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解析近期食品价格涨幅,展望我国CPI前景
12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澎湃新闻记者针对近期食品价格涨幅偏低提出了问题。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展望了我国CPI的前景。
根据李超的解释,今年1—11月,我国食品价格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来的较低水平。这一现象主要受到输入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猪肉、蔬菜等价格受到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出现了高位回落。具体来说,生猪价格在去年下半年达到周期高位,而今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导致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位运行,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1.8%。
针对未来的走势,李超指出,随着“两节”临近,市场需求季节性增加,生猪、猪肉价格略有回升的可能性。而在鲜菜方面,由于去年冬季运输物流不畅,导致鲜菜价格上涨,今年同期得以平稳,甚至出现了下降。在粮食方面,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去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价格不同程度上升。然而,今年输入性影响减弱,粮食和食用油价格总体平稳,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较去年明显减小。
对于明年CPI的前景,李超预测,今年CPI总体低位运行,随着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的改变,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服务需求持续恢复,明年CPI有望温和回升。他同时强调,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为食品价格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一分析为未来经济走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