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齐己

迪哥 百科词典 2022-10-02 23:17:16
齐己(860~约937/864~943)),中国唐代僧人、诗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益阳(今属湖南益阳)人,一说长沙(今属湖南)人。自幼家贫,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靠牧牛度日。少年颖悟,据说7岁为寺院放牛时,即取竹枝画牛背为小诗。后出家,佛事文事双修。60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衡岳道林寺、庐山东林寺度过,期间曾云游四方。晚年驻锡荆南龙兴寺。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后与郑谷多有酬唱。龙德元年 (921)依南平高季兴为龙兴寺僧正。 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于诗歌创作,是中晚唐与皎然、贯休齐名的三大诗僧之一,其传世作品数量居三大诗僧之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其诗除禅林生活和登临酬答等题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会动荡、战祸频仍、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之作,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积极意义,艺术上亦具鲜明特色,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一生著述甚丰,有《白莲集》、《风骚旨格》、《玄机分别要览》等。

生平简介

·齐己(梁江陵府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释齐己。姓胡。益阳人也。秉节高亮气貌劣陋。幼而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气调清淡。有禅客自德山来述其理趣。己不觉神游寥廓之场。乃躬往礼讯。既发解悟都亡眹迹矣。如是药山鹿门护国。凡百禅林孰不参请。视其名利悉若浮云矣。于石霜法会请知僧务。梁革唐命天下纷纭。于时高季昌禀梁帝之命攻逐雷满。出渚宫已便为荆州留后。寻正受节度。迨乎均帝失御河东庄宗自魏府入洛。高氏遂割据一方。搜聚四远名节之士。得齐之义丰南岳之己。以为筑金之始验也。龙德元年辛巳中。礼己于龙兴寺。净院安置给其月俸。命作僧正。非所好也。其如闲辰静夜多事篇章。乃作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见意。且徇高之命耳。己颈有瘤赘时号诗囊。栖约自安破纳拥身。枲麻缠膝。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自号衡岳沙门焉。

·历代评论

  诗为儒者禅,此格的惟仙。古雅如周颂,清和甚舜弦。(唐·尚颜《读齐己上人集》)  (己)至宜春,投诗郑都官云:“自封修药院,别下著僧床。”谷曰:“善则善矣,一字未安。”经数日,来曰: …别扫’如何?”谷嘉赏,结为诗友。曹松、方干,皆己良契。   性放逸,不滞土木形骸,颇任琴樽之好。尝撰《玄机分别要览》一卷,摭古人诗联,以类分次,仍别风、赋、比、兴、雅、颂。又撰《诗格》一卷。又与郑谷、黄损等共定用韵,为葫芦、辘轳、进退等格,并其《白莲集》十卷,今传。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齐己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一经都官点化,《白莲》一集,驾出《云台》之上,可谓智过其师。(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齐己《剑客》诗,杰作也。“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冢”,非晚唐人无此诗思。(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唐释齐己作《风骚旨格》,六诗、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皆系以诗,不减司空表圣。独是“十势”立名最恶,宛然少年棍谱,暇日当为易去乃妙。   (清·薛雪《一瓢诗话》)  唐诗僧以齐己为第一。(清·纪昀)  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於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七言律诗不出当时之习。及七言古诗以卢仝、马异之体缩为短章,诘屈聱牙,尤不足取。惟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沿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如《剑客》、《听琴》、《祝融峰》诸篇,犹有大历以还遗意。其绝句中《庚午年十五夜对月》诗曰:“海澄空碧正团圞,吟想元宗此夜寒。玉兔有情应记得,西边不见旧长安。”惓惓故君,尤非他释子所及。宜其与司空图相契矣。(《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五一)

晚唐诗僧齐己的诗禅世界

    清人纪昀曾言“唐诗僧以齐己为第一”;尚颜评齐己诗云:“诗为儒者禅,此格的惟仙。古雅如周颂,清和甚舜弦。”(《读齐己上人集》);《四库全书》中以皎然、贯休、齐己三人并列,并极推齐己五律之独遒;《全唐诗话》、《逸老堂诗话》、《一瓢诗话》、《石洲诗话》等或选品其诗或评比其格;从现存的齐己诗编《白莲集》中可知,上人的诗在唐诗中数量排在第五位……   这位多产而博学的和尚生于漳州益阳,比当时的名僧贯休要小十余岁。他幼年入大沩山同庆寺出家,师仰山大师慧寂,是“洒落南宗子”(《荆门送兴禅师》),后任江陵龙兴寺僧正,为荆南宗教领袖。齐己终生致力诗学与诗歌创作,有《风骚旨格》传世,以其神寒韵隽、气宏理微,上承寒山、皎然,下启宋代九僧、三僧、惠洪、道潜,是唐代佛门诗一道无法忽略的异彩。

