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40年前,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它不仅要升起来,还得抓得住,解决“抓得住”这一问题的,是当时由武汉大学调往中科院的专家周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据88岁高龄的周炜老人透露,东方红一号升空时,自己正因“间谍罪”被隔离。 卫星上天后,地面台站要有把握地进行跟踪。他提出了一个简单轻便的多普勒测速系统方案,并在安徽的一次实验中取得理想效果。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上天,以此为基础的地面观测系统,成功地迅速向世界发布了轨道预报。 可惜这时,周炜正因被强加的“间谍罪”处于隔离状态,无法品味成功的喜悦。而让他获罪的,是他在武大工作时的一套美国设备。 1946年7月,周炜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留在武大工作,负责在武汉珞珈山建立电离层观测站,其测量设备由美国标准局中央无线电实验室提供。1967年,周炜因武大的美国设备被打成间谍,直到1973年才在周总理的过问下得以平反。 如今,周炜在北京安享晚年,平时爱看书看报。他说,现在“神一”到“神七”都已发射,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己很欣慰。
50只器件秘密在汉制造
原武汉无线电元件厂厂长舒旺安激情难捺,他昨日透露: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职工们曾秘密辛勤工作一年,近50个元器件都是他们厂生产的。 武汉无线电元件厂即海创电子前身。
全厂只有十几人知道任务
他回忆说,1963年,原国家四机部副部长刘寅来汉考查,认为武汉无线电元件厂基础较好,投资30万元建立1000平方米热敏电阻器生产车间。随后几年,厂里陆续从全国进了十几名大学生,加强技术力量。 舒旺安就是1965年从南昌大学毕业后来到武汉的。 1968年,元件厂接到为人造卫星生产配件任务。产品在卫星上将起到频率源的作用,包括补偿、测温、控温等几大类几十个元器件。由于保密的需要,元件厂当时200多人只有十几人知道这一消息。
额外补助是一顿消夜
舒旺安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得知后非常激动。他回忆说,当时负责卫星热敏电阻器的技术人员是陈岩勇,已退休多年。舒旺安负责另一个项目。但那时厂里的技术人员都铆着一股劲工作,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就不错,加班是自觉,也没加班费的概念,额外的补助就是一顿消夜。 生产过程非常不容易,产品先出初样,然后送到用户方测试,测试后反馈回厂,厂内再根据要求进行攻关。这个过程经过几轮,用户不满意,技术人员就不敢松口气。整个生产过程花费了1年的时间。
“神舟”飞船再立新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舒旺安兴奋得彻夜难眠。国家四机部向元件厂发来贺信,厂里也开了庆功大会。但因元件厂生产企业的特殊身份,厂里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像生产时默默无闻一样,在低调中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了新中国发射卫星的特大喜讯。 从东方红一号起,武汉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一直承担着我国航天工程的配套任务。我国“神舟”1-5号飞船和“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和“嫦娥一号”卫星等系统,都有海创电子元器件的身影。
“出生在这一天我很自豪”127位市民取名“卫星”
“取名'卫星'我很自豪。”武汉科技学院哲学教师商卫星接受采访时,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商卫星说,他是1970年4月26日出生的,每次给新生上第一堂课,他都很自豪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第3天诞生了他,那时在村里当干部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给他取了“卫星”这个名字。 商卫星说:“虽然我现在从事哲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但航空、航天知识从小一直是我的兴趣点,至今,卫星发射、人造飞船等相关新闻,我总在网上第一时间查阅。” 家住洪山的周卫星是40年前发射卫星那一天出生的,是当年为数不多取名“卫星”的女性。虽然“卫星”这个名字听上去没有女孩子气,但周卫星仍为父母给她取这个名字十分满意:“出生在这一天我很自豪。”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