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赛艇队21人参加上艇赛 周末清晨下水训练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从1829年开办至今;美国波士顿哈德逊河上,哈佛-耶鲁赛艇对抗赛每年秋天如期举行。
而在本周末,申城的苏州河上,也将出现国内知名高校赛艇队竞相追逐的场面。
10月29日,今年的上海赛艇公开赛将在苏州河水域开桨。本次比赛持续2天,设有专业组、高校组和俱乐部组三个组别,设置4.2公里追逐赛和500米城市冲刺赛。
与去年赛事相比,本届上海赛艇公开赛将更加聚焦高校参赛话题,打造2022高校赛艇争霸赛。通过名校间的赛艇“对抗赛”,展示高校风采、展现青年活力,为赛艇运动在校园中的推广奠定基础。
据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赛艇队都将加入高校组的争夺。
每周末清晨五六点就下水训练
今年大三、读工商管理专业的黄晓岚是中山大学赛艇队的一员,本周末她就将代表中大队参加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的角逐。“上海这个比赛是全国性的,规模上比较大,所以我们也很重视这项比赛。”黄晓岚说。
这是中山大学第一次派队参加上海赛艇公开赛混八项目的比赛。去年的比赛,中大赛艇队只参加了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的赛事,结果在500米城市冲刺赛中拿到第六名,在4.2公里追逐赛中获得第七名。
这次中大赛艇队将派出21人参加上海赛艇公开赛,将参加单八和混八的赛事。黄晓岚告诉记者,21人中绝大部分是本科生,只有2人是研究生,他们的专业都和赛艇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和体育都没有关联,学计算机、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各种专业的队员都有。
为了备战本次比赛,中大赛艇队提前一个月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中大和珠江仅隔着一条马路,这虽然给他们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他们仍要根据珠江的潮位抓下水时间。“每周六我们几乎一整天都是训练,潮位可以的话,清晨五六点就下水,训练两三个小时,下午再去健身房训练力量或练习路上划船机。平时学业比较忙,但没课的时候也会安排去健身房训练。”黄晓岚说。
21名参赛队员大部分是第一次来上海参赛,几名去年来沪参赛的老队员的经验就尤为重要,“去年那位舵手跟我们说那个航道很难,弯道很多,需要大家很努力地配合,划过的人都说其实4.2公里还挺累的,所以就加强了我们划长距离的训练。”
赛艇不是捕鱼船,更多同学关注它
尽管和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的赛艇队实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黄晓岚表示他们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力争一个最好的成绩。
今年的“上艇”公开赛更加聚焦高校对决的话题,黄晓岚觉得这样的氛围非常有利于赛艇运动在国内高校中的推广。“据我了解,广州只有我们中大才有赛艇队,中大赛艇队也是广东省高校赛艇的一个标杆,如果能把这个运动推广出去,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的话,赛艇这个运动会更加广为人知。”
黄晓岚承认,即便他们即将出发代表学校来参加上海公开赛,他们同学中很多人对赛艇运动也了解不多,“我们训练的时候在珠江上,同学们可能看不见,很多同学对这个运动不是很熟悉,比如昨天一个同学就问我:‘这(赛艇)不是我们家乡的捕鱼船吗?’所以如果我们比赛有点成绩,或者比赛片段能让他们看见,会激起他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黄晓岚认为,一是赛艇以及设备本身比较贵,二是赛艇运动在国内本身属于小众项目,这两点影响了该运动在校园里的推广。即便在广东这种水域丰富、和赛艇略相似的龙舟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区,赛艇运动在高校中也不普遍。“龙舟是靠上半身的力量,赛艇是靠全身的力量,而且发力点是在腿部,龙舟的训练一般把大重量放在上半身,所以龙舟选手转赛艇的话,力量上可能有优势,但腿部的力量可能还不够的。”
赛艇运动将成为兴趣爱好伴随一生
在中大赛艇队的21名队员中,很少有专业基础的,基本都是大一入校后才接触这项运动。黄晓岚是个例外,她早在11岁时就接触了赛艇运动。
黄晓岚来自中国香港,之前在香港读书,大学才来到广州读中大,“我就读的香港那所中学有赛艇这个项目,后来就在队伍里也接触了一段时间,但到高二的时候就没再划了,因为要备战高考。”
考入中山大学后,黄晓岚重新接触了赛艇,让她有了新的收获,“加入中大赛艇队后我有了很不一样的体验。大家都十分努力,这项运动非常辛苦,大家经常划得皮破血流,但我们都没有退缩,因为在一条艇上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男队员也很照顾女队员,赛艇很重,抬艇的时候他们都不让我们女生去抬,这种举动让我们很感动,也建立了信任感,所以这个团体是个很有爱的团体,大家的学业其实都挺忙的,但大家都很期待每周末的训练。”
尽管所学专业和赛艇毫无关系,但黄晓岚表示,她和队友们的想法一样,赛艇这个运动将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兴趣,就算毕业后未必能经常参赛,但坚持使用陆上划船机依然可以过把瘾,“划船机是一个高强度的运动,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