,百济国与新罗国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结成了联盟,并共组成联军收复了汉江下游地区。但很快联盟破裂,收复之地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公元553年)被新罗国所攻占。百济国为了夺回失地,又反过来联合高句丽,频繁进攻新罗国。   新罗国面对两国联盟束手无策,频频失败,于是向大唐王朝求援。唐高宗李治正对高句丽的势力不断扩张而反感,更不希望高句丽的有两猛势力的存在,于是应邀出兵干预。大唐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率军与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战争中,在新罗国的配合下,于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彻底灭了百济国。百济国灭亡后,领土被新罗国统一。   而后,在唐乾封元年~总章元年(公元666~668年),唐高宗又令大唐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率唐军与高句丽鏖战,在农历9月彻底灭亡了高句丽。   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以别于当地汉民。在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该支苗氏族人有部分人“去草为田”,改苗氏为田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沙毕纳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沙毕纳尔氏,汉姓为苗氏,源出蒙古土尔扈特部。   蒙古土尔扈特部,是明、清时期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元朝时期重臣翁罕的后裔。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於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公元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额济勒河下游流域(今俄罗斯伏尔加河),自成独立的游牧部落,但仍不断与厄鲁特蒙古各部联系,并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   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大帝派出图理琛使团,途经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两年后至伏尔加河下游,探望土尔扈特部。到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罗斯,历时三年到达北京,向乾隆大帝呈献贡品、方物、弓箭袋等。   土尔扈特部族人自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后,不断反抗沙皇俄国的侵略与奴役。公元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著名农民领袖拉辛领导顿河农民起义后,居于伏尔加河两岸的土尔扈特人民纷起响应。公元十七世纪末期,土尔扈特著名首领阿玉奇汗率领部众积极支持巴什基尔人的起义。公元十八世纪初,土尔扈特人民仍不断掀起武装起义,反抗沙皇俄国在伏尔加流域的统治。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农历1月,土尔扈特部为摆脱沙皇俄国的残酷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在第七代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的曾孙)率领下发动了武装大起义,之后,渥巴锡带领着三万三千户族人从伏尔加河东岸出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历尽艰辛,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春季来到伊犁附近的塔麻干地方,史称“土尔扈特东归”。   在土尔扈特部壮烈东归的过程中,沿途遭到沙皇俄国军队的追击、哈萨克部的抢夺,又遇到传染病流行,人畜损失了三分之一。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渥巴锡与副首领诸那颜商定,不能用武力夺取准噶尔,只能做大清皇帝的属民。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秋季,渥巴锡与副首领诸那颜赴热河承德觐见乾隆大帝。   满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的爱国正义行动十分重视。乾隆大帝对土尔扈特部返归非常赞赏和欢迎,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和避暑山庄多次接见、宴请渥巴锡等首领,对其部众也给以牛羊粮食、衣裘庐帐,并亲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两篇,立碑于今河北省承德市的普陀宗乘之庙内。   之后,乾隆大帝分土尔扈特为新、旧两部,旧土尔扈特由渥巴锡统领,分东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尔扈特由另一首领舍楞统领,分二旗。乾隆大帝对土尔扈特部的故旧牧地也作了妥善安排,将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安置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南路,设乌讷恩苏珠克图盟。该盟分东、西、南、北路,各设盟长。同时敕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授札萨克,领南路,汗号及盟长职务世袭,游牧地在珠勒都斯河流域。其余大小首领也分别给予封爵。   自元朝时期开始,直至清朝时期,蒙古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教派(噶当派,俗称黄教,即喇嘛教派),将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人,称为“沙毕纳尔”,蒙语意为“归附于喇嘛庙的属民”,后遂成土尔扈特部中部分族人的姓氏。   沙毕纳尔氏族部分在新疆分为四个旗,主要驻牧于伊犁一带地区,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特克斯县四个苏木(乡)蒙古族同胞的祖先。   蒙古族沙毕纳尔氏,在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苗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回族中的苗氏,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赐姓。   据《赛典赤家谱》记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密征调。以名为氏。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后,历代明朝皇帝赐予回族将领许多汉姓:闪、者、白、苗、冶、乌、达、木、金、陕、翦、千、保、卯、张、马、丁、郑、朱、安、薛、禄……等等。   此后,在回族中即有苗氏一族。苗氏回族今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及青海等地。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记载:   满族乌扎库氏,亦称乌札库氏,满语为Ujaku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珲春图们江沿岸)、倭济石(今吉林图们与珲春之间)、绥分(今中俄交界的绥分河流域),其后裔中有议政大臣、江宁将军苗齐纳,在他的子孙中,有冠汉姓为苗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康仪理氏,亦称康吉里氏,满语为Kangyili Hala,汉义“苗条”,世居费尔塔哈村(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后大多冠汉姓为康氏,亦有取汉义为姓氏者,称苗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熊伯棼(斗越椒)、苗贲皇(斗贲皇、熊贲皇)。  

