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而防nba哪些球星在用(运动,有时候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恢复——护具的使用)
运动的时候,是否佩戴护具,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只要自身肌肉筋骨足够强悍,护具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也有的认为护具为身体运动时加强保护和支撑,预防或减轻关节不适感,护具的作用非常重要的。我身边的朋友,因为跑步等活动,膝盖不适的概率还是挺高的,我通常都建议他们注重锻炼后的恢复,以及合理佩戴护膝。
护具中头盔一类硬质护具,为身体提供保护是显而易见的,应该没有什么争议。
而软质防护类适合日常佩戴,运动防护类能刺激自身身体原始感觉,提升身体各部位的能力,能力越强,自身平衡感和移动控制力越好,降低受伤危险。比如膝关节在站和走时的压力是体重的1~2倍,跑步时是4倍,蹲和跪时是8倍,而佩戴护膝则能预防受伤或帮助已经出现的损伤康复。
NBA护具代言人:以前打球的时候,不管自己是不是有伤病,都会模仿他们佩戴护具。MS灌篮高手里流川枫也是同样的佩戴方式。
运动护具种类浩如烟海,我就说说我比较熟悉的几种吧:
身体各部位(基本上是关节)的软性护具了,美国McDavid(迈克达威)对护具的分类,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科学的,之前踢球的时候,脚踝曾经受比较严重的伤,一个多月才恢复,护踝前前后后用过不少。以前对护具不了解,以为只有超市里面的一级品。其实以我当时的伤情,应该上三级品的。
大家看看:
护膝:
膝盖是各种运动中,受伤概率比较大的部位,去年美职篮总决赛的伤痛还历历在目。职业运动员如此,我们业余爱好者也是一样,膝盖的保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事前预防远重于事后治疗。
保而防(BAUERFEIND) ,又叫鲍尔芬,是非常专业的运动护具品牌,各种大牌巨星都用他,缺点大概只有价格贵这一条吧。
作为穷人的我,鲍尔芬是买不起的,自然选的是性价比高一些的产品,leetur羚途作为有医疗背景的专业护具品牌,用起来也是可以的。
膝盖骨有硅胶压条给髌骨一圈施以合适的压力。护膝硅胶衬垫内侧采用柔软的绒毛材质,有效防止摩擦,提高舒适度。
在护膝两个侧面设置了防滑支撑条,既有辅助膝盖进行支撑的效果,还能防止护膝在运动中移位,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护膝各部分是依照不同的压力需求来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以达到压缩和舒适兼备的效果。
有S、M、L、XL,4个不同大小的码数可以选择,我选了M号,适合M号,(膝盖围31-35cm)(适合体重120-155斤)。不管裸腿佩戴还是套在压缩裤外面,实际佩戴效果都十分合适。
压腿的时候能感觉到护膝带来的支撑保护效果。
髌骨带:
平时关节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时候,用髌骨带也是不错的选择。体积不像护膝那么大,佩戴灵活。髌骨带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髌骨韧带,稳定髌骨,减少半月板的磨损,对关节也有不错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缓解运动给关节带来的疼痛,特别是关节前侧的,对关节前侧劳损引起的疼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护膝和髌骨带两者的区别在于:
护膝的保护面积大,性能上更加全面,保护效果也更好,在预防损伤和辅助康复、保护已受伤膝关节上都能起到作用。
髌骨带更注重重点部位的保护,灵活性好。
护踝:
小学生库里,打球必备。
这种就是保护能力最基础的一级品,适合平时不舒服或者预防伤病的时候使用,基本上不会对关节活动有影响。
二级保护的产品,就和我们日常见到的不一样了,主要是通过弹性绑带交叉对脚踝进行加压和支撑,起到部分的韧带的作用,使用上对绑缚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至于三级防护的产品,适合关节受伤和大负荷的运动防护。外形上看,有些傻大黑粗的样子。这款护踝简直就是半只鞋子的设计,可以直接把低帮鞋升级到高帮鞋。
上面那款对于我来说,显然有些过度了,我选的也是三级防护,但外形上没有那么夸张,体积上要轻薄一些,比较合脚的鞋子也可以用。
护踝总体相对轻薄,方便穿鞋,就算是高帮运动鞋也能调整适应。
3 级别防护(高级 防护)护踝为了提高包裹保护效果,有XS/S、M/L、XL/XXL,三个不同大小的码数可以选择,分别对应41码以下,41-44码,44码以上的鞋码以及各自的脚踝维度。我的码在S和M之间,本着紧身压缩装备买小不买大的原则,我选了S号。
护踝内置了马镫支架和绑带,防护效果非常出色。
穿戴还是有一定技巧的。PS:正常我们在穿护踝的时候是需要穿戴在袜子外面的,本次为了给大家更好的展示穿戴,就直接光着脚给大家演示的,大家千万要记住穿护踝必须穿袜子。
第一步:想穿袜子一样穿进护踝,拉紧(不能太紧)并用魔术粘固定好跟腱处的绑带,再拉紧垂直方向的马镫绑带
