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姓
【姓氏溯源】潘姓←葛姓→奚姓 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20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2%。
葛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今河南长葛),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书记载,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 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第二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称为葛伯。 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 按史书记载,约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飞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四十位,共立国一千八百年左右。 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治理水患后著有《山海经》十八篇。 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仿尧、舜禅让之例让位给他。大禹去世后,伯益却谦让不就,避于箕山(今山东鄄城)。于是大禹的儿子启便推翻了禅让制度,自己继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王朝。 夏王朝建立后,启也不亏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的大儿子若木为徐伯,封其二儿子飞廉(大廉)为葛伯,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此为葛被封国之始。 史籍《姓考》中记载:“黄帝支庶,封于葛。”史籍《通志》中记载:“葛氏:伯爵,嬴姓。夏时诸侯。今郾州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即其地也。子孙氏焉。” 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在商汤灭葛之战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了夏桀的坚定支持者葛国(今河南宁陵)。 夏朝末年,夏桀执政,国家衰败。位居黄河中下游的商族,原是夏属小方国,到商王汤时国力逐渐强盛。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除夏桀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方国葛。 当时,葛国君主葛伯与夏桀同好,放纵无道,给商汤提供了进攻的机会。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汤便派人前去质问,葛伯回答说没有牛羊做牺牲,商汤便派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宰杀后自己食之。于是商汤再派人去质问,葛伯又回答说没有粮食做祭品,商汤又派人去帮助耕种,而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汤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 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一鼓攻入葛国。商军同仇敌忾,很快就将葛国军队击败,灭了葛国,揭开了商灭夏战争的序幕。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陈昌远、陈隆文在《论山西垣曲商城遗址与“汤始居亳”之历史地理考察》中也描述:“垣曲商城与古葛伯国遗址邻近,与‘汤始征,自葛’的历史记载相符。”葛国的遗址在今河南剩商丘市宁陵葛伯屯,该地以“葛伯之乐”闻名于商、周两朝,是历史记载葛氏得姓的源发之地。 葛国灭亡后,葛伯的后世子孙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 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今河南长葛),为子爵。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 葛国再次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汉光武帝赐封洪曩祖之子蒲庐,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朝时期有地方大豪名洪蒲庐,字葛庐,乃洪曩祖(曩祖为先祖之意,并非姓洪名曩祖)之子,相传为西周时期共国(今河南辉县)的后裔,后来在两汉之际起兵辅佐汉光武帝刘秀,为建立东汉王朝立有大功,被汉光武帝敕封为下邳僮县侯。 葛庐让封爵于弟弟葛文,自己则弃甲南渡,立家于句容(今江苏句容),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字号为姓氏,称葛氏,由此衍派葛氏一支,称为吴中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从元朝顺帝孛尔只斤氏·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为孛尔只斤氏·铁木真。 如今居住在江苏泰州、兴化两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认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葛氏宗谱》为证。 据该部《葛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诅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 元大都被徐达、常遇春攻破之后,监国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与义王孛尔只斤·和尚乘乱出逃,按《元史》记载:“至正二十八年,顺帝将北奔,诏淮王帖木尔不花监国,和尚佐之。京城将破,即先遁,不知所之。”因此,终有明一朝,人们都不知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与孛尔只斤·和尚的下落。 其实,当时眼看着元朝即将灭亡,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携带家人潜往江苏扬州,然后改汉姓为冒氏。因为“冒”字是“明”字的颠倒结构,其蕴意为颠覆明朝,并积极准备伺机复国。而孛尔只斤·和尚则潜往山东鄄城,然后改汉姓为苏氏。这两支蒙古族“黄金家族”的成员皆迅速汉化,后都演化成为了汉族。 