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姓
米酒妈妈 百科词典 2022-10-27 16:45:47
【姓氏溯源】奚姓←范姓→彭姓 范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1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6%。
范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纂》的记载:“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在史籍《左传·昭二十九年》中也记载:“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范氏,其后也。”在史籍《潜夫论·志氏姓》中亦记载:“帝尧之后有范氏。”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的记载,帝尧的裔孙叫刘累,事仕夏王朝的君主孔甲,被孔甲赐氏为御龙氏。御龙氏一族后迁鲁县,至商王朝时期改为豕韦氏,到商朝末期曾拥有古唐国之地。 到西周初期的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辅政上卿周公旦灭了商王朝的遗国唐国,将其王室迁之于杜邑,建有杜国,史称为杜伯。后来杜伯无罪却被杀,其子逃奔晋国,官为执掌禁令刑狱的大夫,即士师,下传至其玄孙士会,在晋文公姬重耳执政时期(公元前636~前628年)为车右,后在晋襄公姬欢执政时期晋升为晋国大夫。 士会,又称士季,因其父士缺的封地在随(今山西介休),因此又称为随季、随会、随武子。后来又得到封邑范(今河南范县),所以又称随会,范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 士会为人做事十分庄重,周襄王姬郑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农历8月,晋襄公逝世。执政的上卿赵盾与狐射姑为新君人选发生冲突,赵盾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姬雍回国即位。但就在第二年农历4月,赵盾出尔反尔,又立公子姬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并出兵打败了秦国护送姬雍回国的卫队。如此一来,先蔑、士会在晋国难以立足,双双流亡到了秦国。在秦国,士会在周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620年)著名的“河曲之战”中为秦康公赢英献计,使秦军成功地抵御了晋军,并在不利的势态下顺利撤退。 六年后的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公元前615年)末,晋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楚国、秦国在南、西两面对晋国形成战略攻势,这时的楚国已经征服了蔡、陈、郑、宋四国,在河南地区对晋国占据了优势;而秦国也在西方顽强冲击晋国。为此,执政的上卿赵盾又派人接回了“为人能贱(低调),有耻(有道德底线),柔而不犯(做事圆滑),其知足使(才智突出)”的士会。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农历6月,郑穆公姬子兰背叛与晋国的结盟关系,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熊旅联盟。刚即位的晋景公姬孺十分生气,立即联合宋、卫、曹三国组成联军伐郑国,郑国再次屈服于晋国。到了冬季,更加恼怒的楚庄王亲自率兵讨伐背叛的郑国,晋景公派时任上军将的士会率兵救郑国,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士会在颖北之战(今河南漯河临颖)中赶走了楚军,并组织了诸侯联军帮助郑国防御楚军,因功被封于范邑(今河南范县)。此后,世人便以其封地之名称士会为范会、范武子,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 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晋国执政上卿荀林父(中行桓子、中行伯、荀伯)逝世,范武子升任执政上卿,专务教化,卓有成效,使晋国之盗皆逃到秦国去了。后郤克(郤献子)在周定王十五年(公元前592年)春出使齐国时受到侮辱,回国后党纪请求伐齐国而不得,眼看郤克怒气不息,除了只想报复齐国根本没心思工作了,经过半年的思考,范武子作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决定:告老让郤克为执政上卿。 二十二年后的晋悼公姬周(姬纠)四年(公元前569年),晋悼公姬孙周仍十分怀念范武子,犹令人编修了著名的《范武子之法》。 周简王姬夷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的一天,晋平公姬彪的两位执政上卿赵孟(赵武子)与上大夫羊舌肸(叔向)在九原(晋国卿大夫的墓陵之地)散步,赵孟突发奇想,问叔向:如果这些死者可以复生,人们将选择与谁交往呢(吾谁与归)? 叔向想了想说:“应该是阳子(阳处父)吧?” 赵孟摇了摇头:“阳子在晋国可算是清廉正直了,但他不能让自身免于灾祸,其智慧不足称道!” 叔向又说:“那么,应该是舅犯(狐偃)了吧?” 赵孟肯定地回答:“舅犯看见有利可图就会忘记了国君,他的仁义不足称道。我看,应该是范武子!范武子纳谏时不忘咨询自己的老师,讲自己不忘提及自己的朋友,侍奉国君时公正达理,既不因为个人的关系而援引庸才,又不屈从国君的厌恶而斥退贤良。” 到了周景王姬贵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晋顷公姬弃疾久病不起,身边的佞臣梁丘据、裔款诬告这是因为大夫祝固与史嚣向鬼神说了国君坏话的缘故,建议晋顷公杀死祝固与史嚣这两位贤臣。晋景公拿不定注意,便咨询太宰晏婴的意见。晏婴准确引述了二十四年前赵武子称赞范武子的话,讽谏晋顷公不要欺罔鬼神,而要坚行德政。晋顷公听了以后,心悦诚服。 显然,在整个春秋中晚期的历史上,范武子(士会)是一位获得各诸侯国广泛好评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君子式的人物。在范武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或封邑名称为姓氏这,称范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范氏正宗。 范氏尊范士会为范氏的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王(亦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范文。 林邑,是一个古国名称。在汉朝时期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称,其地境在占城一带(今越南中部地区)。 秦、汉时期,林邑为象郡象林县地。东汉初期即有大将军马援铸柱之处。东汉末期,象林功曹之子区连杀了县令自立为王,到公元八世纪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又改称占城。其后王无嗣,由外孙范熊代立。范熊逝世后,其子范逸继立,称林邑王。 史书记载,“林邑国民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闲平地。四时暄暖,无霜无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女嫁之时,著迦盘衣,横幅合缝如井栏,首戴宝花。居丧翦鬓谓之孝,燔尸中野谓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缨络,每听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 三国时期自孙权以来,林邑国就与中国隔离,不进贡。