·玄音深融任短长

  齐己本为南宗沩仰传系。但他亦曾历参药山、鹿门、国、德山诸师,遍游浙东、江右、衡岳、匡阜、嵩岳等地三十余年。非但“南宗一句印灵台”,北宗甚至天台、三论宗的思想在他的诗作中皆有所涉,呈现出一种无痛的磨合。齐己肯定北宗静坐的禅定方法,力倡    “吟疲即坐禅”,并且大胆地借用南朝慧远结香社的故事提出“社客无宗炳”(《谢王先辈昆弟游湘中回各见示新诗》),“宗社久裴回。”(《荆渚寄怀西蜀无染大师兄》;尤值一提的是,作为天台宗经典的《法华经》使他深迷,他甚至曾刺血书经七轴以示其敬诚,其诗中瑰丽多姿的白莲意象,无须说正来自此经法喻。   唐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促使了齐己“事佛为儒”的理念蕴孕。友人尚颜说他是“诗为儒者禅”,他自己也说:“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酬尚颜》)“为儒老双鬓。”(《贻庐岳陈沆秀才》)“佯狂未必轻儒业。”(《过陆鸿渐旧居》)他读道经:“知非未落后,读《易》尚加前。”(《自勉》)“逍遥得谁说,时注漆园经。”(《新秋雨后》)孙支使来借诗集,他以“吟僧”自居而拒绝,在他的《寄吟僧》中更为明确地阐发了这种思想:      千途万辙乱真源,白昼劳形夜断魂。     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低折五侯门。   这里,虽仍是“黄梅付嘱深”的五祖嫡脉,其心中身外,已无存宗派藩篱与贱贵衡分;圣胎别蕴,只在澹荡天地与寂然云石间颐养,于自然取象,动静空有互摄,在融汇如水的道性与似冰的诗情中,齐己寻求到了一种浑厚的平衡。

·凿刻清妙动诗魔

    晚唐禅大盛,诗亦大盛。据《全唐诗》考,唐诗僧凡百余人,诗作四十六卷。周裕锴将其分为以王梵志、寒山、拾得为代表的通俗派,及以皎然、灵澈等人为代表的清境派。前者以其华韵风神披露了初唐诗僧的丰彩,后者则韵如松风,淡然天和。齐己曾准确勾勒出了中晚唐以来僧诗之师承体系:“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昼公评众制,姚监选诸文。”(《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齐己的诗作尤工于五言律,为晚唐诗僧中的翘楚。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几近刻薄地讽刺支遁、道猷等“沉淫藻思”、“绮错星陈”,却大赞齐己为“东南彦秀”。四库全书总目评道:“虽颇沿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齐己诗多于清润平淡中见高远冷峭之旨趣。比起寒山之清、梵志之俗更具美学况味。   齐己是一位自觉而严肃的诗人,他并非凭藉“禅心”在嬉笑怒骂间黯淡了“诗道”,如新批评派始祖瑞恰兹所说的以“指称性”掩盖了“情感性”;相反他极重视“诗工凿破清求妙”的炼字过程:“诗魔苦不利。”(《静坐》)“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又说: “诗在混茫前,难搜到极玄。有时还积思,度岁未终篇。”(《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可见其吟咏之苦功。   有记载云:“……(齐己)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郑谷为他易一字,而齐己竟“不觉投拜”,这是自其诗性流露的狂喜。我们仿佛看得见那一瞬灿烂的超越。在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的过程中,齐己以诗之“味”传禅心,诗也因此而盈动性灵。他自己亦被这种境界深深感动,叹道:     远忆诸峰顶,曾栖此性灵。     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    (《夜坐》)     谁见少年心,低摧向苦吟。     天如爱才子,何虑未知音?    (《谢王秀才见示诗卷》)     趣极僧迷旨,功深鬼不知。    (《寄还阙下高辇先辈卷》)   齐己于诗论别有心裁。《风骚旨格》提出“六诗”、“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等理论。其中“门”论诗歌题材,其余论作诗方法,议论锋出,均为齐己所创。如“狮子跳掷势”、“毒龙顾尾势”等语读之令人抚掌。所证多以禅语,如“十势”的提出就直接取自仰山禅宗的以“势”接人。徐寅《雅道机要》列“八势”便是从中因袭而来,神彧之著名的《诗格》亦有“十势”,其中五势出于齐己。薛雪《一瓢诗话》评《风骚旨格》曰:“不减司空表圣。”对后世诗格影响极大。