迁徙分布

  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人口约一百零九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68%左右。   河南省济源县是苗氏起源地,地处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源县在古时被称为苗邑,苗氏族人占全县人口得1.66%,约九千多人。   苗氏产生后,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其子孙先后北越王屋、太行等山,南渡黄河、长江等水,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晋国被魏、韩、赵三国瓜分。晋国灭亡后,苗邑先属韩国,后“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魏与韩交换部分土地,取得轵道”,苗邑又属魏国。在这种形势下,苗邑人民为了生计,都纷纷出走,其中有一支向北过轵关,迁徙到了山西潞州(今山西长治)。其中熊轼一支迁潞后,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分迁今长治、壶关、长子、平顺等地。据说壶关县北皇村,原名叫贲皇村,因为“贲”和“北”音较接近,后来就演化成北皇村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党地区逐步形成了苗氏郡望。苗姓族人在上党地区迅速发展。   到隋、唐时期,苗氏名人贤士接连涌现,如唐时上党有:官至左相的苗晋卿,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苗发,大历监察御使苗丕,这是壶关县的父子三人。还有苗愔、苗恽、苗恪兄弟三人,相继登科,入朝为官,他们也是壶关人。其他如郡守苗奉倩,谏议大夫苗拯,都是唐朝时期上党名人。众多的苗氏英才,不仅为家族争了光,也为上党添了彩。上党苗氏家族通常使用的堂号叫东阳堂。隋、唐时期是苗姓发展的鼎盛时期,除上党郡望外,还有东阳郡、济阴郡等地方也形成了苗姓的郡望。《通志·氏族略》说:“苗氏,望出东阳。”东阳的治所在浙江金华,济阴郡在今鲁西定陶县一带。   宋朝时期,上党地区的苗氏仍很兴盛,名人如:河州节度使苗授,都指挥使苗履,护送隆祐太后南渡的统制官苗傅,他们是出自上党的祖孙三代。他们的后裔随宦游落户生根,苗姓分布的地域更加广泛。南宋时期,山西析城冶方里(今阳城东冶镇)有一支苗姓,迁回到了苗邑故里。他们在济源勋掌村落脚创业,子孙繁衍,后来分支迁到本县东苗店,后又从苗店分迁本县庙街村。济源市目前有苗姓近万人,分布在十几个村庄,但多数都是从勋掌迁出,然后又不断地外迁。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庙街分迁的就有河南偃师、西峡、孟县、新安以及山西垣曲等地。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氏族人又被迫迁徙。据江苏沛县等地《苗氏族谱》载:元末明初,河南永城县东四十里苗桥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今河南开封),一支迁夏邑,一支迁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   明朝初期,政府从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大规模移民,山西长子县西张堡村苗子实迁到河南武陟县西南大封村。苗子实有四子,长子迁今武陟大司马村,后裔分迁今温县赵堡等地;次子迁今新乡市七里营,后裔分迁南庄、河头等村;三子迁今武陟乔庙,后裔分迁今荥阳市古荥等地;四子仍住大封村,后代迁修武、焦作、温县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苗子实的这一支后裔目前有一万一千余人,仅大封村苗姓就有三千五百多人。另据河南西平县苗堂村《苗氏族谱》载:始祖苗公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西平县苗堂村,后分居于苗张村。河南禹县《苗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一老妪率子、侄四人迁来河南,长子苗立本定居禹县神垕镇,次子苗立家定居郏县苗黄庄,三子苗立诚定居襄县苗府村,侄苗国宝定居禹县白沙村。   清朝以来,苗氏族人不断向周边省区和海外发展,经过两千六百多年的繁衍发展,至今已遍布全国,总人数达一百多万。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苗氏后裔到海外经商、求学、办企业,有些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与此同时,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和台湾地区也有不少苗氏族人子孙回中原和故乡寻根谒祖,投资办厂。苗氏子孙不管在国内国外,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苗氏族人在浙江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苗氏当今虽不算大族,但其名人却不绝于史书。宋朝有曾经大破鬼章,军功彪炳的大将苗援;讨降生羌、威镇洮西,又与李宪取定西域的名将苗绶等,也是苗氏之中的重要人物。

