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金靴奖怎么评选(评选金球奖,有统一标准吗?)
还有两个半星期,本年度金球奖颁奖仪式就将在巴黎举行,虽然还有些时日,但是相关消息已经传得满天飞。有媒体声称《法国足球》杂志提前告知了梅西他将获得金球,然后主编大人又跳出来否认,“都是胡说八道!”
金球奖的标准是什么?
回想过往几年金球先生,结果揭晓前就众望所归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严重的甚至多年以后都会被反复拿出来说事,俨然成为足坛疑案,例如2010和2013。为什么会吵起来?因为有吵的空间。金球奖不是金靴、助攻王、金手套这些单项评选,没有严格的数据划分和判断依据。那么既然存在主观成分,我的主观为什么要屈从于你的主观?对抗就这么出现了。作为主办方,多年下来似乎也一直没出来平过事,养成了隔岸观火的习惯——热度谁不喜欢呢。
《法国足球》主编前几天还在采访里谈到了金球奖的评选标准:“金球奖不是奖励进球最多的球员,与金靴不同。但是,对于在俱乐部和国家队赢得奖杯次数很多的球员而言,这也不是针对冠军的荣誉奖项。或许金球奖更准确的定义,是一项两者兼有的荣誉。”
大方向似乎勾勒出来了,但还是比较模糊。参考一下NBA的常规赛MVP评选准则:“个人表现、球队战绩、是否让队友变得更好”……半斤八两,都挺笼统的。综合性个人奖项评选往往就是这么困难,什么都想参考,什么因素都想放进去过一下,于是很快陷入熵增循环,变得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奖杯有多重要?
当我们讨论金球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通过对往届金球奖的回顾,我们能否从历史当中得出一个答案?
受疫情影响,今年这个单数年成为了欧洲杯年份。但是往届来看,欧洲杯赢家获得金球奖青睐的比率并不是很高。2016年C罗欧洲杯圆梦,当年金球奖确实颁发给他了,而且当时金球奖已经跟国际足联分家,回归了媒体评选的传统模式。再往前,2012、2008、2004和2000年,当届金球先生没有一个来自于那年的欧洲杯冠军。C罗之前,上一个捧得金球奖的欧洲杯冠军成员还是1996年的萨默尔——凭借对自由人位置出神入化的演绎,萨默尔成为贝肯鲍尔之后第二位拿到金球奖的后场球员。再往上一个呢?1988年,范巴斯滕。1988年至今33年里9届欧洲杯,刨去还没出结果的今年不算,8届赛事只造就了3位当年的金球先生。
相比之下,金球奖对世界杯的分量更加认可。1995年金球奖将评选对象改革为所有欧洲联赛球员,一个原因是跨大洲球员群体日益壮大,要与时俱进、对应蓬勃发展的全球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94年罗马里奥带领巴西夺得世界杯,但老规则下南美球员不能参加评选(哪怕他当时已经在巴萨踢球),最后颁给了带领保加利亚打进世界杯四强的斯托伊奇科夫。往后,1998年齐达内,2002年罗纳尔多,2006年卡纳瓦罗,得世界杯者得金球。
然而“国际足联金球奖”诞生之后,这个惯例也被打破了。2010和2014,两届得主都是梅西。而在2018年,已经拿回金球奖评选主导权的《法国足球》杂志也没有选择世界冠军法国人,而是选了亚军得主莫德里奇。
欧洲杯不那么作数,世界杯也开始作不得数,大型国家队赛事冠军似乎称不上一个很有分量的依据了。
那么美洲杯呢?
数据有多重要?
两大块里另外一块:数据,尤其是进球。又或者把概念扩大一些,是“为进攻带来贡献的能力”。足球就是比谁进球更多,那么进球相关的素质自然而然最被看重。
2000年以来产生的11位金球先生里,前锋5人(欧文、大罗、舍甫琴科、C罗、梅西),前腰/影子前锋2人(小罗、卡卡),边锋/边前卫2人(菲戈、内德维德),中前卫1人(莫德里奇),后卫1人(卡纳瓦罗),绝大多数都来自前场区域。虽然足球是11个人,是前中后三条线的游戏,但个人奖项评选以进攻为重可以说天经地义……一种很无奈的天经地义。NBA评选MVP的时候,对防守能力的评判也只是锦上添花作参考而已。
话说回来,进球固然是直接贡献,但得分手并不一定是整个进攻链条里起最大作用、最有建设性的人。所以足球进入近现代之后,10号位球员受到的迷恋和追逐,始终不少于9号球员。有老穆勒,也有齐达内,有范巴斯滕,也有马拉多纳。而在进攻创造、打败防守者的过程里,必然伴随着个人足球技艺和身体能力的施展,所谓球星,往往就是这个过程完成得最好、最能让外界印象深刻的人。
数据网站的发展,以及对各种基础和高阶数据的创造挖掘都不是坏事,但有时候可能会让人把目光过度地放在数字上,不知不觉间变成“数据主义者”或者是所谓的“excel球迷”。进球如何发生,最重要的质变如何带来,我们还是要到比赛当中去寻找答案。数据不代表一切——看过威斯布鲁克的球你就知道了。
足球的美才是唯一
足球比赛的王冠技术,是完成过人或对抗之后精准处理球的能力。射门也好、传球也好、继续过人也好,蕴含在这一连串衔接和控制能力当中的美感,就是我们很难说清,但是会不自觉去追求、去赞叹的东西。
冠军不是最重要的,进球数字也不是最重要的,进攻创造力同样不是唯一标准……当一切依据都可以被另一种依据推翻,一切标准都可以被挑战的时候,我们就会回归到经验主义,回归到本能。于是,当我们讨论金球奖的时候,我们讨论的可能更接近于一种足球审美。无形无迹,没有一定之规,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这么一来,答案可能呼之欲出了:越符合大众足球审美“最大公约数”的人,就越有机会去争夺金球奖。也正因为事关审美,所以我们几乎永远达不到“全票通过”。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