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伦相声怎么样(他让中铁文工团成为裙带关系的帮派?相声界这样的门阀越多越好!)
中国三大相声世家之一的侯氏相声,仅有一人继承了侯宝林先生的表演事业,他就是侯耀文。或许这种说法很多人不赞同,毕竟大爷侯耀中,二爷侯耀华都说过相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位兄长却并没有一直坚守在相声舞台。侯耀中先生早年业余说过相声,后以文艺兵身份应征入伍。虽然在部队里还时常表演,但始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在相声门里也没有正式拜师。退伍转业后去了工厂,直到退休后才涉足影视剧行业。而侯耀华自是不用多言,因参演各类电视剧及小品走红。花甲之年才拜师常宝华先生,但同样没有以此为业。故而,在侯宝林膝下三子中,唯独侯耀文继承了家传的技艺。
59岁英年早逝的侯耀文,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他的过早离世对于侯门乃至相声界而言都是重大损失。斯人已去,盖棺定论。侯耀文相声表演生涯无疑是成功且高光的。说他成功,并非因为他是侯宝林大师的三公子,而是他能在表演中摆脱父亲“相声大师”的风格,另辟蹊径且独树一帜。让观众一眼认出来这就是侯耀文风格,而非刻意模仿出的“小侯宝林”。而他成功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铁路文工团。
侯耀文十七岁那年考入中铁文工团,成为一名正式的相声演员。经过几十年舞台实践和作品积累,使他担当起中铁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的重任。喜欢侯耀文的观众应该有印象,在他所表演的创编段子中与铁路题材相关的占据了很大比重,譬如:《糖醋活鱼》《京九演义》《小眼看世界》《一路不安》等等。这些作品也反映出侯耀文对于“中铁”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声演员下海经商,投身影视界成为主流的时候,侯耀文仍旧没放弃相声,没离开中铁。在他领导下,90年代的中铁说唱团一度与中广说唱团、天津市曲艺团并称中国相声演出最强阵容。在曲艺团体市场化改革中,侯耀文的确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从团体演出频次、演员收入以及全国知名度来说,甚至超过了当年侯宝林先生领导的中广说唱团。
侯耀文领导下的中铁文工团广纳贤才,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相声演员纷纷加入。在壮大演出阵容的同时,也因此遭到了不少来自同行的非议。根本原因在于,被吸纳进中铁的相声演员绝大多数都是侯耀文门下得意弟子,其中包括:贾伦、牛成志、单连丽、高玉庆、陈寒柏、王玉、奇志、杨进明、刘际、郭德纲等等。在这些弟子当中还不乏世家子弟,像大徒弟贾伦的父亲是贾继光,而贾继光又是侯宝林的弟子。高玉庆是高英培的二公子,高英培又是侯耀文的同门师哥。王玉是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之子。错综复杂的门户关系也让外界认为侯耀文成了中铁文工团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认为这个团体充斥着门阀、帮派的味道。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客观的。中铁文工团里的确有不少侯耀文的徒弟,但并非如外界传言那样是排除异己的小团体。在侯耀文担当说唱团团长期间,同样吸纳了很多侯门以外的优秀演员。例如:刘文亨先生的弟子马云路、苏文茂先生的大徒弟赵伟洲、相声国画两门抱的李嘉存。与他同辈分的相声演员除了搭档石富宽外,还有李国盛、刘洪沂等人,而他们都与侯门并无太多关联。
中铁文工团通过以老带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体制内的束缚。侯耀文率领的中铁说唱团不仅每年有深入基层铁路工人的慰问演出,也是各大晚会相声表演的中坚力量。在相声相对低迷的年代,北京“体制内”团体像全总文工团、海政文工团、煤矿文工团等等也都是不乏杰出的相声表演人才,但团体本身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却远不及中铁说唱团。如果非要把侯耀文极端的看作中铁文工团的独裁者,那么相声界真的需要多出一些这样的独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