郡望堂号

·郡望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浙江金华婺城、金东、兰溪)、乌伤(今浙江义乌)、永康、吴宁(今浙江东阳)、丰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龙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县)、定阳(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县(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伊 犁: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那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古就同新疆和内地息息相关。远在汉朝,伊犁就以“伊列”之名载入史籍《汉书》。西魏废帝元年(壬申,公元552年),历史上著名的突厥汗国在伊犁河城建立。古代的伊犁,包括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地理上,环天山而立,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隔天山相望,被称为伊犁盆地。伊犁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同新疆和中亚的历史息息相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伊犁是草原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域,在清朝中叶以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作为新疆的军事政治中心,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伊犁”之名,是清朝政府正式确定的,据史籍《西陲总统事略》记载:“乾隆二十年(乙亥,公元1755年)平定准噶尔,定名伊犁,盖取《唐书》伊丽水而名之。”最早见于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伊犁塞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的氏族部落集团,他们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并且在伊犁形成了具有国家性质的集团,伊犁塞人广泛活动于伊犁河南北两岸和三大支流为主的河谷草原地带,大量的考资料表明,伊犁河上游地区是伊犁塞人的中心活动区,伊犁塞人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伊犁青铜器时代的文明,尼勒克县、昭苏、特克斯、新源、巩留、尼勒克、察布查尔等地出土的青铜武士像、三足铜斧、四兽足铜盘、等精美的铜制器皿等说明伊犁塞人具有很高的铸造技术。伊犁塞人后来与乌孙人相融合,对乌孙的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今天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奎屯直辖市全州共有二十四个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中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三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一十万,有汉、维、哈、蒙、锡伯、柯尔克孜、哈萨克、俄罗斯等四十七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锡伯族占0.83%。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师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新疆卷烟厂、阿希金矿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

·堂号

  东阳堂:以望立堂。   伊犁堂:以望立堂。   惠化堂:源自唐朝潞州壶关人苗晋卿事。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于贫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命皆前定,安知人间没有第二个苗公?苗氏堂号“惠化堂”由此而来。   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苗姓家谱文献

  山东长山苗氏家谱两卷,著者待考,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大开印本两册。  江苏淮阴苗氏族谱,(现代)苗氏合族编修,198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淮阴市县小营东村、西坝村苗氏宗祠。   苗氏族谱,(现代)苗氏合族编修,2001年稿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弥勒州弥勒县丫铺龙新瓦房。   河南沁阳苗氏,(现代)苗中宪编修,2004年稿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沁阳市苗楼苗氏宗祠。   河南济源苗氏宗谱,(现代)苗鸿震序,2004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济源市勋掌城南大街苗氏宗祠(克井镇23信箱)。   资料有待补充。

