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沈佺期

读书行事 百科词典 2022-10-13 17:06:06
沈佺期(约656~约719年),中国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 (675)进士及第。武后时官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唐中宗时,因勾结张昌宗兄弟,被流放到驩州(今属越南)。神龙三年(707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简介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沈佺期(公元656年一719年),字云卿,内黄县张龙乡沈村人。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进土,初为掌管校正乐曲的协律郎。武后时晋升为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的通事舍人;接着又授门下省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的结事中和执掌官吏考课与升迁的考功员外郎。中宗时起用为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起居郎和负责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后为掌管太子家事的太子少詹事。都属于四、五品官。《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内黄县志》均有其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沈佺期和宋之问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贡献,所以文学史上并称“沈宋”。历代诗家对他的评价很高。唐元稹《杜工部墓系铭序》云:“至于子美(杜甫),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佺期)宋(之问)。沈、宋之作,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云:“苏(味道)李(峤)而上,高简古淡,谓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可见沈、宋律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并且至今不衰。明高秉《唐诗品汇序》云:“沈、宋之新声,苏(廷硕)、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    沈佺期对诗歌之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他继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说之后(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是指把四声用于诗歌格律应该避免的八种毛病),总结五百年间应用于格律形式的各种实践经验,把逐渐成熟的近体诗形式肯定下来,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人们作格律诗有所遵循。《唐书·文苑·宋之问传》说:“魏建安后迄江左(江左为南朝的代称),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这就是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南齐武帝时形成的诗歌形式)诗歌和他的“四声八病”说,从实践到理论都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的一个重要阶段。至沈佺期、宋之问手中,诗歌格律终于定型化,近体诗成了最盛行的诗体。如五言律,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时已趋完备,然大畅期流者则为沈、宋。沈佺期《送乔随州侃》等诗,律体严谨精密,可为当时五言律诗的模式,他实践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准则。所以,明胡应麟《诗薮·内篇》说:“五言律诗,肇自梁陈,唐初四子,靡褥相矜,时或拗体,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沈、宋、苏(味道)、李(峤)合轨于前,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并驰于后。新制迭出,古体攸分。实词章改革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也。”难怪何日愈《退庵诗话》说: “王右丞、沈佺期、宋之问,皆五言长城,其佳者抗衡老杜。”    郑振铎认为:“七言诗开始流行于唐初,至沈宋,更有所谓七言律。七言律的建立,对于后来的影响是极大的。沈、宋的最伟大的成功便在于此。”    从沈佺期的诗作来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可算他七言律的代表作: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从构思、形象、音律和形式的工致等方面看,都可以说是成功的作品,标志着七言诗律化已达到成熟阶段,曾被明代何景明誉之为七律之第一。    又,绝句之所以成为一种新体,且有定格,也创始于沈、宋时代。沈佺期的《邙山》:“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余思渺渺,也是当时七绝佳作。    再如排律,也起于沈、宋之时。胡应麟说:“排律,沈宋二氏,藻赡精工”。沈佺期的五言排律《钓竿》,状物陈形,已是当时罕见的作品。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长达十二韵以上,尤其为当时难得的诗篇。可以说,沈佺期与宋之问打开了排律的一个新局面。    沈佺期的诗作,词丽精巧,律体严谨,这对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苛细的格律却助长了诗歌只注重形式的雕饰,而忽视思想内容的倾向。宫廷之内,朝廷上下,互相酬唱,一片歌颂升平,一味追求精巧。一次,沈佺期以诗赠宰相张说,张说极为推崇,“让居第一”。中宗邀群臣赋诗百篇,命昭容(上官婉儿)从中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帐殿前张灯结彩,从臣们都齐集在彩楼下等着。一会儿,彩楼上纸落如飞,大家从中认领了自己的落选诗章拿走了,只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没有被扔下来。这说明沈、宋的诗是“工力悉敌”的。但又过了一会儿,沈佺期的诗也被扔下楼来。因为“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就陡健豪举。”可见,在点缀升平方面,沈佺期比宋之问还稍逊一筹。    沈佺期的为人也和宋之问一样,曾因考功受贿被揭露,但未究罪。后又因依附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都是武后身边的权贵人物)受到株连,张易之被杀,沈佺期、宋之问等也被贬官。沈佺期被流配到欢州(今越南境内的荣市或安城),不久调任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县)掌管文书的录事参军。神龙中(公元706年左右)被召回朝廷,得到中宗的召见,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当时,他虽已复官,但尚未还他朱衣(大红色的服衔)。有一次,又遇中宗举行内晏,群臣都希望得到升擢,皆歌(回波乐)起舞,沈佺期便趁此机会弄词乞怜,其词曰:“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南生归,身名已被齿录,袍笏未复牙绯”。中宗听了之后,即以牙绯鱼袋(五品以上的官员盛放鱼符的袋子)赐之。接着升迁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内黄县志》对他这段历史不无惋惜地说:“……及还,不早自引谢。假令佺期识时,不阿其志,其于文行可谓兼之矣!”因为他在宫廷的诗作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的美,内容又多是点缀升平,没有多少思想价值。但在贬谪荒远之后,却写出了一些好作品,沉痛郁结,有真情实感,比之宫廷所作迥然不同。如《杂诗三首》之一:“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是他的宫廷诗无法与之比拟的新作。诗中写的战事的传闻,闺中的苦闷,婚后生活的回忆以及期望战争的胜利。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且含蓄婉转,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富于抒情,有声律之美。所以,他被召回之后,应该接受教训,“早自引谢”,专事文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又何必去“弄词乞怜”!这样,他的文章和品行即可兼而得之了。 (本节资料来源:《安阳史话》)

