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运动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辛有志 体育运动 2022-10-27 12:44:10

杜甫有两首写诸葛亮而非常有名的诗,一首是《蜀相》,一首是《八阵图》。

写前一首时,杜甫刚结束了长达四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之后,从秦州、同谷移居四川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在浣花溪畔安家,生活终于安定了下来。第二年的春天,诗人到诸葛祠探访,临祠伤怀,睹景思人,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七律,诗中由景及人,由人及己,情绪沉郁顿挫,格调雄浑悲壮。那一年是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49岁,已逼近天命之年,于是他长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泪,但还无恨,诗人还以英雄自拟,心底里还存着报国之志;后一首是诗人766年(大历元年)的作品,这时杜甫已经55岁,他初到夔州,见到八阵图后,睹阵思古,于是命笔又写一首,这次是五言绝句,此诗干净纯粹,直言惋惜,恨意绵绵不绝,诗中已经暗含着对主君的深深不满,以及自己暮年病躯的悲哀,此时无泪,但恨意深远。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顾茅庐)

两首诗诗中的人物同样是诸葛亮,杯中的酒是同样的,心中的块垒却已不同,到写第二首诗时,时过境迁,杜甫已经意识到自己垂暮之年,不可能再回重要位置,他发出的不再只能是沉重的叹息,也不再流下满襟的泪水,他在诸葛亮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八阵图”之前,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的恨意,于是他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诗意图)

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献上《隆中对》(需要注意,那一年,刘备48岁,诸葛亮只有27岁)开始,似乎三国的天下大势已经在诸葛亮长远的规划之中,但是三国的形成,远远要比小说《三国演义》里写得复杂得多,诸葛亮所作的贡献也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和重大,据正史《三国志》对诸葛亮的中肯评价是这样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就是说,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后,直到后来刘备攻下汉中,主要的军事决策者仍是刘备,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在任命为相国之后才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在于治国,而不在于军事,到后期刘备攻吴失败之后,他连年征战基本以失败告终,原因也在于他不擅长军事。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传说中的八卦阵示意图)

本诗中所提到的八阵图确有其事,记载这件事的,也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写道:“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三国·蜀志·诸葛亮传》)八阵图是诸葛亮演练兵法的形势推演图,它决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陆逊误入阵中就差点困死那样神奇。

但无论如何,诸葛亮的贡献不可磨灭,即便是他的贡献主要是政治上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从无到有创建蜀国基业,作用是巨大的,至少他是形势的把控者,因此杜甫说他“功盖三分国”。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是穿梭外交、拟定策略的年轻军师,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了赤壁之战,至少在十分刘备军团十分弱小的情况之下促成了孙刘联盟。

在赤壁之战中,真正拼命的,是曹操的南征军团、荆州降军和周瑜指挥的东吴水陆军。在赤壁一战中,曹、孙集团两败俱伤,曹军溃败逃散人达十余万,周瑜在江陵之战中重伤,因而早逝。所以,在这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中,真正主要的受益者就是刘备军团,出的力气最小,获益最大,之后才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因此说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并不为过,因为刘备所准确依循的战略规划,正是诸葛亮早年规划好的,诸葛亮是战略家,但具体的战术上,他远没有老辣的刘备能干。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赤壁之战)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很有名,否则杜甫不会把它跟“功盖三分国”相提并论,据说是因为陆逊追赶刘备的败军时,被八阵图阻挡,终至陆逊败归,小说中甚至描写陆逊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指引方得脱困,八阵图因此名扬天下,因为老于军事的刘备败归时,是诸葛亮的八阵图抵挡了追兵,这对于诸葛亮来说,确实是成名一战。至于当时战况如何,水流如何,天气若何,石头如何摆布等,均不可考,因此八阵图越传越神,到杜甫时,八阵图已成神迹,八阵图的名声也牵带着诸葛亮的声名由此大起。八阵图据传有多处,杜甫在夔州所见的八阵图就是所传困住陆逊的八阵图所在地。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陆逊被困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八阵图相传到唐朝时,仍保有原来的样子,五尺高、六十围,纵横排成六十四堆。几百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里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在杜甫心中,八阵图的石头不转,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的是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渝。刘备去世时,诸葛亮43岁,刘禅只有17岁,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回答:“臣敢竭尽股肱之力,效死忠贞之节,至死而后已。”他这样说的,也确实这样做的,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心志如磐石之坚。

“遗恨失呑吴”。不管是什么原因,刘备率军去攻打东吴是背离了诸葛亮的长期规划的,这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失去理智的刘备将自己的事业带向没落。因此,杜甫说“遗恨”,是因为刘备违背了诸葛亮的规划,破坏了“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这才使得蜀汉的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这是主君的错误,是诸葛亮无法控制的,因此杜甫替诸葛亮惋惜,替诸葛亮抱不平,替诸葛视“恨”。这时,杜甫把自己的毕生遭遇代入到诸葛亮的人生经历里,杜甫替国家着急,替自己不平。

名成八阵图(唐诗闲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成都武侯祠)

最后这两句,怀古与抒怀融为一体,怀古为实,抒怀为虚,虚与实浑然不分,浑然无迹的抒怀融合在史实的讲述之中,两首诗都写诸葛亮,杜甫感怀的都是自己,杜甫喜欢诸葛亮,原因是人格上的相似,杜甫是诸葛亮的超级粉丝,因此,杜甫大部分精彩的时光,都待在离诸葛亮生前所在的成都,就像李白,他喜欢谢灵运,于是,他的大部分人生时光,都扔在了南京。

(【唐诗闲读】之73,图片源自网络)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