苗姓字辈排行

  山东文登苗氏字辈:“福有喜国……”   山东威海苗氏字辈:“国宝丰华延祺”。   山东日照苗氏字辈:“玉中为文石现春”。   山东济宁苗氏字辈:“田征士如树之西恩培仲”。   山东青岛苗氏字辈:“中京福启春”。   山东沂源苗氏字辈:“希永兴本传记士衡”。   山东章丘苗氏字辈:“万士庆长有”。   山东寿光苗氏字辈:“得洪乃青……”   河南睢县苗氏字辈:“忠孝传家久勤俭绍业远守成克永茂崇学方荣显建国先立志金光照华汉”。   河南洛阳苗氏字辈:“学正道全理存心安……显明荣庆光昭建传志守克俊崇耀瑞延”。   河南禹州苗氏字辈:“国之建嵩兹春雨凤槐宗和平谱后真成训业昭大华宣仰德教博爱令范广伟功   河南沁阳苗氏一支字辈:“金含天庆忠恕立基典常致用瑞增露润恭厚仁义春广潮俊经纬泉周”。   河南泌阳苗氏一支字辈:“中书立吉典昌之永”。   江苏淮阴苗氏字辈:“万如寅东文志光华”。   江苏宿迁苗氏字辈:“玉德殿其法新”。   江苏东海苗氏字辈:“善恒松昌保东”。   安徽砀山苗氏字辈:“君敬则臣忠希求爱法传”。   安徽苗氏一支字辈:“心民立同大小”。   浙江舟山苗氏字辈:“只逢大有裕国安邦敬承宗德奕照永昌家学传芳”。   云南红河苗氏字辈:“应怀培景……”   山西兖州苗氏字辈:“贞世如树滋锡恩培宗繁”。   辽宁苗氏一支字辈:“树丰生兆春”。   台湾苗氏一支字辈:“永得锡乃……”   苗氏一支字辈:“大克永之万梦然相亭守本田”。   苗氏一支字辈:“厚德培成宪绪”。   苗氏一支字辈:“怀凤吉士传家保”。   苗氏一支字辈:“兴恒希文化廷应玉同大”。   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芈氏;望出东阳:全联典出苗氏的源流和郡望。   源出苗邑;系承贲皇:全联典指贲皇为楚大夫伯棼之子,奔晋,晋人以苗地相赠,其子孙因以为氏。   惠行魏郡;威震河州:上联典指唐朝壶关人苗晋卿,字元辅,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政事与教化并行,惠政为人称道。唐肃宗时,任左相,封韩国公。下联典指北宋上党人苗授,字授之,历官供备库副使、西上阁门使,因功任河州知州。跟随李宪讨伐羌族叛乱,威震洮西。宋元祐年间官室保康军节度使。   惠行魏郡;威镇熙河。同上。   古医鼻祖;新历乾元:上联典出上古神医苗父,相传他以管作席,以刍为狗,向北祝愿,就能把很重的病人治好。后人尊崇他为古医中祝由科的鼻祖。下联典出北宋司天台主簿苗守信,河中人。长于造算。当时因应天历稍有差讹,诏命他另造新历。他重制的乾元历,非常精密。官至殿中少监。   长水校尉;龙峰真人:上联典出汉朝有长水校尉苗浦。下联典出唐朝画家苗龙,失其名,因善画龙,人们以苗龙呼之。后得道仙去。会稽龙瑞宫东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相传为苗龙飞升处。   十才列选;两弟登科:上联典指唐苗发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指唐苗愔以兄弟二人相继登科事。   祝由肇祖;韦皋乘龙:上联典出《古今医统》:“苗父上古神医,为祝由科之祖。”下联典出唐张延赏之妻苗氏,能鉴人,特选进士韦皋为婿。   2.七言通用联:   农桑辑要恩泽远;说文声订韵源长:上联典出元朝大司农丞苗好谦,城武人。勤政善学,官至御史中丞,有《农桑辑要》。下联典出清朝道光年间贡生苗夔,字先簏,肃宁人。治《说文》,精于音韵之学,撰有《说文声订》、《说文音读表》、《毛诗韵订》、《建首字读》等书。   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此联为鹤顶格嵌苗氏“苗”字的析字联。   3.八言以上通用联:   棣萼联辉,三场科名之盛;词华藻发,十人才子之班:上联典指唐朝人苗愔,长庆年间进士,他弟弟苗恽、苗恪也相继登科。下联典指唐朝苗晋卿的儿子苗发,擅长写诗,与卢纶、司空曙等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都官员外郎。   义胆忠肝,佥羡真州明府;文华本行,特美太原参军:上联典出宋朝名宦苗再成,守真州,慷慨有大志。德佑中文天祥败走真州。再成延入城,与定抗元兵,城陷,不屈死。下联典出唐朝名人苗蕃的事典。   4.典故、趣事:   杀驴:清乾隆年间,海州连续三年大旱,老百姓逃荒的逃荒,要饭的要饭,而官府不管百姓的死活,照旧催粮催款。这天,海州衙门的胡判官骑着小毛驴来到双店找着苗坦之,问他有什么好吃的招待。苗坦之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最好不过啦!可这里连年饥荒,到哪儿去弄呀?”胡判官说:“你是聪明人,脑袋一拍就有办法啦!”说罢,把毛驴交给苗坦之喂料,便挨家逐户催钱粮去了。当天晚上,苗坦之果然端出几大盆香喷喷的驴肉来。胡判官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赞赏说:“你们这地方的驴肉真香!”谁知第二天他要回去,问苗坦之要驴,苗坦之说:“驴不是杀了招待你吗?驴肉倒还剩下一点,你要就给你带回去吧!”胡判官一听跳了起来,苗坦之说:“胡大人,你也知道我们揭不开锅盖啦,却偏偏叫我招待你,还说我脑袋一拍就有办法。我的脑袋都拍疼了,才想起宰掉你的驴子呀!我辛辛苦苦为你宰驴,你还未有给我工钱哩,还好意思问我要驴?”胡判官说他不过,灰溜溜地走了。此后,他再也不敢到双店来了。

