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探秘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北京条约的主要影响"

豆豆 科普探秘 2022-10-16 17:07:30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历经160年漂泊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故里”,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160年前,圆明园惨遭焚掠,从此下落不明的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回归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晚清史》中关于圆明园有这样一段记载: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一百五十多年的经营,规模宏大,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珍藏文物众多,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有“万园之园”之称。

盛时圆明园鸟瞰图。该图是当代一位美术工作者根据大量资料绘制而成的,现挂在圆明园展览馆的展厅里。新华社发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图书和杰出的艺术品,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要求清政府归还被扣押的39名人质。然而,此时人质仅幸存18人,英法联军极为愤怒,他们以清廷虐待人质为由,于八月二十二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以报复清方的举动。

九月初五日(10月18日),侵略军3500余人直趋圆明园,身处北京城的英军中校吴士礼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惊人的场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也进行了强烈的谴责:“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

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十二日,清廷代表与额尔金、葛罗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对《天津条约》的扩充,其中中英《北京条约》共九款,中法《北京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包括:开放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归英属香港界内;退还先前没收天主教堂资产;赔偿英法军费各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此外,法国在《北京条约》法文文本中私自增加“任法国传教士在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成为后来天主教会广置产业、霸占田地的护身符,但在中文文本中并无此项内容。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势力从东南扩展到北方,从沿海扩展至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侵害了中国的利益。

【本文部分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晚清史》】

~>_<~+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