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兰奇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托列略侯爵(
Juan Antonio Samaranch Torelló,1920年7月17日-2010年4月21日),西班牙人,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20年7月17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毕业于德语学院和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院。他热爱体育运动,喜爱射击、拳击、足球和骑马等运动,还特别喜爱集邮。2010年4月21日13时25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吉隆医院去世,享年89岁。 “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有既定的目标。我一直热衷于体育运动,并且很早就确立了一个清楚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有朝一日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样就可以加入到世界体育运动的领导工作中来。” ——萨马兰奇
生平简介
萨马兰奇 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经营纺织业的富裕家庭,精通西班牙语、法语、英语、俄语及德语,年轻时组织过旱冰球队,后创立旱冰球协会并任主席。曾任大学经济学教授、银行董事、巴塞罗那议长等职,参与组织“加泰罗尼亚团结党”;亦曾于1977年被委任为西班牙驻苏联大使,1991年被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授予侯爵爵位。 萨马兰奇年轻时曾是一名冰球运动员,退役后任过西班牙国家冰球队教练,并从1951年起任西班牙冰球联合会会长。 萨马兰奇与玛丽亚.特雷莎.萨利萨其斯在1955年结婚,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夫人在2000年9月逝世。萨马兰奇的儿子胡安.安东尼奥目前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 1966年,萨马兰奇获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4年至1978年间担任副主席。1980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3次全会上获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接替爱尔兰的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勋爵,一直在任至2001年退休,在任达21年。任内推行多项改革。退休后担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及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主席职务。 1978年,萨马兰奇首次访华,其后又多次到过中国。他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潜力和重要性,因此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后,他大力支持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发挥作用;而萨马兰奇退休前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行。2001年7月,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为他完成心愿。萨马兰奇曾经说过:“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2009年9月30日,萨马兰奇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记者会上 2001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正式退休,随即被授予奥林匹克金质勋章,并接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称号。 在此次全会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授予萨马兰奇“荣誉勋章”。 2007年,萨马兰奇又先后在马德里和摩纳哥等地接受了短期的入院诊断治疗。 2010年4月20日,萨马兰奇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住进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的吉隆医院。据他的儿子萨马兰奇.萨利萨奇斯说,萨马兰奇的病情严重。吉隆医院是西班牙最好的医院之一,许多著名的体育明星曾在这家医院接受过手术。 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逝世。
·奥运生涯
萨马兰奇从1954年起任西班牙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随后从1967—1970年开始担任西班牙奥委会主席。 1966年,萨马兰奇在罗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在1974—1978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80年7月16日(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89年连任,1993年9月再次当选奥委会主席。 1997年9月4日,他再次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1998年12月,盐湖城申办贿赂丑闻爆发,萨马兰奇经历了信任危机。他带领国际奥委会迅速反应,开除了受贿的委员,制定奥委会委员不能参观竞选城市等一系列举措,使国际奥委会迅速走出危机。 1999年3月17日,在国际奥委会特别会议上,萨马兰奇在89名委员中获得了86张信任票,得到了绝对的信任。 2001年7月16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正式卸任,不再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一职。1980年7月16日他在莫斯科当选,21年后在同一个地方卸任,给自己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比利时的罗格向他颁发了金质奥林匹克勋章,他还被授予了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的称号。退休后他将担任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基金会的主席。
·国际影响
