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者详情,参见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