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的日子》冲绳展映 张罗平:我研究的是人性
★~★
新浪娱乐讯 4月18日至21日,第11届冲绳国际电影节在日本冲绳举办。在本届冲绳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多部日本、中国、韩国、泰国等国家与地区的海外影片与日本观众见面。由张罗平执导、吴超主演、雒海夫担任制片人的华语电影《向阳的日子》在“特别邀请单元”进行了展映,三位主创也在影片上映前接受了新浪娱乐的采访,分享了许多影片的核心内容及背后故事。
从摄影师转行成导演的张罗平坦言从摄影专业中获益良多,但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时尚的人,更多在研究的是人性,《向阳的日子》核心主题就是“拥有”和“逝去”,而对于质疑的声音他则表示“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我表达得是否真诚。”主演吴超则透露从影片拍摄中找到了初入行时的创作氛围,也因为影片更加注重陪伴家人。
导演是从摄影师转成导演,摄影专业对于你指导电影有什么帮助?
张罗平:我最早时候拍的的人,很多人认为摄影就是拍的漂亮,拍人其实是拍的魅力,拍人像更多是在研究怎么样让TA的魅力放光,同时一张照片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一部电影,你能够感受到里面不同的情绪。它对于拍电影来说,你能更清楚的知道怎么用画面展现画面之外的故事,可能一句话都不用说,但是观众能看到里面的感觉、体会到里面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东西。相对来说,拍照片相比很多其他行业转过来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感觉是共通的,感觉这个语言比说出来的语言更有共鸣。
擅长拍时尚大片的你为什么第一部电影不是选择熟悉的城市、摩登的题材?
张罗平:以前别人都认为我是时尚摄影师,但我自己从来都不时尚,很多时尚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我追求的摄影师是帮时尚行业照相的,照相拍的主体是人,我更多的是在研究人性,一些情绪性的东西,所以跟时尚没有太大的关系。拍这样一个片子更多的是情感上的表达,这个时代,虽然我们小时候很穷,但是精神上很富足,这种富足是因为有了更多的陪伴,也有传统道德下的一些教育,我想表达的是让孩子开发的明智,会比主动性的教育更有意义。
影片描写死亡的场景比较多,这三段死亡想表达的是什么?
张罗平:《向阳的日子》核心主题是“拥有”和“逝去”,逝去是拥有的开始,拥有也是逝去的开始,一切都是轮回的。一个个的逝去才让向阳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更广阔的爱。在阴暗之处才能更感受到阳光,如果人一直生在阳光处,会被阳光吞没、让内心产生阴暗,当你生在阴暗处,内心的阳光才是更加激励我们往前走的信念。这三段就是逝去和拥有的过程,就是幸福与摧毁的转折,所以《向阳》更多的是在表达大自然的哲理。
拍摄的时候吴超的孩子刚出生,到现在回过来看影片有什么新的感悟?
吴超:《向阳的日子》主题就是陪伴,我觉得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面临这个问题,特别是我做演员这个行当,跟家人就是聚少离多,基本一年12个月有10个月都在工作,所以陪伴就特别少,从今年开始我就放慢了脚步,量少一点,多陪陪家人。来冲绳之前我刚带儿子去洛杉矶玩了一个月,现在四岁多的他对任何新鲜事物感知都特别灵敏,我就想多带他走走看看。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我在剧组可以跟他视频,但是还是不一样,有时候视频他就会不理我,叫我一声爸爸就走了,我也没办法,已经接到的工作必须完成嘛,所以现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会陪家人。
电影中吴超的发型和造型很有意思,是怎么设计和定下来的?
吴超:定妆的时候我们有聊过,希望有一点标志性的东西在,跟第一个妻子的年代正流行Beatles,张恒远这个角色在村子里是很潮的,很不一样的人;后期到就是郭富城头,90年代的时候就是郭富城头,那会儿我也留这个头,大街上都是这个头,去发廊剪头发(发型师)只会剪这个头,就是当时时代的一个标志吧。
张罗平:其实这个发型是根据我爸爸的一个照片得来的,当时他跟其他女婿站在一起,其他人都是短头发三七分中山装,只有他长头发穿着皮衣,穿着靴子,旁边还有一条黑狗在吃骨头,特别的潮,有点西部牛仔的感觉,他的形象和样子就是表达这个人很浪漫。因为在那个时代反传统,他是追求自由和浪漫的,造型上就是在打造父亲的浪漫带给孩子的影响。
中国传统农村题材影片通常会选在江南或西北,《向阳》为什么选在内蒙古?
