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西方需要了解真实的中国)
全球化智库(CCG)日前举办了《被西方误读的中国》新书发布会。该书作者、法国作家塞尔日·贝尔蒂(Serge Berthier)在书中运用了大量资料和案例研究,谈及很多西方媒体鲜有报道的关于中国的真相,并通过必要和有益的澄清来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近日,围绕西方为何会误读中国、如何增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等问题,本报对贝尔蒂进行了专访。
西方需要改变思维
贝尔蒂表示,在古代,受限于通信和交通方式,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受到很大制约。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日,西方仍然对中国怀有误解和偏见,甚至刻意曲解、污名化中国。贝尔蒂说,这一现实让他觉得沮丧,并促使他创作了该书。他经常思索为什么西方会抹黑中国,并得出一个答案:自19世纪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西方的思维却没有改变。
要了解西方为什么会对中国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误解,需要溯源历史。贝尔蒂认为,自罗马帝国覆灭以来,欧洲对其他信仰再也没有展现出包容的态度,也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些与欧洲存在根本性差异的文明。长期以来,西方掌握着国际话语权,他们从欧洲中心主义的视角出发来审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他者”。想要消除误解和偏见,贝尔蒂认为交流以及宽容的态度至关重要。
要驱散西方对中国的误解,教育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西方的教科书中很少涉及中国,这导致西方民众对于中国的知识甚为缺乏,也就更容易误解中国或者轻信一些片面的报道。以法国为例,贝尔蒂指出,2021年,在法国的43904所小学中,只有24所开设了中文课程。此外,在法国,虽然外语是中学的必修课,但只有850所法国中学提供中文课程。这一数字与法国中学开设的其他外语类课程相比,微不足道。
贝尔蒂说,法国的初中课程中,地理和历史教育所占的课程时间比重本身就不大,而其教学指导方针也存在问题。例如,学生从一开始就被引导只关注欧洲所认为的重要历史时刻;中世纪的地中海是三大文明交汇、冲突之地等。贝尔蒂认为,这种教育方法会导致学生认为中国从一开始就是“未开化之地”。这对欧洲年轻人的观念有很大影响。此外,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则容易使学生误以为早期的书籍出版和传播技术是欧洲发明的,而且也暗示学生,只有白种人基督徒发展出了人文的理念。而欧洲之外的作家、思想家或者数学家鲜被提及。
贝尔蒂认为,法国上述教学指导方针中所存在的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今法国学生为何对于中国的认知颇为肤浅。
多途径讲好中国故事
在此情形下,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思索。贝尔蒂说,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交流至关重要。比如,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富布赖特项目每年提供1700多个访学名额,资助900名访问学者前往美国,800名美国学者赴外交流。自二战以来,这一项目已经累计资助了超过8万名外国学者,使他们接触到美国的生活方式。
此外,美国还通过很多类似形式来推广其理念,有的甚至出人意料。比如,贝尔蒂谈到,设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全球研讨会是一个低调的美国组织,其自从1947年以来就举行多场研讨会,具有明显的美国属性。萨尔茨堡全球研讨会声称,自1947年以来,超过4万名参与者因此接受了美国的世界观。“在这样的关系网面前,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后来者,在对外传播方面,目前与西方相比处于严重劣势地位。”贝尔蒂说。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书籍翻译颇为重要。贝尔蒂表示,目前中国作家的书被翻译成法语的数量不足,而在法国的书店里,被翻译成法语的美国图书甚至比法语著作还要多。
如今法国人对于非物质文化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多。最新数据显示,法国人观看影片的时间从每天3小时54分钟上升到4小时18分钟。在一些流媒体播放平台上,已经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优秀纪录片。贝尔蒂认为,除了相关纪录片,希望看到更多中国电视剧出现在流媒体播放平台的法语频道中。
贝尔蒂还提到,虽然中国有很多考古发现,但是在欧洲却几乎无人知晓。中国应想办法向欧洲公众介绍自己的考古发现。相比于大型展览,持续曝光将会是更为有效的方式。他建议,主题公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也有所助益。在主题公园中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互动。中国的一些主题公园在展现中国文化方面颇有成效,它们的模式可以对外输出。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