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有哪些司职(科普NBA十大冷知识:FMVP叫比尔拉塞尔杯,你知道常规赛MVP叫啥?)
在NBA中,其实还有很多比较冷门的知识,其中有的经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说一些规则还有一些联盟的改变,当然还有一些冷知识很多资深球迷都不是特别清楚,而且大多数的文章中也很少会去提及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赛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去一些聊天时的资本,给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识让大家即使不了解NBA,也马上可以成为半个NBA的专家。
1、NBA初期是小球时代
其实在NBA初期,联盟还处于一个小个子球员作为主力参赛的时代,当时的大个子普遍被认为不够灵活,没有小个子球员适合参加这项运动,就跟现在的NBA联盟十分相似,小个子球员负责主导比赛,而那些大个子球员则专注于篮板的拼抢和做一些防守端的脏活累活,直到乔治麦肯展现了统治力才改变了这种局面,巅峰期的麦肯具备了远超当时白人内线的协调性,也导致了NBA为他修改了数项规则,同时也将NBA比赛带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轨道。
2、50、60年代的比赛方式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员的数据如何疯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当年的比赛是怎么样的吗?其实当年的比赛和现在比较相似,都是在进攻端以投篮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当年外线球员的命中率着实有点惨不忍睹,就拿被称为“控卫鼻祖”的鲍勃库西来说,库西整个职业生涯的投篮命中率都没有一个赛季超过40%,而最高一个赛季全场要出手21次,还有库西后场的搭档比尔沙曼,除了总冠军外最出名的一点就是,他是NBA历史上首位命中率超过40%的球员,就连司职大前锋的鲍勃佩蒂特,他的投篮命中率也不过是43.6%,可以说当年只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远超同时代球员的巨星,才拥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当年内线球员单场动辄二三十个篮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为投不准,而且当时球员的身高还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韦斯特司职得分后卫,主打小前锋的贝勒爷身高也才1米96,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也和现在的球员相差甚远。
3、总冠军奖杯的名字
现在大家都直到NBA总冠军奖杯叫做奥布莱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间,总冠军奖杯其实并不叫这个名字,当时总冠军奖杯叫做“沃尔特A布朗”奖杯,为什么叫这么名字?主要是为了奖励当时凯尔特人名誉主席沃尔特A布朗为美国篮球协会和国家篮球联盟合并所作的贡献,而且当时的奖杯也不是现在奖杯的造型,在1977年才将总冠军的造型更改为现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奖杯造型的改变并没有更换奖杯的名字,直到1984年总冠军奖杯才被正式更改为“拉里奥布莱恩杯”用以纪念NBA主席拉里奥布莱恩为联盟发展所做的贡献,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奥布莱恩杯”
4、选秀制度
NBA现在的选秀制度和当年可谓是天壤之别,NBA最初的选秀是可以放弃一个选秀权,去挑选本州内的球员的,篮球皇帝张伯伦就是这样进入联盟的,这项规则一直延续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状元签的决定是由东西部两支战绩最差的球队才硬币来决定的。
选秀轮数也不是现在的两轮新秀,1960年选秀大会一共有21选秀,到1974年缩短为10轮,1985年缩短为7轮,直到1989年才缩短为现在使用的两轮。
而且联盟最初规定,没有上完大学的球员是不能够参加选秀的,甚至因为这项规定还闹上了美国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员在年满22周岁之后,便获得选秀资格,即使不参加选秀报名,而22岁之前,必须报名后才能参加选秀。
5、交易制度
在NBA中,并不是球队想要交易球员就可以交易的,对于选秀后完成签约的球员,在30天内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员或者刚被交易的球员,想要被交易则需要3个月后或者下一个赛季开始才能被交易,这也是为什么球队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员时,大多数会选择买断。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间,那交易主体可以不采用薪金对等的方式,只要对方交易的球员薪金相加,不超过工资帽又有球员名额,而且双方认可,联盟批准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这笔交易,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只要对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间和球员名额的话,甚至可以用一个选秀权交易詹姆斯和安东尼戴维斯。
