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杜甫 唐诗)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上一篇:楼上(杜甫 唐诗)
下一篇:哭李常侍峄二首(杜甫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