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文化在上海高校普及 更多大学生选手走上赛场
在赛道终点上下水码头,几位高校组教练紧盯正在直播的大屏幕,时不时用手机拍下队员们的比赛瞬间。在为期两天的2022年上海赛艇公开赛上,这一幕值得用照片或文字纪念下来,这既是上海赛艇百年历史的现实写照,也是上海高校几代赛艇人的努力缩影。
作为从2001年起就执教上海交通大学赛艇队的资深教练,杨一明与替补队员一同在大屏幕前席地而坐,密切关注着队员们的表现。同济大学赛艇队教练周意男站在杨教练身旁,这位前中国赛艇名将也曾是交大赛艇队队员,同济赛艇会几乎由他一手组建起来。这个只有五年多历史的学生社团如今每年能吸纳百位零基础的新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同济大学赛艇队已成为具备争金夺银实力的强队。
“我还记得20年前那场沪港台赛艇公开赛,我第一批学生就在这里夺得了冠军。”杨一明告诉记者,2002年那次比赛,中国香港大学生联队、中国台北辅仁大学队远道而来,与复旦、上交两队相聚苏州河,时年仅19岁的周意男就是当年沪港台赛艇公开赛冠军上海交大队的一员。此外,现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赛艇队主教练何翌也曾是上交赛艇队队员。“当时他们都是上交的学生,现如今已成为各个高校赛艇队的教练,继续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对于赛艇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杨一明说。
苏州河上的高校对抗赛因为种种原因中断,直到去年,首届“上艇”成功举办,才使各个高校赛艇队时隔多年再次重聚苏州河畔。这些年来,赛艇运动的种子在上海高校生根发芽,如今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普通大学生通过大学社团接触到了这项运动。
“赛艇运动在大学里通常是社团的形式。”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前队长胡惠铭告诉记者,该校赛艇队从2018年复建至今,已拥有30至50名社团成员。为了备战本届上艇,五六名老队员带着四五名新队员一周训练四天,能在本届比赛斩获男子八单的两项冠军(4.2公里追逐赛、500米冲刺赛),是对他们的极大鼓舞,“好成绩能让同学们对赛艇运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胡惠铭夺冠后也有小小的忧虑,从大一加入校队以来练习赛艇四年有余,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家门口的比赛,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明年需要实习,我可能无法再次代表学校参赛了。”言语间带着不舍。
胡惠铭的问题并非个例,各高校赛艇队每年都有老队员毕业,每年都要面临“换血”,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新面孔加入其中。今年上艇高校组的10支参赛队伍,都普遍形成了“老带新”的格局。去年派出体育特长生参赛的上交赛艇队包揽男子八单项目双冠,今年上交首次派出了由五名体育特长生和六名普通生组成的新队伍出战。除了四名男桨手和一位舵手之外,其他成员都是第一次参加上艇的普通生。由于所在校区不同,全队赛前只合练了三次,能取得混合八单的两项亚军,已经让杨一明非常满意,“来之前我就和队员们说,这次重在参与,享受比赛,做好自己。”
上交大四学生刘诗琦就是队中六位首次出战上艇的新面孔之一。她从大一加入赛艇协会,现在已是协会骨干成员。刘诗琦告诉记者,混合八单项目讲究男女队员协作,女生虽没有男生那样的体力优势,“但我们在调动气氛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刘诗琦看来,赛艇运动让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涯收获了健康、友谊和自信。
“我们很多队员不是体育生,有的还正在读博士。”讲起这支新队伍,杨一明充满着自豪。他告诉记者,刘诗琦很快就要到复旦大学继续读研,学校赛艇协会会长尹永元也将出国深造。毕业在即,尹永元深感肩上的重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完成——尽快找到赛艇协会的接班人,把自己的比赛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并借助每周开展的协会活动让更多的普通在校生了解并爱上赛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