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熊孩子为什么会那么多(现在熊孩子为何)
相信各位小伙伴都发现了,当今社会的熊孩子越老越多,导致许多人看到孩子便开始害怕。为什么现在的社会熊孩子会越来越多呢?社会上关于“熊孩子”惹祸的话题屡见不鲜,熊孩子越来越多都有哪些原因?和见闻坊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熊孩子可能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
屏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团糟,甚至还死乞白咧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
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和每一节车厢里。
有人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这话听起来虽有点刻薄,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熊孩子”之所以“熊”,一定和家庭教育有关。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很多父母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有的直接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有的报了托管中心或课后辅导,就孩子把委托给相关机构教育。
这些家长忙得没时间也没有精力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抱有侥幸的心理;
认为有学校、有长辈或托管老师会教,殊不知就是这种心理,让孩子慢慢变成了“熊孩子”。
过于溺爱孩子。
有些父母或老人们对孩子有求必应,过于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买什么,百依百顺的背后,虽看着是短暂的乖巧懂事。
事实上,早已悄悄给孩子心里埋下了祸根,孩子早早地被养成“小霸王”,稍有不慎,不定会闯出什么祸来。
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引导和影响孩子。
德国著名哲学家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只有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才能有样学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至于养成“熊”的性格。
孩子的教育除了家长外,学校的教学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熊孩子”的形成因素里,学校教育也有一部分原因。
教和育没有结合起来。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学校里所教所学往往是如何快速掌握知识、如何取得好成绩、如何把主要科目的学习抓紧抓好,而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和品格的培养教育。
这部分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足够的认知,从而做出“熊孩子”的行为。
以成绩说话,孩子学业压力较大。
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分数决定了一切,分数考得好,一切都很好。
分数考得不好,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连着转,孩子只能在这种一再被压抑的情绪下以一种“熊孩子”的方式宣泄着内心的不满。
也正因如此,“双减”政策实施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熊孩子”越来越少吧。
“熊孩子”之所以“熊”,除了父母和学校教育外,和孩子自身也是有关系的。
孩子们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坏孩子,只有还不够好的孩子。
当孩子年龄尚小时,还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也不能分辨行为会导致好或不好的结果,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种无意闯祸的行为,情有可原,但家长也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
有些孩子还没完全掌握社会中的一些规范和标准。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在孩子的心智尚未达到正常社会所需标准时,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错误,或许错误有大有小,但及时补上这一课非常重要。
面对“熊孩子”,父母、长辈及学校都有教育的责任,尤其是父母。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都要及时给孩子符合时宜的教育,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着孩子共同成长。
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