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从何而来“一个“华”字有多特别”
发布:知乎者也 时间:2022-10-24 19:48:13文/大橙子
众所周知,“中华”二字中的“中”字来自于“中央之国”之意,那么其中的“华”字又来源于什么呢?儒家经典中“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的解释真的符合历史事实吗?
01 华服之美
中国传统儒家解释之中一般认为中华、华夏等词中的“华”来自于服章之美。比如《春秋左氏传·左定十年传》中曰:“夷不乱华。”《疏》解释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再如《尚书注》中所说:“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都是这个意思。
但无论是《春秋左氏传》还是《尚书》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是“圣人之书”,他们在其中对于历史、民俗等领域问题进行解释时难免以圣人之学为旨归,而忽视历史事实。比如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就提出:“形容服章之美的名词有许多,我们的先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中华’一词来做我们的族称?而不是选择‘中礼’、‘中仪’、‘中章’、‘中冕’、‘中彩’来做我们的族称呢?”
而且,在中华民族的早期,当时的“中华”先民们与其他民族的早期人类一样还都处在“披树叶,裹兽皮”的原始社会,又有什么“冕服采章”可言?
![“中华”从何而来?一个“华”字有多特别?](/d/file/p/2022/10-24/94df8b43e7cab28a3d04df1d0b237421.jpg)
图/周朝服饰
02 “华”字本意
在甲骨文中,只有“华”字而没有“花”字,其中“华”的字形像是一株长满了花果的花树。再据《通训定声》中云:“开花谓之华”,《诗经·国风》中《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礼记·郊特牲》:“天子树瓜华”(“华”指“瓜果”)等古籍所言,“华”字本意很可能是泛指一切花草瓜果。
此外,“华”字还可以象征美丽夺目、光彩照人等,比如它在“日华”、“月华”等词中指的都是太阳、月亮等炫目的光芒,《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也是此意。
![“中华”从何而来?一个“华”字有多特别?](/d/file/p/2022/10-24/6336275584ef0e02c14ff96566ce2909.png)
图/“华”字字形演变
03 华胥族
前几年有一部由网络作家唐七公子小说《华胥引》改编的电视剧,且不论作者在抄袭事件中犯了多大的错,《华胥引》这个小说的名字却是下了功夫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野蛮时代”确实曾有一个部落名叫“华胥氏”。
据《史记·帝王世纪》记载:“包牺氏母曰华胥。”《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皋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又据《太平御览》引《通甲开山图》曰:“女娲氏殁,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凡十五代,皆袭包牺(即伏牺)之号。”
由上可知,华胥氏为伏牺氏之母,而之后的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等都是伏牺氏的后代或分支,即他们也是华胥氏的后代或分支。由此,在之后的将中华称为“华”而非“中燧”、“中包”等也是理所当然了。
![“中华”从何而来?一个“华”字有多特别?](/d/file/p/2022/10-24/d8d1ae31659596ecea23c54b05709320.jpg)
图/华胥氏
当然,这只是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问题的一种探索,更多的证据还有待于更多考古证据和文字证据的发现以及后人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林河:《中华为什么叫“华”?》,《民间文化》2000年第2期;
李建辉:《中华为什么叫“华”——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中国民族》2003年第1期。
( T___T )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