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赛车每天稳赚技巧(《赛车计划3》评测:庞大的计划,渺小的赛车)
有点疯狂的狗
《赛车计划》系列的开发商名叫 Slightly Mad Studios(简称SMS),坐落于汽车运动文化深入国民血液的大不列颠。自打从 EA 手里接过改变《极品飞车》产品同质化问题的重任以来,SMS 便以英国人对赛车的理解重新构建了《极品飞车》的核心特点,大刀阔斧地砍掉了系列主打的量产车地下街道赛与警匪追踪的核心玩法,取而代之的是汽车老炮们挚爱的经典场地赛,极品飞车系列中的异色——《极品飞车:变速》就此诞生。
凭借水准之上的画面与远超 NFS 正作的操控,《变速》获得了不错的核心玩家评价,但有别与 NFS 正作的半拟真风格最后并不被市场接受。在尝试了两作《变速》之后,SMS 结束了与 EA 的合作。然而,赛车游戏玩家都可以从《变速》系列中看到 SMS 的野心——模拟汽车运动。
2013 年,SMS 在众筹门户发起了一个项目,Project Community Assisted Racing Simulator,即“由社区协助/资助开发的赛车模拟计划),简称 Project CARS,《赛车计划》由此得名,一个以硬核场地汽车运动为主题、以假乱真的画面与赛车体验为目标的模拟赛车游戏。
在众筹成功后,SMS 以两周为一个周期向所有资助者发放更新的版本,并在垂直社区不断听取用户反馈,进而不断打磨更新游戏直到上市。这个类似 Early Access 的模式,让本身规模并不大的 SMS 成功完成了《赛车计划》的零售版。尽管大部分的资助者与核心用户都来自硬核的模拟赛车社区,然而《赛车计划》初代仍然在舆论上呈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游戏似乎只有一种可用的操作模式——力反馈方向盘与踏板组,手柄和键盘都无法实现哪怕最基本的外内外转弯。外加没有类似《GT赛车》和《极限竞速》那样的赚钱-升级-买车的生涯模式,所有车型在进入游戏的第一刻便可直接使用,导致在模拟玩家大呼过瘾的同时,手柄与键盘车神纷纷对本作打上了低分。但《赛车计划》初代的总体销量仍然超过了 200 万,收益足以支撑续作的开发,也让 Project CARS 的续作再也不需要 CA(Community Assisted,社区协助)了。
《赛车计划》在玩家群中经常被戏称拍照计划,足见其画面的逼真,这也引出了 SMS 的另一项重要产品——MADNESS ENGINE,由 SMS 自主研发的游戏引擎。
MADNESS ENGINE 是一项整合了3D图形、车辆物理、世界物理的全方位赛车游戏解决方案,且已经对外开放商业授权,今年模拟赛车界的硬核老炮儿《Automoblista 2》便采用了这款引擎,并顺理成章地实现了动态时间与天气,实现这项特性的技术叫 LIVETRACK,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3.0。
根据 SMS 官方的介绍,LIVETRACK 3.0 具有内置水模拟技术,可实时模拟降雨、地面饱和度、地表水和水坑。每个点反应都基于表面的材料和温度。每个模拟点都能够与其左右邻居进行通信,将地表水体实时移动到表面细节的最低点。通过车辆轮胎移动表面和饱和水平可以使水相互作用。输入直接来自天气系统(例如环境温度和落在轨道上的雨水)和车辆相互作用(因此轮胎将松散的材料移动到其表面上,并将热量从轮胎传递到轨道)。它还为轮胎模型(接触胎面下有多少松散材料)和音频/视频系统提供数据,相当先进。
2017 年堪称是本世代赛车游戏的盛筵之年,索尼和微软的当家怪兽级赛车 IP 都在这一年发售了正统续作,在市场几近饱和的情况,SMS 仍然决定在《极限竞速7》与《GT赛车 Sport》的发售窗口之间推出《赛车计划2》,可见其对自家产品的信心。
《赛车计划2》在前作的基础上大幅强化了动态时间与天气系统,它在最新版本 MADNESS 引擎加持下的表现相当不错。在两大怪兽的夹击下,《赛车计划2》保持了前作的销售势头,呈现了模拟赛车游戏长卖的特点,但即便如此,SMS 似乎并不满足。
知名IP们的精神续作
在竞速游戏的细分领域,我们通常不会说某一种类型已经过时,况且还是在硬核模拟赛车逐渐步入正轨的 5 年内,然而 SMS 似乎以一款游戏彻底否定了这一处于增长的特定市场,这款游戏便是工作室旗下当家 IP 最新作《赛车计划3》。
从核心看,《赛车计划3》似乎依旧坚持着前作对于硬核模拟赛车的初心,刹车入弯——APEX(弯心)——给油出弯的开车黄金技巧通过 3 种不同的图标呈现,这种指示相比单纯的动态走线更接近现实中车手眼看弯心的驾驶习惯。然而 SMS 可能通过某种市场调研意识到,这样纯粹又硬核的玩法可能对大众市场过于“枯燥”,所以 SMS 决定把自己包装成《极限竞速》和《GRID》,并向《GT赛车 Sport》借来了在线模式。没错,《赛车计划3》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自己,它想要成为市场领跑者们——FORZA 与 GT 的总和。
本作中,赛事前详细的赛车设定和工程师沟通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极限竞速》那招牌式的生涯模式,上海不眠夜、JDM 梦想…… 没错,那就是基于车种或赛道主题的赛事堆叠而成的生涯模式,玩家以一辆入门的钢炮或后驱低马力跑车在本作的招牌赛道,也就是上海开始自己的车手生涯。