张罗平:中国的大山大河是很美的,别人可能拍现实题材把中国丑化了,但我觉得应该要美化,这也是《向阳》的核心主题,生活中无处不是很丑陋的人性和东西,但为什么我们要看到丑陋的人性呢,我们要看到光辉美好的一面啊。我想把中国美的那一面,心境产生的美展现出来,所以选择了内蒙。之前看景也有看过甘肃,虽然也很壮观,但是很硬,我希望片子比较柔,湿湿润润的,内蒙的线条就比较柔,特别浪漫。
影片拍摄的是内蒙农村, 但是所有演员说的都是普通话,不担心观众会觉得出戏吗?
张罗平:语言的功能是传递,语言是有能量的,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感受,可能内蒙话也很好,但是这个片子的语言和时代是抽象化的,越抽象维度会越高。我们本来是想把内蒙这个场地换作成南方的,没有具体去拍人文地理,这个片子不是一个写实的,是写意的,对语言上没有这么多的要求,更多的是用画面和音乐,以及台词的诗意感让大家去感受,而不是直接去看到这个东西,这个片子感性会更多一些。
张恒远对向阳和另外两个孩子区别很大,他算一个好父亲吗?
张罗平:其实我们也拍了很多张恒远和另外两个孩子的关爱,但是核心是向阳在诉说他的故事,是向阳的视角,另外的孩子可能就会忽略。尤其是这种特别的关系下,更多是向阳心里父亲的样子,那现实中父亲是这样子的吗?也不一定。承载在向阳内心的父亲是这样的,他不是客观角度去看这个家庭,只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看这个父亲,所以客观的戏就会剪掉,做足向阳和父亲的情感。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探讨留守儿童、重组家庭、原生家庭,《向阳》想表达的是什么?
张罗平:很多人的关注是客观的关注,《向阳》是主观的,是向阳说出来我要什么,而不是客观记录家庭的悲欢离合、情感纠葛,而是向阳的主观表达:我需要爱,我需要陪伴。
有网友质疑说《向阳》不像一部电影,而是一个很美的vlog,导演怎么回应?
张罗平:每个人看的方法不一样,我到现在还是觉得自己是个会讲故事的导演,讲一件大事谁都可能讲得很精彩,但我把一件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其实是很厉害的。比如说,我把一个生活流的小细节讲得特别动人,那就很厉害,当然很多人会看不见小事,ta的眼睛没有那么聚焦。只要有点个性的人都会有几方面,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我表达得是否真诚。
进修完文学编剧后,导演下一部作品有什么意向?
张罗平:已经写好了。进修是一万年我觉得我的剧作能力有点弱,我可以以后不写,但我一定要懂了解,所以才能知道要拍什么,当我学编剧的时候,我每天想的都是导演的事,写的时候就决定了这个是要还是不要。我以前学导演的时候,每天想的都是编剧的事儿。电影是一种艺术,我通过各种艺术来完成这个最庞大的艺术,综合剧本、音乐、画面等等来表达电影的核心价值观。
下一部作品还是文艺片吗?
张罗平:其实我不分文艺片和商业片,商业片有一定的固定模式,文艺片是打破了这个模式,有可能一个文艺片也是最好的商业片,因为它打破了商业模式。我下一个片子也是文艺片,但是它是有商业价值的,它的剧作、构架、故事是商业故事线,但拍法和语言可能就会表达六分留四分,艺术就是让我们内心很满足。这部作品今年下半年就会开拍。
张罗平导演和吴超还会继续合作吗?
吴超:我们昨天还在聊他的新剧本,《向阳》合作得挺好的,让我找到了当年的电影创作氛围,是非常可贵的。我还笑说要是有处女作奖我一定能拿,因为我拍了差不多20多部导演的处女作,包括王全安导演的《月蚀》等。
张罗平:会的,我的每个戏都会有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