萨马兰奇 萨马兰奇是国际体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他成功地使奥运会开始了商业化运作并允许职业球员进入奥运会,使奥运会成为一个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他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赞助权为国际奥委会赚取了120亿美元的资产。萨马兰奇是继顾拜旦之后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最伟大贡献的人。 1992年8月荣获第一届杰西·欧文斯国际奖。 1999年12月17日,获得由《奥林匹克杂志》评选的“世纪体育领导人”称号。 2000年8月2日,国际排联向他颁发了“国际排联金质奖章”,以奖励他为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沙滩排球成为奥运会项目以级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排球运动所作出的贡献。 2000年12月29日,被《中国体育报》评为20世纪体育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2001年1月5日,被德国奥委会期刊《国际体育》评为“二十世纪体育名人”。
萨马兰奇的中国情结
萨马兰奇深受中国人民爱戴 萨马兰奇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还得从他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时讲起。 那时,萨马兰奇就协助基拉宁主席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做了许多工作。在萨马兰奇的力荐下,中国的何振梁进入了国际奥委会。在萨马兰奇执掌国际奥委会21年来,他本人多次访问中国,每次来访,萨马兰奇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他总是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和参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机会。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都来电祝贺。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萨马兰奇还特地为中国的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颁奖。而他和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之间的忘年交更是国际体坛的一段佳话。 1991年5月在日本千叶县举办的世界锦标赛女单决赛中,邓亚萍第一次从萨马兰奇手中接过了盖斯特杯。热爱乒乓球运动的萨马兰奇很赞赏邓亚萍精湛的球艺,更佩服她敢于向强手挑战又不服输的劲头。他曾对何振梁说过:“邓亚萍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运动员的风貌。”萨马兰奇还邀请邓亚萍去国际奥委会总部作客。10月邓亚萍践约去访,萨马兰奇亲自为她安排活动日程,在总部请她吃饭。 中国运动员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15枚金牌,神州大地随之刮起奥林匹克风。1987年,萨马兰奇主席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于是,萨马兰奇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体育界领导人提出中国城市申办1996年奥运会的建议。当时,中国城市申办奥运会的条件尚不成熟,但这反映了一位友人对中国的期待。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两票之差失利。没有投票权的萨马兰奇也对此表示惋惜。1997年,萨马兰奇主席又应邀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运会开幕式。这次他带着几位国际奥委会重要官员一起到上海,并与中国体育界领导人会谈,再次建议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如今,这个承载着13亿中国人希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和萨马兰奇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2008年8月23日,萨马兰奇出席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8年,萨马兰奇首次访华,其后又多次到过中国。他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潜力和重要性,因此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后,他大力支持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发挥作用。1997年10月12日,萨马兰奇访问中国,并参加了中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了他。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全中国为之欢腾。萨马兰奇退休前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行,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为他完成心愿。萨马兰奇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曾经说过:“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萨马兰奇明确反对抵制北京奥运会,反对奥运会政治化。他说,“体育世界是美妙的,国际奥委会是一个由204个不同种族、不同传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和平相处,因此奥运会是青春、体育与和平的盛会。西藏事件不应成为抵制奥运会的口实”。 他还表示,“那些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的国家应该先照照自己,而不是利用奥运会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国际奥委会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制度不同不是我们该管的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制度是每个国家自己的事”。