关于沈佺期的生卒年

  关于沈佺期的生卒年,历来有几种看法:  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生于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卒于开元二年(714年)   闻一多《唐诗大系》,约生于显庆元年(656年),卒于开元四年(716年)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约生于公元650年(高宗永徽元年),卒于公元714年(开元二年)   刘开扬《谈沈佺期、宋之问、李峤、杜审言等人的诗》,约生于公元656年(高宗显庆元年),卒于713年(玄宗开元元年)

沈佺期仕途考略 

      佺期公唐显庆元年(656年)出生于河南省相州府内黄县,上元元年(674年)中进士,时年18岁,古代能18岁中进士,仕人中凤毛麟角,其前可入神童之列,其时可谓少年得志。这一年12月,武则天为笼络人心,巩固其政治地位,向唐高宗进奏了十二件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诏行十二条”,这“十二条”中的一条与佺期公有关,即提高才高位卑官吏。所以佺期公一入仕途就直接进入了唐王朝的最高权利集团的圈子里,他最开始的职务是协律郎(相当于今天中华诗词研究协会的研究员,)与侍制(相当于秘书),即无事时在南省(中书省,相当于国务院)从事文书工作或研究格律,皇帝出巡或有大型活动时跟随做一些应制诗文,以歌时世,他对律诗的规范可能也是在做协律郎时完成的。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查出,这类诗词他做了30多篇,词句华丽,格律精严,但没什么实际内容,比较空泛。大概在30岁左右晋升为考功员外郎(相当于现在教育部下属的招生办副主任),属五品或六品官之列。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员是由宰相提名,皇帝诏命。考功员外郎主要从事科举考试的一些事宜。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举行,作为京官,非大比之年并不是很忙,公事之余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侍从武皇,做诗应对。则天皇帝的五言诗做得很好,书法也很有名气,她的飞白为古今一绝,所以她对才人也格外看重,全期公也是她当时看重的俊才之一。佺期公与宋之问的五言诗在当时的宫庭应制诗人中是最上乘的。“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就是当时详细的描述。“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这四句说明了他当时所受到的恩遇以及因得宠而遭到同僚的妒忌与中伤。  “三春给事省,五载尚书郎”从这句中可以考证佺期公大概在公元697年前后,由考功郎晋升为给事中,然后做了尚书。给事中任上3年,尚书任上5年。给事中在唐时是很大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同三品。具体负责中书省的日常政务工作。尚书在唐时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员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显赫”形容。“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是在做尚书时享受的待遇和他自已发出的感慨;“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这此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给事中这个官职在中书省的地位与威风。唐时象给事中这样一类实实在在的要职只能由皇帝信任的人或亲信担任。武皇当政时期,佺期公的仕途的确是一帆风顺的,一直活跃在最高权利集团周围,没有做过地方官。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任职,皇帝都很重视他,有活动他是必请之人。仕途上,他40岁以前做的是中等官吏,但很得宠,40岁以后做的是高官,他受宠30多年,这在古代官场是少见的。

沈佺期与韶州

  据《唐代诗人小传》记载:沈佺期(656-714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今河南省),唐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任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人称其沈郎中。后因贪污及诌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他的诗与宋子问齐名,人称其为“沈宋体”。诗多应制之作,流放期间诗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情绪。历史上评价他的诗作律体谨严精密,对唐代律诗体制的定性颇有影响,有《沈佺期集》存世。    《唐代诗人年表》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诗人沈佺期、杜审言、宋之问、李峤等被贬。当时,杜审言(大诗人杜甫的祖父)贬岭南峰州(今越南),沈佺期贬岭南驩州(今越南)。二人同时遭贬,不但同路度梅岭,还同贬当时岭南最偏远之地。在度梅岭时,沈佺期与杜审言以同病相怜的悲凉心情吟诗唱和;沈佺期写有一首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中写道:    天长地阔陇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春风万里云,何时重谒圣明君。  沈佺期与杜审言以同样贬官流落他乡的心情翻越大庾岭,面临崇山瘴疠,边远偏避仿佛有去国离家之感。岭南的漫山瘴疠,蛮野荒芜,给诗人留下了一片悲凉残景。“北望衡阳雁几群”,“何时重谒圣明君”。表达了沈佺期此时此刻的期望和幻想,但愿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朝廷,飞回中原。  其实诗人沈佺期对岭南并不陌生,他曾在长安二年(702年),任考功员外郎时,他就曾经到韶州、广州督考,并在韶州发现了张九龄的才华,对张九龄的文才“尤为激扬”,张九龄“一举高第”。此次度梅岭过韶州,虽然境遇不同,但再次南行,使他又想起了三年前到韶州的景象,想起了他当年发现的岭南才子张九龄。他在韶州短暂休息,看望了门生张九龄,受张九龄之邀请,参观游览了张九龄的“读书岩”,与张九龄吟诗唱和,张九龄写有《读书岩中寄沈郎中》,沈佺期写有《张九龄读书岩》一诗回赠。从二人吟诗唱和中,可以看出沈佺期虽然遭贬但在韶州时仍然放情山水,胸怀开朗。        沈佺期度梅岭过韶州时,还写下了另一首诗,题为《岭表逢寒食》,诗中写道:     岭外遲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争朝发,轩车滿路迎。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花情。  沈佺期的五律诗曾闻名盛唐,他的诗格律已臻严密,通首对仗,力求工巧;工于骈偶,精于声律,写景抒情,在艺术上都颇具特色。他这首《岭表逢寒食》诗,记载了唐代时岭南民风民俗的淳朴,同时也抒发了他南贬的忧怆心境。“帝乡遥可念,肠断报花情”句,表达了他此时的心情,仍然念念不忘中原帝乡。(本节资料来源: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李振林)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