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五十七,荣名得几许。 甲乙三道科,苏杭两州主。 才能本浅薄,心力虚劳苦。 可能随众人,终老于尘土。 我年五十七,归去诚已迟。 历官十五政,数若珠累累。 野萍始宾荐,场苗初絷维。 因读管萧书,窃慕大有为。 及遭荣遇来,乃觉才力羸。 黄纸诏频草,朱轮车载脂。 妻孥及仆使,皆免寒与饥。 省躬私自愧,知我者微之。 永怀山阴守,未遂嵩阳期。 如何坐留滞,头白江之湄。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非少。 报国竟何如,谋身犹未了。 昔尝速官谤,恩大而惩小。 一黜鹤辞轩,七年鱼在沼。 将枯鳞再跃,经铩翮重矫。 白日上昭昭,青云高渺渺。 平生颇同病,老大宜相晓。 紫绶足可荣,白头不为夭。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何当阙下来,同拜陈情表。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者详情,参见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