萨马兰奇:我为什么如此爱中国? 萨马兰奇认为,“选择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十分正确的,我从不为此后悔。中国最近25年来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中国从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经济强国。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具有历史意义,其奥运设施如鸟巢、水立方等将载入史册,因为几个世纪之前人们修建大教堂,而今天却建造了如此宏大的体育设施。相信中国将会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将会圆满成功”。 2008年7月31日上午9时08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510停机口迎来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萨马兰奇。这位曾经在2001年将奥运会承办权亲手交给北京的西班牙老人,再次回到这里,准备参加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 虽然经过长时间飞行,但刚刚过了88岁生日的萨马兰奇显得精神很好,步履稳健地走下飞机,在欢迎人员与随行人员的簇拥下,走过一段短短的红地毯,登上等候的大巴。 9时20分,萨马兰奇进入贵宾休息室。通往贵宾休息室的走廊上挂满著名运动员比赛时的照片,这位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还饶有兴味地观看了一会,才进入休息室。大约30分钟后,萨马兰奇乘坐迎接他的专车,在警车开道下离开首都机场。 2001年7月13日,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不久前他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来北京全程参加奥运会,并认为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功,相信北京奥运会也会为他的奥运事业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4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等国际奥委会贵宾。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欢迎罗格等国际奥委会贵宾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他说,各位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的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胡锦涛还对他们为举行北京奥运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2008年8月5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冠军论坛迎来诸多明星级人物,其中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获得的掌声最多,他称赞北京建有最好的奥运场馆,坦言中国的成功也将是他的成功。 2008年8月16日,来京参加“奥运圆梦之旅”的130名中国青少年与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进行面对面交流。已88岁高龄的萨马兰奇在回答青少年提问时称,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此次开幕式的点火仪式也让他印象深刻。 这130名青少年全部在14-18岁之间,其中来自四川、甘肃和陕西地震灾区的青少年57名,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家庭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青少年代表约50名。 圆梦之旅的孩子们与前奥运冠军高敏、杨凌以及本届奥运会女子射箭团体冠军朴成贤、尹玉姫、朱贤贞见面交流,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出现更是让孩子们兴奋异常,纷纷向他提问,内容涉及他对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赛事及志愿者的感受等。
短评:中国人民痛失老朋友 北京时间4月21日。 萨翁走了,他满怀着对人类奥林匹克事业的深深眷恋,安详地驾鹤西去。 萨翁走了,身前他誉满全球,备受尊崇,身后留下了一笔让后人享用不尽的奥运遗产。 萨翁走了,中国人民从此痛失一位老朋友。 当世界还在向中国玉树地震灾区投去同情的目光之时,萨翁的突然辞世,再次牵动全世界的目光。 32年的时间里29次访问中国,每次的来访,他都带着沉甸甸的友谊,目光里流露着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热爱。 这位堪称国际奥委会“政治强人”的老人,退休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奥林匹克圣火能够在中国点燃。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军团“零”的突破,是这位老人以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名义颁发了这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金牌。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这位老人两次给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颁发金牌,成为国人铭记的体育永恒经典。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举全国之力申办北京奥运的关键时刻,这位老人曾多次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毫无掩饰地流露出对中国的热爱,希望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强烈愿望。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8年京奥前夕,反华势力抵制京奥尘嚣四起的时刻,这位老人毅然发表公开支持中国,反对奥运政治化的谈话,“力挺北京”。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他说出最后的胜者:北京。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兴奋,整个中国顿时沉浸在喜悦之中。 2008年8月8日,他的心愿最终得以实现,欣然前往北京出席京奥开幕式,与中国人民分享奥运盛事,与世界人民共襄盛举。 执掌国奥二十载,恒心不易,蜚声在体坛,遗爱在中国,万庶尽衔哀。回首奥运历程,情深谊重。 一生心系奥运情,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立五环旗下,居功至伟。 荣誉于前,萨翁却视如尘土。 极尽哀荣,萨翁应含笑九泉。 愿他安息。(杨郑宝)
半个世纪奥运情
