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杜甫 唐诗)
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 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 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 壮士短衣头虎毛,凭轩拔鞘天为高。 翻风转日木怒号,冰翼雪澹伤哀猱。 镌错碧罂鸊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 鬼物撇捩辞坑壕。苍水使者扪赤绦, 龙伯国人罢钓鳌。芮公回首颜色劳, 分阃救世用贤豪。赵公玉立高歌起, 揽环结佩相终始,万岁持之护天子。 得君乱丝与君理,蜀江如线如针水。 荆岑弹丸心未已,贼臣恶子休干纪。 魑魅魍魉徒为耳,妖腰乱领敢欣喜。 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长剑须天倚。 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丹青宛转麒麟里,光芒六合无泥滓。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上一篇:听杨氏歌(杜甫 唐诗)
下一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