然而,其所作所为很快即被初建的大名王朝侦破,并引起泰州地区明军的怀疑和搜查,该支族人遂又分散,其后,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的后裔子女陆续分散到泰县、兴化、如皋等地,其中的故元忠武将军冒七一为避明廷疑忌,取母系祖先篾儿乞特氏的首字之谐音定汉姓为冒氏,称冒七一,成为迁兴始祖。冒七一生子冒八一,为第二世。葛八一生子葛思义,为第三世。葛思义生子葛惟谦,为第四世。葛惟谦生子葛文进,为第五世。葛文进生子葛世威,为第六世。葛世威生子葛洪,为第七世。葛洪生子葛一林,为第八世。葛一林生子葛承祖,为第九世。到了明朝中期,葛承祖从兴化迁居通州(今江苏南通),成为南通葛氏家族始祖,此后该支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江苏如皋一带冒氏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后代。同时,《如皋冒氏宗谱》和《兴化葛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帖木尔不花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证明在泰州、兴化的葛氏族人确为成吉思汗后代。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 ⑵.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 ⑶.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满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满族葛氏正确读音皆作gě(ㄍㄜˇ)。 第七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出自明、清时期鄂伦春葛瓦依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ewalr Hala。 清朝末期之后,鄂伦春族、满族葛瓦依尔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八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九个渊源:源于赫哲族,出自黑龙江赫哲族克依克哷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赫哲族克依克哷氏,亦称葛依克勒,属于著名的依兰三姓之一,世居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德新(今辽宁大连)。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ykere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克依克哷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十个渊源:源于赫哲族,出自明朝时期黑龙江裕固族格勒克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张掖县志》记载: 古丁零族人的后裔格勒克氏家族,世居今甘肃省张掖地区,清朝末期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民国以后大多成为裕固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葛伯(飞廉)、洪蒲庐、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 迁徙分布
葛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20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2%左右。 葛氏得姓是相当古早的,比后来成为中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姓要早六百年左右。 中国有南方和北方两支不同宗的葛氏族人。江南葛氏族人是东汉初年由洪氏分出来的,北方葛氏族人是传由葛伯之后,因此说南北两支葛氏基本上没有血缘上的关系。 尽管关于葛氏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说不尽可靠,但葛氏源于河南却为大家所认同。葛氏族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 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氏族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氏族人徙居安徽。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人(今河南)。由此可知,史载葛氏有颍川、梁国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氏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氏还有:《韩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此支葛氏的来源与北方葛氏不同,却大大壮大了葛氏家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氏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氏族人。 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 两宋时,葛氏族人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甚,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 明初,葛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自清朝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氏族人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今河北省定州市五女店村有葛氏族人,江苏省邳县、新沂、宿迁、沭阳葛氏族人也非常兴旺。 如今,葛氏族人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为多,这两省葛氏约占全国葛氏人口的35%左右。 郡望堂号
·郡望
张掖郡: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月氏都城(今甘肃民乐永固城)与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政权改为甘州。隋朝时期恢复郡制。唐朝初期设州。元朝时期置甘州路。明朝时期设甘州卫。清朝时期为甘州府。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张掖县并一直沿用至1985年撤县设市。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梁 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起初隶属鄣郡,西汉朝元封元年壬申(公元前109年)改其为隶属丹阳郡。·堂号
