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为什么有这么多黑哨(明言法事 :裁判为什么吹“黑哨”)
明言法事
裁判为什么吹“黑哨”
李曙明
5月17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73公斤以上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里约奥运会冠军郑姝音在20∶10大比分领先东道主选手的情况下被判负。整场比赛,对手没有一次主动得分,只是一次次将郑姝音推出界外;每推出一次,裁判警告郑姝音一次,罚一分,当警告来到第10次的时候,裁判直接吹停比赛,判对手获胜。被判失利的郑姝音瘫倒在地,直到走上领奖台时仍泣不成声。20日央视体育新闻消息,中国队已提出申诉,要求改判并将这名裁判终身禁赛。
接受央视采访时,郑姝音眼含热泪双手合十:“我拜托裁判公平些”;中国跆拳道队主教练管建民也称“从没见过这样的决赛”。如果说,作为当事人,队员和教练的判断可能未必完全客观,那么,“局外人”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据媒体报道,比赛现场多名国际官员表示“郑姝音的金牌被偷走了”。
中国提出申诉,世界跆拳道联盟会改判吗?会对这名裁判作出处罚吗?我无从判断,倒是想以这件事为引子,探讨一下“黑哨”话题。“黑哨”并非体育赛场独有现象,很多社会生活领域都存在。一个社会,“黑哨”越少,百姓幸福指数也就越高,这么说,大抵没错。
一名裁判吹“黑哨”,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水平低”,二是“心不正”。先说“水平低”。裁判,一步步往上走,从国内低等级比赛吹起,积累一定经验后,去裁高等级比赛,最终成为国际裁判。裁判晋升很严格,能够脱颖而出的,专业能力应有保证,但这是就总体而言的,个别人滥竽充数,也免不了。赛场上的他们,也很努力,想把裁判工作完成好,但能力所限,错误判罚不断。主观上,他们并不想吹“黑哨”,但无论是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还是观众的观感,这就是“黑哨”。
比“水平低”更可怕的,是“心不正”。不知道世界跆拳道联盟会对此次裁判判罚作出怎样的认定,如果认定“黑哨”,原因应该不是“水平低”,更大可能是“心不正”。这名裁判曾于2015年当选世界跆拳道联盟年度最佳裁判,专业水平毋庸置疑。
“心不正”,也分两类,一类是利益诱惑下的“心不正”。通俗说,就是谁给利益(包括但不限于钱)我向着谁吹。中国足坛扫黑风暴中倒下的裁判,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那些胡裁妄断的裁判,均在此列。而在社会生活领域,收了钱把官帽发给行贿者的官员,则是典型的官场“黑哨”。
还有一类“黑哨”,没有经济利益纠葛,但就是看某一个队不顺眼,作出的判罚多对其不利。NBA赛场,有某位裁判是某支球队“杀手”的说法。一支球队本来胜率很高,但这名裁判执法的场次,却输多赢少。至于背后原因,外人无从知晓,不知裁判自己是否说得清。
对不同类型的“黑哨”,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水平低”的裁判,心不坏,但到了一个能力不能胜任的位置,外人不满,他自己也难受,离开,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是明智选择;出于利益吹“黑哨”的,必须从赛场消失;至于最后一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即便没有利益因素参与其中,也不是裁判的合适人选。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各个领域的“黑哨”,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但也切忌神经过敏,看谁都像“黑哨”。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最近看NBA季后赛,发现骂裁判似乎是一种时髦。从我这个资深球迷角度,多数场次裁判判罚并无问题,球迷不满,重要原因是选择性遗忘:对主队有利的判罚记不住,一旦不利就开骂——当我们将自己是否获利作为是否“黑哨”的判断标准时,结论一定是错的,因为你的心也已经偏了。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来源:检察日报
(*@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