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中期(公元285年),始来贡献。晋咸康二年(公元336年),范逸逝世,由其辅臣范文继位。 范文,原来是日南西卷县(今越南垣雍城)夷人首领菩跋摩的奴仆,为古安南土著夷族,原本不姓范。后来由范逸赐他名为范文,并将其故主人菩跋摩改称为范椎。 范文从小就经常随商贾往来,曾多次进入中原地区,了解晋朝社会制度,后来到林邑王范逸的属地,教范逸“上国制、作宫室、城邑及器械。逸甚爱信之,使为将”,成为了林邑王范逸的重要辅佐大臣。到林邑王范逸逝世后,因无子,范文随即其位,成为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林邑王。 范文自立为王后,把原来范逸的妻妾悉数关押在高楼里,愿意转而成为自己妻妾的,就放下来伺候自己,不从者就绝其食,将其活活饿死。 后来,范文率林邑国之兵攻伐周边的大小部落,如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单等诸国,然后将其兼并,最后拥众四、五万人。待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范文遣使通表入贡于晋帝。 至晋永和三年(公元418年),东晋王朝濒临灭亡,范文率其众乘机攻陷日南县,杀太守夏侯览,并屠杀居民五、六千人,然后奔九真(今越南河内顺化以北清华又安),让国人参观所杀人尸,并以其祭天。随后,又率兵铲平了原来自己为奴时的西卷县城,占据了整个日南地区。之后书告交州刺史朱蕃(今越南河内),要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割据地区势力。 其后,中原大乱,五胡十六国战乱纷纷,谁也无暇再顾及林邑国之事,林邑国遂日渐坐大,这使范文一族逐渐强势,该支范氏族系不断繁衍壮大,成为今天越南范氏一族的主源。如当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副总理范家谦,就是范文的后裔子孙。 该支范氏族人在历史上多有进入中国广西地区定居者,是今广西地区瑶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并有迁播至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者,皆已经汉化为汉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范佳氏,满语为F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冠汉姓为范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称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称孛术鲁氏,以姓为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市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du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布利托天氏多冠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京族、彝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范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范武子(士会、随季、随会、随武子、范会)、范文。 范姓迁徙分布
详见》》范姓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高平郡:原为高平县(今宁夏固原),西晋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将汉朝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辖七县,统辖范围包括今山东巨野、金乡、嘉祥、兖州、鱼台、邹县等地。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郡(今宁夏固原)。汉朝时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时期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东微山),北齐移治任城(今山东济宁),隋朝开皇初年废止。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钱溏郡置为杭州,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时期将“溏”改加“土”偏傍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山阳郡:古代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的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又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朝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地区。 外黄县:汉朝置外黄县,唐朝以后废,故城在今河南省杞县东,治所在今河南省民权。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钱塘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山阳堂:以望立堂。 外黄堂:以望立堂。 后乐堂:资料有待补充。 芝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鸡黍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积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恕堂:资料有待补充。 经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逵道堂:资料有待补充。范姓家谱文献
详见》》范姓家谱文献范姓字辈排行
详见》》范姓字辈排行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尧裔;望出高平:全联典出范氏源流和郡望。 尘甑养晦;揽辔待清:上联典指东汉陈留外黄人范丹(一作范冉),字史云,经学家、文学家马融的弟子,通五经,尤其精于《易》和《尚书》。桓帝时曾被任为莱芜长,他不干。生活极为贫困,居住简陋,经常断粮,当时人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钱范莱芜。”“养晦”,谓隐居待时。下联典指东汉汝南征羌人范滂,字孟博,举孝廉,以清诏使到冀州,登车揽辔,慨然有志要澄清天下,后升光禄勋主事,因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延熹年间死于狱中。 沼吴归隐;述汉成书:上联典指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越国被吴国打败时,随越王勾践到吴为人质三年。回越后,助勾践刻苦图强,终于灭了吴国,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沼吴”,指废吴国宫室为污池,即灭吴。下联典指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历官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军,参与机要。