苗姓名人

·苗姓历史名人

  苗海潮:下邳(今江苏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六一三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后降唐。  苗晋卿: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后,被肃宗拜为左相。唐军还师国都后,封为韩国公。代宗时,吐蕃曾占领京都,其被胁迫而闭口不言。其子苗丕,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郎中,官终河南少尹。  苗蕃、苗忄音、苗恪:潞州壶关人,唐代大臣。父子三人均为进士出身。父苗蕃累官至太原府参军。苗忄音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户部郎中。苗恪历官洛阳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苗发: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宋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  苗贵妃:开封人,宋仁宗妃。以容德入侍仁宗,封仁寿郡君,拜才人、昭容,进德妃。因善待儿时的英宗,英宗即位后,诏拜贵妃。  苗时中:(生卒年待考),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著名宋朝大臣。讨蛮时以创立折运法,使得军粮供应无缺,因功升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   苗授: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将领。以荫补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后以保康节度使知潞州。其子苗履亦为宋将,累官至天武都指挥使。  苗傅:上党人,南宋将领。累官至统制官。后与刘正彦发动叛乱,逼高宗让位于太子,被勤王之师击败,并被俘杀。  苗再成:南宋官吏。累官至真州知府。文天祥败走真州时,被其请入城中,共商抗元大计。后死守孤城,城陷,不屈而死。  苗道润:金朝大臣。因河北屡遭蒙古军蹂躏,他结寨自保,被推为义军队长。金授以同知节度使事,后升任中都(今北京)经略使。因与其他节度使发生内讧,而被袭杀。  苗衷: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明代大臣。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有《史阁纪闻》、《归回录》、《雪窝稿》。  苗朝阳: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万历五年进士。历任新蔡、杞县知县,以廉能称。升兵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少卿。  苗国综:清汉军镶白旗人。雍正二年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官至天津镇总兵。  苗夔: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清代经学家。道光十一年优贡生。授徒穷乡,后主讲翼经书院。治《毛诗》,尤精声韵之学。有《说文声读表》、《毛诗韵订》等。  苗沛霖:安徽寿州人,清朝地主团练头目。秀才出身。初办团练,以抗捻军与太平军。后因势孤,先入捻军,后附太平军,被封为奏王。一八六二年,诱执陈玉成献于胜保。次年又起兵反清,为僧格林沁部击败,旋为英王旧部所杀。