如果双方都没有薪金空间的情况下,那双方涉及交易的球员薪金必须对等,其中一支球队转入球员的年薪总额,必须小于转出球员总额的125% 10万美金,除此之外,还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说简单点,就是用贵的球员换取一名差价过大的便宜球员,剩下的金额,比如说用保罗交易里弗斯,那就会产生接近4000万美元的交易特例,这个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来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时间。
交易中还有一项叫做“莫宁规则”,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后,不愿意前往新球队报道或者效力的球员,将会受到联盟的罚款或者禁赛处罚。
6、常规赛MVP奖杯叫什么名字
很多人知道总冠军奖杯叫“拉里奥布莱恩杯”,总决赛MVP奖杯叫做“比尔拉塞尔杯”,那常规赛MVP叫做什么名字估计没有几个球迷知道,常规赛MVP奖杯叫做“莫里斯波多罗夫杯”。
最有价值球员奖项诞生于1955-1956赛季,这项奖项和其他奖项不同的是,只有球队的大当家才有资格获选,而为什么叫做“莫里斯波多罗夫杯”,这是为了纪念NBA历史上第一位总裁莫里斯波多罗夫,才将MVP奖杯命名为“莫里斯波多罗夫杯”。
7、总决赛FMVP小知识
上边说过了,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的奖杯叫做“比尔拉塞尔杯”,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些FMVP奖杯的小知识,FMVP实在1968-1969赛季才开始设立的,之前也不叫“比尔拉塞尔杯”,在2009年全明星赛期间,才将FMVP的奖杯,正式更名为“比尔拉塞尔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奖”。
获得FMVP次数最多的球员自然是完成两次三连冠壮举的乔丹,最年轻的FMVP获得者则是魔术师约翰逊,他在新秀赛季不满21岁就拿到了FMVP的奖杯,而获得FMVP的外籍球员只有4名,分别是奥拉朱旺,邓肯,帕克和诺维茨基,不过邓肯属于美属维京群岛,依然是美国的地盘,只不过不属于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所以邓肯也可以称作外籍球员。
8、自由球员签约
在NBA中,自由球员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员,一种是受限制的自由球员,两者的区别就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和别的球队以NBA规定范围内的金额随意签约,作为老东家的球队只能眼睁睁看着,而受限制的自由球员在其他球队提供报价合同时,原东家可以匹配这份合同,用来留住球员。
现在这种自由球员签约模式,在1976年之前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当时NBA为了避免球队球员流失,设定了一些限制球员自由意愿的一些条款,而1970年身为球员工会主席的奥斯卡罗伯特森就这些限制条款提出了诉讼,终于在1976年得到了解决,球员在成为自由球员之后,拥有了挑选球队的权利,这才有了今天的自由球员市场。
9、80、90年代、00年代、10年代NBA定位的差距
在80、90年代的NBA,美国还沉浸在一种超级英雄的时代,当时的美国大众,最喜欢看到的是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是肌肉碰撞肌肉的视觉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橄榄球在美国要比篮球受欢迎的原因,而在此之前,NBA在美国四大体育联盟中还属于吊车尾的情况,所以80、90年代,NBA树立了招牌人物,加强了防守和对抗的强度,特别是当时的乔丹,这个职业生涯就和漫威里的主角一样,经历磨难(前期季后赛一轮游)击败强大的恶势力(活塞坏孩子军团等)走上巅峰成为超级英雄(夺冠)。
而到了00年代,随着NBA全球化的发展,联盟开始迎合全世界球迷的口味,比赛在攻防两端更加平衡,不再是一味的追求身体对抗和防守,变得既有防守,也有团队篮球,更有个人英雄主义,联盟彻底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这十年间,联盟总体的观赏性可以说是最出色的。
到了10年代,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络传媒也越来越发达,很多人关注NBA也不再是观看比赛,而是通过网站来了解一些NBA的资讯,观看比赛也变成了一种闲暇时间的休闲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NBA为了保持关注度和收视率,开始大举进攻篮球的大旗,励志于打造成快速、流畅进攻为主比赛节奏,因为相比防守,进攻对于球迷更有吸引力,不过说实话,小编认为这种改造有些过了头了。
10、中锋在联盟中始终是陪衬品
在NBA中有“得内线者得总冠军”的传统,但是在NBA历史上,中锋往往不受联盟的待见,联盟也从来没有真正将中锋推到联盟第一人的位置上,而且为了限制中锋的统治力,联盟数次更改规则,而联盟力捧的往往是外线球员,就像80年代联盟主推的是黑白双雄,90年代是乔丹,00年代前期是四大得分后卫,然后是科比、詹姆斯,即使强如四大中锋、贾巴尔这些内线大杀器,在人气方面和外线球员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至于这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NBA是一个商业性质的篮球联盟,既然是商业性质,自然挣钱是第一位的,怎么挣钱?自然是吸引球迷了,而在打球观赏度方面,过于一板一眼的中锋,根本没有办法和外线球员相比,这也成为了“内线带来胜利,外线带来金钱”。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