他删、取各家《后汉书》之作,著《后汉书》,成纪传八十卷。 文正世泽;万笏家声:全联典指北宋时期的范仲淹,逝世后谥号文正。 心存忠恕;胸具甲兵:上联典指北宋范仲淹之子纯仁,自布衣至宰相,自述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下联典指范仲淹与韩琦任陕西经略副使,西夏人相诫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长啸却虏;杖策入关: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范镇,少时作《长啸却胡虏赋》。下联典指明末范文程,曾谒清太祖,策定清军入关之计。 鸿门碎斗;岳阳题文:上联典指鸿门宴上,范增拔剑击碎刘邦所赠玉斗,曰:“竖子不足与谋……”下联典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德如风月;才比方朔: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范杲,上书自言才比东方朔,擢知制诰。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范启,博学穷理,高尚不乐仕进,宋理宗赐号“风月处士”。 2.六言通用联: 生平惟存忠恕;胸怀广具甲兵: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苏州吴县人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的二儿子。宋皇祐年间进士,历官襄城知县、侍御史,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河中府、和州、庆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宋哲宗执政时,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徽宗时,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他曾说:“我生平所学,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少年时贫困而苦学,做官后以敢言著称。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历官西溪盐官、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宝元年间,西夏攻延州,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夏人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庆历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工于诗词散文,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诗词风格明健。 杖策定入关计;却虏作长啸声: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时期的沈阳人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明朝万历年间投后金努尔哈赤,后得皇太极信任,参与军政机密,策定清军入关之计,又提出录用明朝官员、废除饄加派、开科取士等,多被采纳。清初开国典章制度,多由他起草制定。前后历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官至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成都华阳人范镇,字景仁,进士出身,仁宗音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封蜀郡公。在变法问题上,支持司马光反对新法,而与王安石不和。少年时曾作《长啸却胡骑赋》,后来出使辽国,辽人说:“这就是长啸公。” 3.七言通用联: 责君碎斗显忠爱;后东先忧法圣贤:上联典出秦汉之际时期项羽的谋士范增的事典。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居剿人(今安徽桐城)。善代谋。秦末农民战争时,曾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屡劝项羽杀刘邦,羽不听,反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愤而离去,病死于途国。刘邦尝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下联典出北宋时期的大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宋大中祥符进士。宋仁宋天圣初,任西溪盐官。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积极防御西夏,注意联合羌族,颇受羌人尊重。工诗词散文,文章富于政治内容多为阐述其政治主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有《范文正公集》。 有祛病回春妙手;存先忧后乐雄心:上联典出东晋时期的名医范汪,字玄平,博学多通善医。下联典出北宋时期的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齑盐淡薄心常乐;潇洒襟期洽亦豪:上联典出宋朝时期的诗人范周,字无外,负才不羁,安贫自乐。下联典出宋朝时期的诗人范良遂,字次卿,自号墨庄居士。放情山水,不慕荣利,长于诗歌。其兄显贵,他宁静淡泊,潇洒自豪。 四海云霞开曙色;五湖烟水荡春光: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时期的范文程。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范镇。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此联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公元1893~1969)自题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党祸株连,子宁割爱;邓公应梦,母为留名:上联说东汉时期的范滂因反对宦官受害,自请入狱时与母亲诀别:“愿母亲割舍不忍的大恩,不要太难过!”母亲说:“你今天能够和李(膺)杜(密)齐名,死又有何遗憾!既有了好名声,还想长寿,能兼得吗?”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华阳人范祖禹,字淳甫,范镇的堂弟。进士出身,跟从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历官秘书正字、给事中、翰林学士兼侍讲等。相传他出生时,母亲梦见一个穿金甲的神来到内室,说:“我是汉代将军邓禹。”所以他出生后,母亲为他取名“祖禹”。 揽辔澄清,列芳名于八顾;先忧后乐,俪伟望于一韩:上联典出东汉时期的光禄勋主事范滂,字孟博,征羌人。以清诏使使冀州,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下联典出北宋时期的大臣范仲淹的事典。 博大开君,经筵反复陈说;清廉律己,莱芜歌颂相闻:上联典出宋朝时期的诗御史范纯仁,这尧夫,吴县人。以博大开上意,忠笃革士风,有惠政和文集。官至以文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逝世后谥号忠宣。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名士范丹,一作范冉,字云史,外黄人。汉桓帝以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卖卜于梁沛之间。