·苗姓近现代名人

  苗联发:(公元1850~1932年),字聚五;江苏徐州奎山人。著名近现代书画家。现代国画家李可染的启蒙老师。  苗可秀(公元1906~1935),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字而农,汉族人。辽南义勇军杰出领导人。  苗青:(公元1935~今),苗族;湖南花垣人。著名当代作家。  苗天运:(公元1925~今),河南新野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苗永瑞:(公元1930~今),原籍山东桓台,山东济南人。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苗重安:(公元1938~今),山西运城人。著名一级美术师、商业画家。   苗树春:(公元1941~今),黑龙江巴彦兴隆镇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苗永庆:(公元1941~今),山西晋城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海军上将。2002年2月出任台湾省海军总司令。   苗树茂:(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少将,武警黄金总队指挥部副主任。  苗圩:(1955年5月~),河北昌黎人。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  苗海忠:影视剧、话剧演员   苗天:台湾1970年代著名影视演员  苗侨伟:香港演员  苗立杰:中国大陆女篮球运动员  苗圃:著名演员,西安人,代表作有《走西口》、《高兴》、《让爱随风》等,并获得多项演艺大奖。  苗乙乙:中国大陆演员  苗洛依:演员。2006年第56届世界小姐全国总决赛十佳(并获得最佳风华奖,最佳人气奖、青鸟健身冠军), 2007年获中国绿色宝贝称号(与红楼梦中人宝钗组冠军姚迪共同获奖)。  苗可丽(1971年1月13日-):本名吴冈桦,15岁以歌手的身分出道,主唱由林小楼主演《桃太郎》电影主题曲,17年后演出戏剧走红,代表作品《台湾阿诚》、《台湾霹雳火》等。如今苗可丽正主持节目《开运鉴定团》与戏剧演出《欢喜来逗阵》、《魔女18号》。 苗蔓璐:(1991年11月7日—),陕西人,凯迪拉克车模、腾讯知名足球宝贝、重庆车展奔驰车模、广州车展保时捷车模,以及雷克萨斯车模车模、影视剧演员。以其时尚靓丽的外形、神秘优雅的性格深受观众喜爱,有"清纯教主""甜心女神"之称。韩国传媒更是称她为"内地第一气质女王"。是等各大时尚杂志的御用模特。出生在中国陕西的苗蔓璐,其身份不仅仅是车模那么简单,更是影视演员、广告代言人,曾经在电影《密室》中饰演香儿,在电影《夏日恋神马》中饰演小优,电影播出后她的演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告代言涉猎范围极广,包括日本神户kobe collection时尚秀、欧迪芬旗下年轻时尚品牌RUBii、太平鸟乐町时尚服饰、时尚少女包UQ,以及KIND 女装和网游《天使之战》,由此可见,这位可人的小姑娘受到了诸多知名品牌的认可。在出席了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女孩时尚秀及太平鸟服新品走秀活动之后,人们更是见证了她的别致魅力,优雅大方不仅仅是电影中的表现,更是现实中苗蔓璐的本色。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