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为什么叫厕所(不知道这些,怎么能叫中国球迷?)
新一季的CBA联赛,一周之后就要拉开序幕。经常有人询问我们,中国篮球怎样走到了如今的样子,因为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有怎样的过往。
我们之前推荐过,球迷们最钟爱的张卫平指导出了本新书,叫做《非常合理》,讲述他从小到大的故事,也讲述了中国篮球过去半个世纪的风云。那些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故事,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唏嘘不已。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读到这些故事。经过老爷子的同意,我们摘录了其中几段最有趣的自述。没听过这些故事,您还真不能算是标准的中国球迷。
第一目首出国门水土不服
张指导的球员时代横贯上世纪70年代,从北京队到国家队的蜕变也成了他生涯的拐点。将印着国旗的队服披在身上,出访游历的机会自然不再少数,要知道,当年能走出国门的人凤毛麟角,张指导在随队南征北战的路上,留下了那个时代稀缺的记忆。
▲张指导在非洲和塞内加尔队跳球。
张指导自述
我头一次出国,去的是非洲。
1973年,我跟着北京队去非洲,一去就是一个半月。当时国内要举办亚非拉乒乓球锦标赛,由我们国家派专机,把各国运动员接到北京打比赛。我们去了非洲之后,每天上午跟人家的乒乓球国家队打乒乓球,晚上跟篮球国家队打篮球。我们就是一支篮球队,乒乓球也就那么回事儿,但跟他们的国家乒乓队打,一场都没输过,简直横扫非洲。
从非洲回来,没想到落一毛病,拉稀,每天得往厕所跑十几次,应该跟当地的食品不太卫生有关。上医院检查好几次,也查不出是什么毛病,医生说,只有一个办法能止住你这拉稀,就是不吃不喝。可以喝点水,其他都别沾。
当时正好赶上要打全国联赛。国家队调令早下来了,北京队不放人,让先打全国联赛,打完再去国家队报到。
那个时候打联赛都是赛会制,大家聚在一块儿,一打就是半个月、仨礼拜。上午先是队里的年轻队员打一场,到了晚上,再正式打一场,全队谁上都行。我当时又是年轻队员,又是绝对主力,一天得打两场,一分钟不歇,打80分钟。身体不舒服,上了场还得照样得分,基本每场都是二三十分。有一回全队得70分,我得了45分。
第二目行走非洲,趣闻无数
这趟非洲旅程的精彩程度,远超大伙的想象,质朴的非洲人民面对到访的中国球手们,无不展现出极大的好客热情,而行走在非洲版图的张指导,也品尝到了一系列的奇特体验。
▲在非洲,和埃及金字塔合个影。
张指导自述
第三目来自菲律宾的“礼包”那时候去趟非洲真是不容易,得绕大圈。先是从北京飞到上海,换法航的飞机到缅甸仰光,在那儿中转。还记得下飞机一看,候机楼就跟草棚子似的,里面摆几个破沙发,旁边有些小卖部,卖点儿纪念品,地上一尺多长的大耗子,滋遛滋遛来回跑。
到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我们去上厕所,洗完手之后,旁边有人给你递上一手巾。我们接过毛巾擦擦手,准备出来,结果人不让走了,管我们要钱,意思是我给您服务了,您得给钱。那时候哪有钱啊,本来就挣得少,人民币还花不出去,谁也没钱,也不可能找领导要,大家都在兜里翻来翻去,最后翻出来半包烟,递给他几根,才给我们放出来了。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大街上都是恨不能有半米多深的大坑,车都是没窗户的破铁皮轿车,一路颠簸。
