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法院判决由开发商归还房贷(出险房企还有没有希望?)
引言
7月,停贷风波持续发酵,将本已压力深重的企业再度推向风口浪尖,发布停贷公告项目的开发商多是出险企业,由于预售资金被挪用等原因,项目复工无望,业主本着权益维护的初衷,于无计可施的境地下冒着征信受损的风险做出停贷决定,其目的不过是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推动项目复工建设,最终能够顺利收到房屋,不至于掏空多个钱包购买的房屋换来“一场空 ”,这种压力之重不难想象。
房地产行业经历繁荣到达如今境地,可以说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倘若去探究始作俑者,根本原因可能要归结到中国的住房制度本身,在特有的制度之下,各种辅助的制度和措施,各主体的行为动作都在迎合既定的趋势,符合既定的制度。
在行业的种种风波和挑战中,房企必定是其中的第一主导者和参与者,也必然是最初的亲历者,诉说着故事,随时代沉浮,行业的每次波动起伏都伴随着格局的再塑。作为拥有高权重的行业,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时难以被替代,而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着高体量、稳发展的状态,基于此,房企仍将作为重要的一方持续参与到行业的升级发展中去,不断变革,不断更新,不断迭代,不断升级,而此刻经受深重压力的出险企业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是留存?还是就此消失于行业?
企业并非重点,项目端入手仍是主流,风险化解伴随着各方利益的再平衡
停贷事件迅速发酵后,一时间各方的关注度开始集聚于此,地方的神经更为紧绷,房企出现困难,利益受损还有等待观察的余地,而当消费者成为利益受损一方,且舆论不断发酵后,已经造成的影响和即将带来的冲击都难准确估量,所以,问题处理的紧迫性更高,消费者利益维护工作不容有任何懈怠。
停贷事件发生后,在问题处理上主要出现了三种走向:主体回应、监管层定调、地方行动。
其一、银行、企业及时回应,表明公开停贷事件影响可控。银行作为停贷事件的关联者之一,也是停贷事件可能的风险波及者,在业主公告中公开指责银行违规后,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及部分地方商业银行迅速发布公告,表示停贷事件所涉及的业务规模总量较小,总体风险可控,停贷事件不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经营;万科公开表示“公司经营正常,预计交付的项目均处于正常建设中,不存在因无法交付导致购房人集体停贷的情况,安徽建工也在7月26日回复投资者关注时表示“截止目前,公司房建工程在建项目中未涉及购房业主宣布“停贷”的情形”。
其二、监管层定调停贷事件关乎“保交楼”,倡导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银保监会多次做出回应,7月14日,银保监表示“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17日,银保监会表示“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21日再度回应“将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协助推进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同时指导银行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加强与客户沟通,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