前作中慢节奏的练习赛、排位赛与长时间的正赛,甚至让比赛产生戏剧性变化的轮胎、油耗与进站皆被一并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类似《极限竞速》那样短平快的小规模赛事,每项赛事会附带 3 个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全场最快圈速、超车 x 次、时长限定内完成比赛等要求,解锁下一等级赛事的不再是单纯地赢得比赛,而是完成的挑战数。
在比赛中,每次完成超车、漂移、极速、优秀走线等操作时画面中央的 hud 都会提醒你赢得了一些 xp,每一站赛事可以赚到点数,用这些点数玩家能以《极限竞速》那样的方式升级自己车辆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轮胎或动力,继续下一场比赛。直到一个曼妙的女声告诉你,下一站是经典的摩纳哥欧洲豪华车赛事。
没错,此刻你必须花掉手中辛苦积攒的所有积蓄,买下那台你或许根本不爱的 DB11,如果你不买,那么对不起,车手生涯将难以进展,你也难以开到那台梦中的 P1 GTR。因为在《赛车计划3》里,除了在线模式的特定赛事外,花点数买车是开上这辆车的唯一途径。此刻你可能下意识地会寻找当下大部分竞速游戏标配的氪金买车按钮,对不起,车手之路没有捷径可走,《赛车计划3》要求你好好感受每一台车。
笔者分别用图马斯特 T-GT 方向盘与 PS4 手柄体验了本作,从力反馈方向盘的体验来看,《赛车计划3》基本做到了在保留前作基本手感的前提下大幅简化操控难度。物理脚本化的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但从整个游戏的气质可以看出,SMS 显然不在乎这点,可玩性无疑已经处在《赛车计划3》从立项到执行的最高优先级。
为了让手柄玩家不再被第一时间劝退,SMS 彻底重新开发了本作的手柄操控系统,即便在辅助全关,牵引力控制系统(TC)也关闭的情况下,笔者用 PS4 手柄也能得心应手地实现各种转向过度后的救车操作,甚至连 LaFerrari 这种级别的大马力后驱 hypercar 也不在话下。这在现实或其他硬核模拟赛车游戏中几乎是天方夜谭,可以说,《赛车计划3》几乎成为当代模拟赛车领域对手柄操控最友好的游戏之一,而另一位,就是它的参照对象——《极限竞速》。
为了学习老大哥们的成功密码,SMS 在本作设计了两个在线模式,其一是类似《极限竞速》中“Rival”模式一样的“竞争赛事”,玩家完成每日、每周、每月挑战,争取排行榜上的高排名,并获得官方奖励的 XP,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模式的英文原名就叫“Rival”。
另一个在线模式,当然,除了传统的快速配对与大厅配对外,便是神似《GT赛车 Sport》中“SPORT”模式的“预定赛事”。没错,这是由官方举办的线上赛事,玩家得像在 GTS 里做的那样,去注册参赛,并按时完成排位赛,来确定正赛的发车排位。当然,由于本作取消了“影响游戏节奏”的进站换胎与加油,所有的在线比赛也都没有进站,即便这场比赛叫“耐力赛”。
《赛车计划3》是一款有趣的产品,它有着系列最多的车辆(包括最新的雪弗兰克尔维特 C8 和保时捷 935)与赛道规模,但它却选择彻底否定自己前作辛苦打下的江山,转身讨好起了 Forza 和 GT 的粉丝,然而在 Forza 和 GT 最擅长的画面(graphics)与呈现(presentation)上,《赛车计划3》似乎又呈现出了跟不上时代的迹象。
UI 设计历来是 SMS 的短板,即便这次参考老大哥的设计,也依然停留在《极限竞速5》的时代。MADNESS 引擎招牌的动态天气的表现相比前作没有任何进化;前作略显暴力的车身碰撞效果被淡化;在对手纷纷用 HDR 来实现车辆内外高对比度与真实光线亮度的同时,本作依然只有传统 SDR 显示,结合略显卡通的色彩风格与寡淡的光照模型,2020年的本作在画面上着实难称优秀。即便在 PC 版以极高设置运行在 65 寸 OLED 电视上,车辆也表现出了十足的玩具感。本作的引擎音效设计精准,氛围营造不错,然而在平庸的综合素质下,也实在独木难支。
《赛车计划3》看起来是目前最庞大的赛车计划,然而当玩起来时,它的每辆车又感觉很渺小。
Not Mad Anymore
2019 年中期,开发商 Slightly Mad Studios 公布了一台家用游戏主机,宣布就此进军游戏主机行业,将同御三家一起共同争夺主机市场,结果当然几乎引来了全网玩家的群嘲。不出意外,MadBox 还没等正式发布,便被投资人叫停了,SMS创始人的解释是:玩家们对 MadBox 的评价导致了投资人的退出。
MadBox 这出戏,不免让笔者感叹 Slightly Mad 确实很了解自己的 Madness。时至今日,当深度体验过这款“野心勃勃”的《赛车计划3》后,笔者甚至有些想念曾经那个有点疯狂的 Slightly Mad Studio,我不希望他们再造出一台 MadBox 来证明自己的 Madness,但至少,当年的他们应该不会向大众市场彻底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