结草屋而居,有时绝粮。闾时歌曰:“甑中生尘范云史,釜中生鱼范莱芜。”三府累辟不就,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 表世风流,仰止景仁道德;冠朝人物,称扬文正功勋: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范景仁的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大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建庙卜蓝岗,水聚天心钟秀气;传家贻墨帐,门罗将相振宗风: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蓝岗范氏宗祠联。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宝;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此联为江苏省苏州市范仲淹祠联。 5.典故、趣事: 范增之后:范知之住在都城边,生活富裕,但很孤独,只得靠饮酒得欢。一日,大醉后触犯都城夜行禁令,包知府升堂问罪:“你祖辈上有做官的吗?”范知之说:“有啊!我是宰相的后代啊!”包公说:“你祖上何人做宰相?”范知之道:“是范增呵!”包公差些笑出声来,说:“范增与你相差几十代都已不清,哪能扯得上是祖辈?”令打二十大板。旁观者大笑。范姓名人
·范姓历史名人
范蠡:(生卒年待考),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 范睢:(公元前?~前255年),一名范且,字叔;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 范丹:(公元112~185年),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 南皮民谚:“穷不过范丹,富不过石崇”。 范滂:(生卒年待考),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西晋重臣。 范广:(生卒年待考),字钟将,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著名西晋官吏。 范稚:(生卒年待考),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著名西晋将领。范稚自小就知名,征召为大将军掾,早卒。有一子名范汪。 范汪:(生卒年待考),一称范东阳,字玄平,范晷孙,范稚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撰有《范汪方》(又称《范东阳方》或《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 范宁:(生卒年待考),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著名东晋经学家。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晔:(生卒年待考),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 范缜:(生卒年待考),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云:(公元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诗人。 范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内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时期重臣、史学家。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范履冰裔孙;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中立:(生卒年待考),字仲立;陕西耀县人。著名北宋画家。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诗人。 范文程:(公元1597~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范仲淹后裔;辽宁沈阳人。著名清初大臣。 范无病:军事家·范姓近现代名人
范文澜:(公元1893~1969年),字云台、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绍兴人。著名现代史学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唐朝佛教》、《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范荩:(公元1899~1938年),丰城淘沙后坊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一九八师副师长,抗日名将。 范长江:(公元1909~1970年),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今四川内江东兴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 范筑先:(公元1881~1938年),河北馆陶人。著名前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抗日英烈。 范汉卿:(公元1890~1939年),北京人。著名国民革命军忠义救国军第十路司令,抗日英烈。 范子侠:(公元1908~1942年),江苏丰县人。著名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十旅旅长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抗日英烈。 范朝利:(公元1914~),河南新县郭家河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著有《羊山集战斗》、《范朝利回忆录》等。 范景新:(公元1920~),女;河北阜平人。著名开国上将王平的妻子。 范景明:(公元1922~),女;河北阜平人。著名开国中将王宗槐的妻子。 范晓光:(公元1945~),开国上将王平之子,以母亲范景新之姓为氏;湖北阳新三溪口镇大湖地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范汉杰:(公元1895~1976年),又名范其迭,字汉杰;广东大蒲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范宰宇: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总政治作战部政治作战学校校长。 范伟:中国小品演员、影视演员。 范明: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演员。 范冰冰:中国名演员。 范志毅:中国足球运动员。 范振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1941年开始登台演出,1950年拜班德贵为师,专事捧哏。 范文淼:中央电视台播送中心转播部音频技术科科长。港台 * 范振锋:香港电台节目主持,歌手。 * 范巧茹:香港无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 * 范晓萱:台湾名歌星。 * 范鸿龄:香港著名商界人士。 * 罗范椒芬:香港前高官。 * 范玮琪:台湾名歌星。 * 范鸿轩:台湾名演员。 * 范植伟:台湾广告模特儿。 * 范逸臣:台湾名歌星。 * 范俊业:中国香港足球运动员。国外 范文同:越南政治家。 范文芳:新加坡名歌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