张掖堂:以望立堂。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资料有待补充。 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正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载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读书堂:资料有待补充。 树滋堂:资料有待补充。 抱朴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乐怡堂:资料有待补充。 乐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光达堂:资料有待补充。 读书堂:资料有待补充。 覃兮堂:资料有待补充。 葛氏家谱文献
详见》》葛姓家谱文献葛姓字辈排行
详见》》葛姓字辈排行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望出梁郡;源自葛天:全联典出葛氏的源流和郡望。 市无喧鹊;饭可成蜂:上联典出南宋青阳人葛邠,字用光,宋乾道初年任青阳知县,有政绩,市上没有喧鹊之警示,野外却有驯雉之异象。下联典指三国时期吴国的方士葛玄,字孝光,丹阳句容人,相传随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在阁皂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公,又称太极仙公,宋朝封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佐真君。据说曾与客人对坐吃饭,吐出米饭化为蜜蜂。 绥山得道;定海成仁:上联典出周朝羌人葛由,成王时,曾雕刻木羊出卖,后骑羊入蜀中绥山,王侯贵人追随他一起去的,都得道成了仙。当地谚语说:“能得绥山一枚桃,虽不能成仙,也足自豪。”下联典出清朝末期浙江省山阴人葛云飞,字雨田,又字鹏起,道光年间进士,任浙江省定海镇总兵。英军侵犯定海时,他与郑国鸿、王锡朋二位总兵协力抗敌,据守定海土城,血战六昼夜,英勇战死。著有《浙海险要图书馆。说》等。 清节著誉;文记知名:上联典出北宋时期江阴人葛密,字子发,进士出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物馆。士。性情恬谈,五十岁时辞官归家,自号草堂遗老。能写诗,著有《西昆高致》。下联典出东汉时期宁陵人葛龚,字元甫,和帝时以善于文记(文奏,官府文书)知名。安帝时为太官丞,后历任荡阴、临汾县令,均有政绩。 位列仙班;凡炼罗浮:上联典指三国时期吴国的葛玄,号“葛仙公”。下联典指东晋时期的葛洪炼丹于粤中罗浮山。 系承嬴氏;望出句容:全联典指东晋初期葛洪,句容人(今江苏句容)。 绥山得道;定海成仁:上联典指周朝时期的葛由,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出卖,一日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上绥山,皆得仙道。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葛云飞,在定海抗英战争中阵亡,谥号“壮节”。 荡阴金石;句漏丹沙: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葛龚任荡阴令,有政绩。下联典指东晋时期的葛洪因求丹出为句漏令。 稚川传冶;楚辅忠贞:上联典指晋朝初期的葛洪。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葛邲。 2.六言通用联: 乞丹砂于句漏;勒金石于荡阴:上联典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三国时方士葛玄的族孙。少年时喜欢神仙导养法术,随葛玄的弟子郑隐学习炼丹术。司马睿为丞相时,任他为掾,后任咨议参军等职。听说交趾出产丹砂,便请求出任句漏令,携子侄到了广州,就在罗浮山炼丹。他把道家术语附会到纲常思想相结合。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炼丹方法,保存了中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著作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神仙传》等。下联典指东汉宁陵人葛龚。 画有幄图书馆。真迹;书藏杏坞秘决:上联典出晋朝画家葛洪第三子,不传名,善绘画。相传于大历初在幄中少顷画出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皆非常意所及,茅山李舍光见了后说:“此葛洪第三子所画也。”下联典出明朝时期的太医院官葛林,善小儿科。明成化中期充太医院官。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 3.七言通用联: 抗英名将有鹏起;太极仙翁惟孝先:上联典出清朝抗英名将葛云飞,字鹏起,道光武进士,曾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公元1841年,英军再犯定海,他与郑国鸿等率兵英勇抗击,血战六昼夜后英勇战死,有《浙海险要图说》等传世。下联典出三国时期吴国的道士葛玄,字孝先,曾从左慈学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绩境二梅殊可贵;绥山一桃亦足豪:上联典出明朝孝子葛泰,绩溪人。明正统初年,母疾笃,思食生梅,时八月,梅无存者。泰但遇梅树,盘桓涕泣,竟得生梅二颗如初熟者。持以食母,疾遂愈。下联传说周成王时,羌人葛由曾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道。因有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茧纸闲临初断帖;胆瓶长养欲开花。明末书法家葛应典撰书联。葛应典,字贞白,江苏省吴县人。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抱朴炼丹,妻亦寿世;妙真茹素,母果延年:上联典指东晋时期的葛洪,号抱朴子,著《抱朴子内篇》。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葛妙真,终生吃素,以延母年,母果以寿终。 辞令尹隐居,书传抱朴;弃侯封不拜,术煮丹砂:全典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对化学、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有《抱朴子》等传世。葛姓名人
·葛姓历史名人