好像是在马木省,省长把我们接到家里住,介绍说他有四个老婆,我们就问您这四个老婆不争风吃醋吗,打架不打架?他说不打,关系非常融洽,二老婆是大老婆介绍的,三老婆是二老婆介绍的,小老婆是三老婆给介绍的。什么意思呢?他说,大老婆给介绍一个二老婆,家务活就都二老婆干了。二老婆干着干着不愿意了,就介绍一个三老婆,然后又有了四老婆。所以现在我所有的家务,都是小老婆干,这么着,他们就不争风吃醋,我们才恍然大悟。
当时他家里像个蒙古包一样,中间一个大的包,边儿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小包,里面应该是住着他四个老婆。我们问他,您这四个老婆都在哪儿呢,他说这不为了接待你们吗,让我给轰走了。给我们接待到家里,把老婆轰出去了,你就说这省长对我们多重视。
1974年,张指导随队光顾菲律宾,说起来,当年的菲律宾男篮光辉一时,称霸亚洲。年初,菲律宾代表团造访中国,篮球队包含其中,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回访,张指导就跟随国家队搭上了他人生中第一班通往岛国菲律宾的航程。
▲张指导(左二)和队友们手拿礼物。
张指导自述
当时中菲两国还没有建交,在马尼拉的还是国民党的所谓“大使馆”。去之前大伙儿都挺紧张,一个代表团有小三十号人,除了我们这些球员、教练,另外一半是负责收集情报的部队同志。到了之后,一下飞机,每人脑袋上套一花环,当时菲律宾总统的特别秘书、菲律宾篮总的秘书长、主席什么的都来了,非常隆重。
当时我们一共访问10天,结果先后吃了20次宴会。除去早饭在酒店吃,顿顿都是宴会。宴席大厅前面搭一个大戏台,上面有人表演,又唱又跳,旁边就是给中国队准备的礼品,全是一米多长、半米多高的大盒子,一个一个堆得跟小山似的,我们依次上去,每人拿着礼品照张相。
出国之前最后一次训练,有个从沈阳部队队来的队友叫宣成斌,挺壮的一哥们儿,在内线跟我对位,一个不小心,我把他一只眼睛给抠坏了。上面临时决定不让他去菲律宾,因为那边天儿太热,怕流汗流到眼睛里,留下后患了。我想,人家给送了礼品,我自己不要,也得把他这份儿给带回去啊,所以每回我都得收回来。但是每顿饭都送东西,还全都是一米多长的大盒子,不好往回带,特别发愁,实在不行就只好先给拆了。一拆我也乐了,这么大一东西,拆开了,里面还一层,用纸给包着,再拆开,里面又是一层。我们就一直拆拆拆,拆完了一看,里面是个小小的钥匙链。
第四目看场电影可真难
出国的次数越来越多,张指导对于异地的新鲜感也逐渐减少,观光游历、品尝美食之余,他还保持了勤奋动笔的好习惯,用笔耕不辍的记录凝固时间。于是,哪怕如今已是时过境迁,他追忆起往昔却依旧历历在目。
▲在德黑兰亚运村内留影。
张指导自述
我1973年进的国家队,参加的第一项大型运动会是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
亚运村修在郊外,四周围起来,进出就一个门。出去都是坐大巴,人家不查你,大巴回来的时候,必须上来检查,看车上坐的人是否有证件,挨个比对照片,还拿探雷器检查车底下有没有炸弹。以前我们打比赛没有这些,当时瞧着真是新鲜。
那会儿还不像现在,我们中国代表团基本什么娱乐也没有。亚运村里面有个电影院,也有小卖部卖东西。但咱们有规定,严禁进入电影院。其实电影院放的都是正规电影,但咱们也不敢进去,进去就是政治问题。除了训练比赛,就在屋里干坐着,或者陪外面的保安数数鸽子。
有一天我们实在没事可干,就想去电影院瞧瞧。趁人不注意推门进去,里面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见。当时心里直发慌,又好奇,又怕让人给看见,待了没五秒,赶紧往外走。慌不择路,“Duang”就撞在一个大玻璃门上。实际上像那种透明的玻璃门,上面理应贴个条警示一下,可是当时没有,直接撞个正着,眼睛当时就肿起来了。回去人见了问,今儿没训练没比赛,怎么眼睛肿了?旁边黄频捷赶紧给我打圆场,这昨天打的,今天才肿!
