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然周是什么意思(详解自然周的含义)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目标和各时期任务制定的,人们把它作为组织训练活动的基本单位(也称小周期)。
周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和训练课数量,取决于运动员实际年龄、生物年龄、训练年龄、体能状态、工作能力,以及在大周期中所处的位置。
通常是一个自然周7天,也可在4~l0天之间或3~20次课之间灵活选择。
周训练计划是大周期计划训练内容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有节奏地安排每周训练中各次课的运动量、强度、密度上。
周训练计划的结构和内容决定训练过程的方向和性质,并制约运动员形成竞技状态的速度和规模。
因此,周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决定全年训练过程,乃至多年训练成败的关键。
周训练计划是具体实施计划。
根据近年来游泳运动员训练周期划分的规律和训练任务、内容的不同,周计划有三种类型。
依据所处大周期位置可分为导入训练小周期、强化训练小周期、恢复小周期、赛前诱导小周期和比赛小周期;
以能量训练类型可分为有氧训练小周期、无氧训练员小周期、高原训练小周期等;
以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为依据划分小周期,如根据红细胞新陈代谢时间为3周,应激适应需要3-4天,心率训练的效果需要2周以上等,安排小周期的时间和训练内容。
我国游泳训练主要采用第一、二种类型安排小周期训练,也有两种结合一起综合安排。
游泳训练属于体能性竞技运动,身体机能改善是体能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应根据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安排周训练计划。
周计划负荷安排特点
周训练计划的训练内容与负荷的安排,要遵循大中小负荷有机结合安排的特点(表1),要遵循不同能量物质恢复的异时性的特点。
表1
周训练次数 | 大负荷 | 中负荷 | 小负荷(恢复性训练) |
3-4 | 1-2 | 1-2 0-1 | 1 |
5-6 | 2 | 2-3 | 1-2 |
7-8 | 2-3 | 2-4 | 2 |
即根据各次课运动负荷而产生的疲劳过程和恢复过程的特点安排,不同的能量物质消耗其疲劳性质不同,恢复时间的长短也不同,这就决定周训练计划中各次课负荷作用方向的设计。
如技术训练心理负荷大,中枢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系统高度协调配合;体能训练心理负荷相对小,呼吸与心血管则承受高强度负荷。
在制订周计划(安排各种训练内容)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不同负荷程度有机结合与休息合理交替;不同体能素质组合、交替与持续;训练手段与方法选择和安排,既要体现周计划任务也要符合运动负荷作用方向。
图1是某游泳运动员三次有24小时间隔的连续高负荷速度训练之后功能发展呈下降趋势。
图2则是该游泳运动员同样三次有24小时间隔的连续训练,但不同的是训练内容由不同性质高负荷训练组成,训练之后功能发展呈超量恢复趋势。
周训练计划举例
表2 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准备期的周训练计划范例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上午 | 有氧能力/无氧能力 | 有氧能力 | 恢复 | 有氧能力/无氧能力 | 有氧能力 | 有氧能力 (超负荷耐力训练) | 休息 |
下午 | 有氧能力/速度能力 | 有氧能力 (超负荷耐力训练) | 恢复/速度能力 | 有氧能力/无氧能力 (乳酸阈和超负荷耐力训练) | 有氧能力/速度能力 | 休息 | 休息 |
三个训练负荷峰值日: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六上午为训练峰值课。 |
依W.Maglischo 《Swimming Faster》修改
表3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专门准备阶段的周训练计划范例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上午 | 有氧能力/无氧耐力 | 恢复 | 有氧能力 | 恢复/力量 | 恢复 | 有/无氧耐力 (比赛节奏训练) | 休息 |
下午 | 有氧能力/速度能力 | 有氧耐力/力量 | 有/无氧耐力 (耐乳酸训练) | 有氧能力/无氧耐力 | 有氧能力/速度能力 | 休息 | 休息 |
两个训练负荷峰值日:周三下午、周六上午为训练峰值课。 |
依W.Maglischo 《Swimming Faster》修改
表4游泳运动员专门准备阶段一天训练一次的周训练计划范例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下午 | 有氧能力 有/无氧耐力 | 有/无氧耐力 (产乳酸和超负荷耐力训练) | 恢复 | 有/无氧耐力 力量 (产乳酸和超负荷耐力训练) | 有氧能力 | 有/无氧耐力速度 (比赛节奏训练) | 休息 |
三个训练负荷峰值日: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六下午为训练峰值课。 |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