葛龚:(生卒年待考),梁国宁陵人。著名东汉文士。 葛玄:(公元164~244年),字孝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丹阳句容人(今江苏丹阳)。著名三国时期孙吴国道士。 葛洪:(生卒年待考),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葛玄(葛仙翁)的重孙,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人(今江苏丹阳)。著名东晋道教领袖、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 葛荣:(?~528年),北魏末河北农民起义首领,孝昌二年(526年)九月,于博野白牛逻(今河北蠡县)一战,斩杀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国号齐。后被尔朱荣俘获杀害,起义失败。 葛从周:(生卒年待考),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东鄄城)。著名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名将。 葛邲:(公元1131~1196年),字楚辅;原籍丹阳,后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有儒学名家之称,宋朝名臣著有《文集》两百卷、《词业》五十卷传世。 葛密:(生卒年待考),江阴人(今江苏江阴)。著名宋朝官吏。中进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物馆。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 葛起耕:(生卒年待考),字君顾;句容人(今江苏丹阳)。著名宋朝诗人。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 葛胜仲:(公元1072~1144年),字鲁卿;丹阳人(今江苏句容)。著名宋朝词人。卒谥“文康”。 葛胜仲著述至明以后即失传,今存《丹阳集》二十四卷,是清人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辑,其中文十五卷,诗七卷,词一卷。其《丹阳词》有《宋六十名家词》本。 葛立方:(公元?~1164年),字常之,自号懒真子;祖籍丹阳(今安徽宣城),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著名南宋诗论家、词人。葛立方《归愚集》有《常州先哲遗书》本,《韵语阳秋》有《历代诗话》本。《归愚集》中有词一卷。《归愚词》一卷别行,有《宋六十名家词》本。 葛长庚:(公元1194~1229年),字以阅,号繽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著名宋朝道家、画家、诗人。葛长庚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十一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 葛徵奇:(生卒年待考),字无奇,一字轮以,号介龛;浙江海宁人。著名明朝画家。传世作品有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作《溪山清趣图》。录于《支那名画宝鉴》;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作《山水图》十开,金笺,墨笔,纵二十八厘米,横二十八厘米。笔墨沉着,浓淡相宜,功力颇深,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葛林:(生卒年待考),浙江杭州人。著名明朝太医院官。善小儿科,杏林悬壶,医术高超,因一匕药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声大噪,累官至太医院判。著有《杏坞秘诀》。 葛天民:(生卒年待考),号田纯;东台台城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 葛德新:(生卒年待考),山西浮山人。著名清朝官吏。 葛元煦:(生卒年待考),号理斋,学古斋为室名;仁和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书画家。清朝时期少工篆、隶,不轻以酬应。家藏书画甚巨,尝辑刻丛书。兼擅铁笔。著有《沪游杂记》、《啸园》。 葛士达:(生卒年待考),上海人。著名清末将领。清同治初随军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诗古文。著有《从戎日记》、《遂志斋集》。 葛云飞:(公元1789~1841年),字鹏起;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清末抗英将领。·葛姓近现代名人
葛振林: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葛香亭:1940年代~1980年代的台湾知名演员。 葛小宝:葛香亭之子,本名葛金城。亦为台湾知名演员,1960年代从影,于2000 年病逝。 葛次江:(公元1908~1966年),原名葛淮;江苏南通石港镇人。著名现代京剧大师。1953年,任福建省京剧团副团长,并为福建省政协常委。 葛振峰:上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党委副书记。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 葛武綮:(生卒年待考),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战干四团”教育长。 葛光越:(生卒年待考),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中将,前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葛介屏:(公元1912~今),安徽合肥人。著名现代商业书法家。 葛路:(公元1926~今),原名葛光植;陕西定边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商业书法家。 葛存壮:(公元1929~今),河北饶阳人。著名当代电影表演艺术家,号称反派王。 葛优:(公元1957~今),葛存壮之子;河北饶阳人,生于北京。著名当代电影表演艺术家,号称贺岁王、光头明星。 葛崇岳:(公元1935~今),安徽庐江人。著名新闻工作者、翻译、诗人。 葛朝京:(公元1938~今),原名兆金,字之乐;浙江德清人。著名教育家,商业书画家。擅长中国画花鸟、山水,重传统、有新意。也能素描、色彩。 葛家友:(公元1940~今),笔名家友;吉林通化人。著名现代商业美术家。 葛来保:(公元1943~今),山西长子人。著名现代剧作家。一级编剧,长治市戏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院长。 葛汉奇:(公元1946~今),别名南唐草,斋名浅悟斋;安徽寿县人。著名商业书画家。 葛昌永:(公元1957~今),笔名长吟、罡夫。著名商业书画家。 葛平:(公元1957~今),女;山西介休人。著名现代诗人。 葛世奇:(公元1957~今),字闻宇,一字慕樵,号南唐闲卉;安徽长丰人。著名商业书画家。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葛均义:(公元1958~今),黑龙江绥芬河人,祖籍山东五莲。著名专业作家。 葛恒晶:前台湾高雄市警局保安科科长。 葛民辉:香港艺人。 葛晓龙: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唯一戏剧演员 上一篇:题石瓮寺(范朝 唐诗)
下一篇:湘灵鼓瑟(王邕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