第五目对韩国终生只尝一败
说来也巧,第一次国际大赛的经历为张指导的生涯平添了一个“污点”,半决赛面对韩国,替补席上的他在加时赛最后一秒登场,而已经拉开的分差早已无法弥补,于是,这一战,成了他对韩国的第一次败仗,而此后的若干年间,他再也没有给过老对手任何机会。
▲在1977年亚锦赛领奖台上。
张指导自述
那场比赛打到最后五六秒咱还领先两分,关键时刻,有个队友一个横传球,让人给断了,直接上了个空篮儿,打平。直到加时赛最后一秒,我一直准备要替的队友五次犯规被罚下,钱指导才给我换上去。加时我们输掉了比赛,所有人憋着要揍那个横传球失误的队员,他是大连人,在足球队有哥们儿,跑到足球队躲了一宿,第二天才敢回宿舍。
我球员时代跟韩国打了十几场比赛,就输了这么一场,以后再也没输过。为什么我总说不能横传球,横传球有多么危险,就是因为这场。
1975年在泰国曼谷,是我们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亚锦赛,那时候咱们对亚洲的情况还不太了解。我印象最深的又是打韩国。打到一半,韩国队眼看落后要输,他们就开始打人。黑虎掏心,一记上勾拳,正好打在张大维胃上,打得他胃痉挛,当场休克,昏迷不醒,直接给抬出去了。咱们就不干了,上去要打架。钱指导上来全给按住了,说咱是要赢球,你跟他一打架,头脑一发热,场上动作都变形了,这球就输了。我们就都知道了,赢球是第一位的,绝对不能带着情绪打球。
后来我们跟韩国打都是这样,韩国就是这招。领先绝不打架,一定是跟你一招一式正常打球。每到一落后,小动作、打架、逗你火,各种损招全都上来了。从那一次开始钱指导把我们按住,我们就了解了韩国队的这个特点。钱指导厉害就厉害在这儿,一下就拆穿了韩国的这个把戏,这么多年来,韩国对我们使这招,一点儿也没用。
第六目意料之外的最佳拍档
1977年,国家队正式迎来了高大威猛的穆铁柱。同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国手,张指导同穆铁柱从这一年的亚锦赛上正式开始合作,没想到的是,这位强弱分明的内线竟然是张指导口中认定的最佳搭档,至今依然怀念着这位亲密队友为他一次次送出的精准一传。
▲张指导与好搭档穆铁柱。
张指导自述
那一年的亚锦赛是穆铁柱第一次进国家队参加大型比赛,以前其他国家都没见过他,那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比赛的视野当中,非常有意思。
当时钱指导给我们布置了这么一套策略,只要穆铁柱一上场,我们就守二三联防。穆铁柱在篮下站着,其他防守人都使劲往外扩。比方说打韩国,我们就是“放突不放投”,有意放他往禁区突破,突进去我们也不收缩。他突进去倒是容易,一瞧见大个儿在里面,跟个大塔似的站着,也没法投篮,跳起来准是往外传,我们就趁机断他这个传球。
自从穆铁柱进队,我的劲儿就省多了,打球也easy(容易)得多。他打球特别聪明,尤其传球好,本身得分倒不是特别多,但是能吸引好多防守的注意力。比方说在底线45度,背身单打的位置,他如果在那儿接球,我就在罚球线站着,直接竖着往里插。他就跟探照灯一样,“噌”地一下球准到,给的特别舒服。他要是在上线,我就横着动,把防守人压在身后。他“嗖”地一下球也能到,我接到球就能立即进攻,省劲省大了。
他上的时候,我们守联防,我上前头去,让高后卫王宗兴守后头。只要对方一投篮不进,基本上篮板球就是穆铁柱的。对方一投篮,我撒腿就往前跑,偷下到前场,到了那一侧的罚球线延长线了,他的长传球“嗖”就过来了,而且是传得恰到好处,领着你直接起步上篮。
1978年亚运会是在泰国,有一张当时的快攻照片,我直接扣篮了,后面仨韩国的队员在后头看着,望洋兴叹,这就是穆铁柱的一传。就我亲身体验,以及这么多年看球的经验,真没见过谁的一传比他更好。
张指导领衔打Call,来一波666的波买家秀,球队DIY徽章夹克,谁穿谁知道!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