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2022年会消失吗(新冠病毒2022)
自从新冠病毒在2019年底被发现以来,到现在和人类共存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都在和新冠病毒抗争,希望新冠病毒能早日消失,下面就和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新冠病毒2022年会消失吗,新冠病毒2022年6月结束。
新冠病毒2022年会消失吗
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默里上月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评论文章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续存在,但全球大流行很可能在不久后结束,关键时间点是今年3月。
文章认为,届时全球一半人口将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加上疫苗接种等因素,人类将最终建立起免疫屏障。
然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警告,新冠肺炎大流行远未结束。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一直与新冠病毒共存。但共存绝不意味着放任病毒肆虐,因为世界不能“把赌注押在一种我们无法控制或预测其进化轨迹的病毒身上”。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发展,以及最严重阶段将如何结束,人们有着不同的设想,但是假定奥密克戎将成为最后一个变异株或者新冠肺炎疫情即将结束是危险的。我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在全球范围内,当前形势下很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株。为了改变疫情发展进程,我们必须改变驱动它的条件,而这并非易事,也没有现成的方法。”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变异株。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和低致病性,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这可能预示着“疫情终结的开始”。
新冠病毒2022年6月结束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鉴于2022年结束的说法,最早似乎处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位专家之口。
2021年12月中旬,WHO举行的一次新闻吹风会上,其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霍夫表示,新冠全球大流行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
她当时是这样说的:
“2022年将是我们可能结束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一年。我们现在有工具了。我们可以从新冠带来的死亡中解脱出来。”("2022 is the year we can end the COVID-19 pandemic. We have tools now. We can take the death out of COVID-19" )。
接着,她给出了可以结束大流行的理由或者说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那就是:
WHO已经提交了实现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全球战略。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到2022年中期实现全球新冠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70%。
也就是说,范·克尔霍夫希望2022年能够结束新冠大流行最大的底气还是依赖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全球范围内针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
然而,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国际学术界似乎不再热衷于提及“群体免疫”,事实上已经承认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经典意义上的群体免疫。
2021年年底以来,Omicron在世界范围内所到之处几乎如入无人之境的残酷事实也告诉人们,“群体免疫”不过是一个梦而已。
作为WHO的专家,范·克尔霍夫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于2021年12月14日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2022年的COVID-19:大流行控制触手可及”一文中就在没有提及“70%接种率”。
文章突出强调的是,新冠大流行已经进入第三年,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如果没有行动,2022年可能还将是老样子。
除非,国际社会集体行动解决疫苗、治疗和诊断制剂获取的不公平问题,以及各国在减少传播政策方面的不均衡和不一致给予新冠病毒更大的滋生空间问题,该病毒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计。
接下来,她首先肯定了应对疫情的“最伟大科学成就之一”,就是快速开发出了数种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并强调,可靠的数据显示,新冠疫苗在防止人们得重病和死亡方面非常有效。
后面的重点是讨论新冠疫苗获取的不平等问题。指出,到目前为止,在分发的70多亿剂疫苗中,只有不到3%由非洲大陆的国家获取。
她然后义正辞严地指出,未能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足够剂量的疫苗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大流行控制和经济上也是不明智的,并由此延缓了疫情控制。
她强调,不幸的是,疫苗并不能终结疫情,部分原因是因为更多可传播的新变异体的出现,也因为疫苗主要作用在于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
她警告说,病毒越是被允许传播,就越是获得更多的进化机会。在大流行的整个过程中,新冠病毒展示了它更好地适应人类宿主的能力,α和δ变异体展示了更强的传播性。2022年最大的未知数之一将是新冠病毒的这种演变如何继续。δ在继续演进,而Omicron变体已经表明其更强的适应性,这种变体可能更容易传播,引起或多或少严重的疾病,和/或免疫逃逸的特性。
最后,她各国提出了要求或者说是希望,也或者说是亮出了我们(可以结束大流行)的工具。
希望所有国家,一是应该扩大流行病学和基因组监测工作,以检测新冠病毒新出现的变异体,并确保健全的检测系统与公共卫生行动相联系。
二是,单纯依靠疫苗不足以阻止传播,无论疫苗接种范围如何,各国都应该遵循自大流行爆发以来WHO一直的建议,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比如,戴合适的口罩、手部卫生、保持社会距离、改善室内空间的通风、避免进入拥挤的空间以及在身体不适时在得到医疗支持前提下的居家隔离等。
hi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