第二步:固定8字型的橡胶绑带了。
第三步:交叉绑好粘服帖就好了
被束紧之后的脚踝还是有灵活性的,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角度,就会被护踝拉住,起到保护作用。
低帮跑步鞋对护踝的兼容性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
我穿的是类似精英袜的厚袜子,调整之后,护踝套在袜子外面并不会压脚背,脚踝处被适度压缩,有一种安全感。戴上护踝之后,不但是对踝关节内外活动范围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保护),感觉做“提腫”动作时,也能感觉到护踝的保护作用。起跳后即使是单脚落地,脚踝也是非常稳定的感觉,很踏实,有充分的支撑(请无视我的火柴盒弹跳高度),我想在这样的保护下,只有踩脚才会崴吧。
做急停动作时,护踝并不会限制正常的脚踝动作,脚踝的灵活性受到的影响极为有限,但在脚踝角度变大时,就能体会到护踝对脚踝关节的支撑作用。因为护踝总体来说还算轻薄,长时间运动下来也没有感觉到特别的热和闷。
护臂:
在2000-2001赛季艾弗森为了保护患滑囊炎的右手手肘,第一次在比赛中佩戴护臂,随后护臂开始风靡整个NBA和全球。美国人把护臂称为shooter sleeve(投手护臂),本身是一种护具,能够保持手臂温度,降低肌肉拉伤的几率;缓解手臂的肌肉压力,同时紧绷肌肉,支持肌肉发力,提升运动表现。现在很多护臂咋肘关节处加了蜂窝缓冲材料,在球场上可以缓解对抗和冲撞造成的伤害,即便是被撞倒或摔倒。
我们暂且抛开产品以外的话题,我认为准者的东西性价比非常高,而且也足够专业,我这样“爱好者”水平的的需求,显然是很合适的。
唠嗑以前很喜欢戴这种有缓冲的护臂
手套:
我喜欢骑车、举铁和划船机,因为这几项运动相对不伤膝盖和脚踝。骑车、举铁和划船机都需要一双不错的手套,除了可以防止手掌摩擦起泡、受伤之外,在戴了手套之后,手掌不会因为汗水等原因打滑而抓不住器械,动作可以更加标准,大重量也会更加稳定,对于健身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不小的帮助;加之工作上的习惯(干机械出身),对于戴手套这件事情,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和大多数运动手套是“厚手心、薄手背”的设计。手背部分采用了弹性网眼面料,透气舒适,排汗效果应该不错,增强运动时的良好体验。大拇指出是加厚毛巾材料,运动时用来擦眼角滴下来的汗水非常方便。
我掌围是19.5cm,手指偏短。
戴上M号刚刚合适,很舒服。
手背也很服帖。因为是多功能手套,所以没有加上很长的保护腕带,只是在手腕处用了加厚的无弹性材料和橡胶魔术贴,达到平衡保护性与灵活性的效果。
指节长度合理,我小短手也没问题。端口处封边不会很厚,手指触感舒适。
划船机手柄虽然有泡棉,但表面也是光滑的那种,摩擦力不是非常大。手套手心处的纹路能够牢牢抓住光滑的泡棉,加厚的掌垫使得抓握更加舒适。
铃壶的手柄部分虽然耐用,但手感偏硬偏滑,空手用的话,掌心出汗后就能难牢牢握住,影响动作质量。带上手套就好多了,握感始终如一,不打滑。动作完成的质量也提高了,练习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骑自行车是我最能坚持的运动,之前的健身手套,因为腕带太长太宽太硬的原因,骑车的时候并不好用。而迈克达威这款,手腕部分在有一定保护的前提下,又足够灵活,骑车的时候戴着也很舒适,各种骑行姿态都能够Hold住。
去户外队出去徒步,有时候会走到一些灌木里、要手脚并用的爬上爬下的,或者需要长时间使用拐棍、求生刀等工具,这双戴一双手套就踏实多了。就算是不小心,也能避免很多“小事故”。我个人是戴了手套之后,干事情会放开的多,不会因为担心手被磨破或者划破而战战兢兢,效率提高不少。
头盔:
很多运动都少不了头盔:戴头盔者能使被撞的头部相对缓慢地停止,头盔中聚合的球状物却可吸收该撞击力,避免头部直接受到撞击,大脑发生水肿出血等情况。
我最熟悉的就是自行车头盔了:
骑车我摔了好几次,但幸运的是,每次我都戴头盔了,所以最多也只是一些身体部位的擦伤。骑车戴头盔这个好习惯源自我们骑行俱乐部的规定,到后来慢慢的习惯成自然了。
自行车头盔的特点是轻便、通风,外壳基本上只是装饰性,没有实际的保护功能。保护是靠内层的有骨架或者没有骨架的EPS(发泡性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一旦EPS泡沫在事故中粉碎变形,那么它将不可恢复并且不再具备吸收碰撞冲击力的能力。所以自行车头盔在摔车受冲击后要换新的。
我的GUB自行车头盔,便宜货,性价比很高。吸附式的镜片,对戴眼镜人士非常友好,还附加减低风阻效果。
迪卡侬的头盔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骑车两轮也要戴头盔,不管是油的还是电的,最近jcss可是管理的很严格哦。
任何装备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即使是所谓的“神器”也无法保护你周全。避免受伤,加强练习,规范运动姿势;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才是正途。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