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贯休 唐诗)
楚国茱萸月,吴吟梨栗船。 远游无定所,高卧是何年。 浪卷纷纷叶,樯冲澹澹烟。 去心还自喜,庐岳倚青天。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 石獭衔鱼白,汀茅浸浪黄。 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 岛上离家化,茅茨竹户开。 黄桑双鹊喜,白日有谁来。 担浪浇秋芋,缘滩取净苔。 回头深自愧,旧业本蒿莱。 匡阜层层翠,修江叠叠波。 从来未曾到,此去复如何。 水庙寒鸦集,沙村夕照多。 谁如垂钓者,孤坐鬓皤皤。 晚泊苍茫浦,风微浪亦粗。 估喧如亥合,樯密似林枯。 地峻湖无□,潮寒蚌有珠。 东西无定所,何用问前途。 岛香思贾岛,江碧忆清江。 囊橐谁相似,馋慵世少双。 鼍惊入窟月,烧到系船桩。 谩有归乡梦,前头是楚邦。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晓色千樯去,长江八月时。 雨淙山骨出,槔擉岸形卑。 野水畬田黑,荒汀独鸟痴。 如今是清世,谁道出山迟。
作者简介
贯休像 贯休(832~912),中国唐末五代前蜀画家、诗人。俗姓姜,出家为僧,号“禅月大师”。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出生于诗书官宦人家,七岁即入兰溪和安寺从圆贞长老学佛。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超群,又好作诗,与僧友处默经常唱和,相得益彰,因而十五、六岁时即有诗名。二十岁受具足后,开始漫游。先入浙东五泄山寺,修禅十年。后游学洪州钟灵山,不久,又北上西北、蓟北等地,后又折回家乡东阳居数年。黄巢起义攻陷东阳后,辗转流离于山野之中。昭宗乾宁二年,在荆门依附成汭并与吴融学士交往唱和,此后不久因得罪成汭而出走。天复三年入蜀,深受蜀主王建的礼遇,赐号“禅月大师”。于前蜀永平二年,卒于蜀中,时年八十有一。有诗集《禅月集》存世,现存诗共计735首,在唐五代诗僧中,数量之多仅次于齐己。 贯休博学多才,工书法,擅草书;善绘画,长于佛像,尤以画罗汉像出名。所画罗汉庞眉深目,隆鼻突颚,形象古怪,自称得之于梦中所见。今流传有多种摹本的十六罗汉像及石刻画。与齐己、皎然并称为“唐三高僧”,后人编纂《唐三高僧诗集》。《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 。贯休有文集40卷,当时的著名诗人吴融为之序,称《西岳集》。后贯休弟子昙域重加编辑,称《宝月集》。贯休以吟诗见长。他的诗虽多为咏物、咏景或与僧俗诗友唱和之作,但也常触及世事。如他曾作《酷吏词》以讽荆州节镇高季兴:“……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宁和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不惟哭,亦白其头,饥其族,所以祥风不来,和风不变。蝗兮蠈兮,东西南北。” 贯休的诗歌,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成两大类:禅诗和世俗诗。禅诗约占其诗歌的三分之一,与其他僧人的禅诗比较起来,贯休禅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用组诗的形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僧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对禅理禅趣的体悟;其二是体现出浓重的禅情。先前的僧侣虽然不乏有描写僧人山居生活的诗歌,不过,基本上都是单首的诗歌,在诗歌中比较全面地描写僧人隐居生活的,不能不推贯休为第一。而且贯休采用的是律诗的组诗形式,这在贯休以前的诗僧中是没有的。如《桐江闲居作十二首》、《山居诗二十四首》等。其中以《山居诗二十四首》尤为突出,整组诗几乎能完整地反映出僧人隐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上也已趋向成熟。贯休的禅诗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即诗中折射出浓浓的禅情。这些诗主要集中在中、晚期,反映了贯休对大德、高僧们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僧友们久别未逢的相思和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如《寄大愿和尚》、《送僧之湖南》等。贯休的这些禅情诗实际上是其世俗友情诗的延伸。贯休不仅写有禅诗同时还写有世俗诗,而且他的世俗诗从数量来说还远远超过了他的禅诗。》作者详情,参见贯休上一篇:剃发(齐己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