·静敛双眉对白莲

  尽管以皎然、齐己、贯休为代表的僧俗酬唱集团的建立,标志着诗禅交涉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但是“诗之言志”与“禅之出离”始终存在着意向矛盾,反对以禅入诗或以禅喻诗者大有人在。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曰:“以妙悟言诗犹之可也,以禅言诗则不可。诗乃人生日用中事,禅何为者?”刘克庄《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中更直言:“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诗禅的本质分歧实质上主要偏重于诗之有害于参禅,这曾使颇多诗人逡巡踌躇。白居易曾叹道:“自从苦学空门法,削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长吟。”苦恼不已。皎然亦有如“强留诗道以乐性情”般无奈语。   齐己以佛子身份为诗人,其集以“白莲”为名,实关涉到中唐白居易诗禅合一的白芙蕖意象。他常以自居的“吟僧”身份本身就是一种基于释家又妙合于诗的醒觉,终其一生,则充满着对“诗禅合辙”道路的探索与反省。其间心路多历踬踣。齐己终究是僧人,他时刻自警的是“闲吟莫学汤从事,抛却袈裟负本师”的戒语。此间诗人身份既是妙悟契机亦是精进惑扰,集中“诗魔”一词六次凡出现,虽属戏称,亦可见其磨合之苦:     正堪凝思掩禅扃,又被诗魔恼竺卿。    (《爱吟》)     味击诗魔乱,香搜睡思轻。    (《尝茶》)     诗魔苦不利,禅寂颇相应。    (《静坐》)    这里确充满恼乱之情。但此类作品主要见于齐己的前期诗作。以其《勉诗僧》(“诗心何以传,所证自同禅”)的创作为标志,齐己的思想豁然而贯,他以菩萨道不离世尘的大乘精神一举将二者包融,在“无一色非三摩钵地,无一声非陀罗尼门”的开悟中,尼父诗教的禁言与五祖禅障的喝止尽皆消解,从而胸怀了全新的担当。他抛弃了无根脉的“自在”玄言,轻盈如同拂去经案上的一炷白檀灰;他不再为诗句是否与禅意合辙而苦恼,他写耕叟、写刀兵,也写红露、写杨花,却抛弃了逃遁,转而充满了接受现实诸苦境之勇气。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欣喜,写信给友人郑谷说:“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他不再“分受诗魔役”,而是“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山中寄凝密大师兄兄弟》)他甚至开心地戏谑:“别来多少新吟也,不寄南宗老比丘。”(《寄江夏仁公》)最后,齐己以诗为禅终身之约,而以禅为诗钟情之归。禅玄既无可蒙蔽,诗言便不再拘泥于个性的恣情,从而昭示了一种通往大地的救渡。于是,齐己微笑着给我们看到了,那一片无邪情田上亭亭的白莲。 (资料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齐己生卒年考证

    对于齐己生卒年的考证,自宋以后颇多谬误。纪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51称:“宋人注杜甫《己上人茅斋诗》,谓齐己与杜甫同时,其谬自不待解。  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定齐己生年上限“不过生会昌四年”,亦颇疏泛。考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之一称:“电击流年七十三,齿衰气沮竟何堪”;之二称“十五年前会虎溪,白莲斋后便来西。”由此可知齐己73岁作此组诗时,已离开江西至荆州15年,由此反推,齐己初至江陵时为58岁。  按齐己《白莲集》卷5《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前者有序,称:“予以辛巳岁蒙主人命居龙兴寺。”可知齐己离开江西,欲入蜀,经江陵,被荆州节度使高从诲留为僧正,寄居龙兴寺,乃在辛巳年,即龙德元年,公元921年。是年齐已58岁,则可推断当生于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又,齐己《与崔校书静话言怀》有“同年生在咸通里,事佛为儒趣尽高。”是为其生于咸通年间的确证。如按王达津先生所论,齐已初至江陵不晚于庚午年(公元909年),则其出生不晚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与齐已自述生于咸通不符。   齐己晚年诗中多有自述流年,是我们考证其卒年的最确切的资料。《寄无愿上人》称:“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君年鬓不争多。”可知是年齐己年满68岁。《遣怀》诗称“病肠休洗脑休依,七十能饶百岁期。”可知是年齐己刚好70岁。《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之《病起见秋月》一诗称:“明年七十六,约此健相期。”可知七十五岁那年,齐己虽遭疾病,却已于秋天康复。《忆别匡山寄彭泽乾昼上人》诗云:“蹭蹬三千里,蹉跎二十秋。近来空寄梦,时到虎溪头。”考齐己龙德元年58岁时“蹭蹬三千里”,来到荆州,至作此涛时已“蹉跎二十秋”。算来已是公元941年,乃后晋石敬瑭天福六年,齐己已是78岁。  《白莲集》中现存最后一首诗为《寄赓匡图兄弟》:“僧外闲吟乐最清,年登八十丧南荆。风骚作者为商确,道去碧云争几程。”诗题中“赓匡图”应为“廖匡图”,廖氏兄弟以文藻受知于齐己,所以齐己临终嘱托,要他们兄弟负责商确,即评定他一生的诗作。自此之后,齐己便再也没写诗,可知齐己当于是年去世。此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已死,出帝石重贵即位,却未改元,继续沿用高祖天福年号。   综上所述,齐己出生于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卒于后晋高祖天福八年(公元943年),正好八十岁。
上一篇:刘禹锡
下一篇:蜀先主庙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