萨马兰奇1920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西班牙纺织业有名的企业家。小萨马兰奇在学校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谦和礼让,做事细致,深得小伙伴们的信任和老师们的喜爱。小学时期,最令小萨马兰奇感到惬意的事情就是同舅舅曼努埃尔去看拳击。后来他悄悄在自己的房间里练了起来,有时他还把3个弟弟找来切磋武艺,结果把他们打得嗷嗷哭叫。同时,他又酷爱踢足球。9年级时,小萨马兰奇迷上了曲棍球,甚至还成了巴塞罗那一名小有名气的少年曲棍球手。 1935年7月,萨马兰奇以平均A的优异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盼子承业的父亲为萨马兰奇选择了巴塞罗那实验学院商业学专业。入学第一年,萨马兰奇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难度很大的会计师考试,并取得了会计师证书。1936年7月,佛朗哥的法西斯长枪党发动叛乱,引起了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残酷内战。萨马兰奇不仅学业和生活受到了冲击,而且被征入伍,当了战场卫生员。 1939年4月,内战结束了,这一年年底,萨马兰奇完成了巴塞罗那研究生院的课程学习,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很快,他的才干得到公司同仁和父亲的赏识,而且还得到马维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塞·马维西先生的赞赏,于是刚刚20出头的萨马兰奇就出任这家大型纺织企业的总经理。这时,萨马兰奇喜欢上了风靡西班牙的旱冰运动,1942年时,他在西班牙皇家体育俱乐部创建了西班牙第一支旱冰球队,从此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定在1940年和1944年举办的第12和第13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战争结束后,第14届奥运会于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当隐退多年的长跑巨星鲁米在开幕式上手持圣火跑进场内并点燃奥林匹克圣火时,全场观众群情振奋。正是在这个时候,萨马兰奇提出了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 进入国际奥委会后,萨马兰奇兢兢业业地工作,一步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1980年7月16日,国际奥委会第83届全体委员会议如期举行,只经过一轮投票他便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宝座。有人曾经给他做过统计,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最初几年时间里,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萨马兰奇常常一天仅睡5个小时,他曾在6天中访问了5个拉美国家,参加了20次会议,发表20次演讲,听取100多人的发言,总行程达24135公里。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以来,萨马兰奇的足迹遍及5大洲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球性的广泛尊敬和爱戴。在萨马兰奇任职的21年中,他通过不懈努力,让奥林匹克运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奥运会从“烫手芋头”变成了“香饽饽”。
萨马兰奇身后的“合格夫人”
近一年里,萨马兰奇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而这与他的夫人在去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去世有着极大的关系。萨马兰奇的夫人玛丽亚曾是巴塞罗那的社交名媛,会5种语言,擅长钢琴、绘画。与萨马兰奇结婚后,玛丽亚担当起“合格夫人”的角色。她常常亲自为萨马兰奇准备他最爱吃的鳍鱼加米饭,晚饭为他准备清汤、酸奶和水果。玛丽亚认为最理想的夏装是白色上装加灰色裤子,而一身米色西装套服同样很潇洒。人们可以注意到,萨马兰奇在很多重要场合都穿米色西装套服。 在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后,玛丽亚更是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工作,支持丈夫的事业。她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有效地协调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关系。在萨马兰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奥运会彻底向妇女打开了大门,国际奥委会中也出现了数量相当的妇女委员,这些都与玛丽亚的影响和努力分不开,虽然玛丽亚对体育并不太感兴趣。 关键时刻更见萨马兰奇对玛丽亚的真情。1953年的一天,萨马兰奇从马德里乘飞机回巴塞罗那,飞机发动机出现了异常情况,萨马兰奇从来没有面临这样的危急时刻,这时他惟一想到的只有玛丽亚,他掏出笔在一张便条上急促地写道:“玛丽亚,我亲爱的,我爱你。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我们分开。” 也许是爱的力量,那一次萨马兰奇安全地抵达了巴塞罗那。但是,爱的力量并不是万能的,47年后,在萨马兰奇参加完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赶往巴塞罗那,在只剩下2个小时的路程时,他得到了妻子去世的消息。没有见到爱人的最后一面,给这位老人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一夜之间,萨马兰奇老了许多,吻着妻子冰冷的额头,他流下了眼泪,嘴里一直念叨道:“她是好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爱她。” 萨马兰奇夫妇有一对儿女,女儿玛丽亚·泰莱萨是经济学博士,儿子胡安·安东尼奥是一名工程师,同时又是国际现代五项联合会的副主席,子承父业,在本次莫斯科的会议上,萨马兰奇的儿子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光荣退休后的萨马兰奇决意好好享受生活,他说现在的最大念头就是回家休息。萨马兰奇从去年年底已经开始着手写回忆录,他要把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所有人。
家庭生活
萨马兰奇先生的夫人玛利亚·特雷萨·萨里萨奇1931年生于巴塞罗那,父亲是加泰罗尼亚人,母亲是英国人。她年轻时曾学过两年新闻专业,能说加泰罗尼亚、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德语,1955年嫁给了萨马兰奇,膝下有一男一女。 玛利亚·特雷萨·萨里萨奇是在2000年9月16日下午15时30分在巴塞罗那家中病逝的,享年68岁。她的儿女和好友,在她弥留之际一直陪伴着她。此时,80高龄的萨马兰奇在一架私人飞机上双目紧闭,默默祷告。得知夫人病情恶化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急急赶到悉尼机场。从悉尼到巴塞罗那航飞20小时,漫长得就像一个世纪。就在航程结束前两小时,萨马兰奇接到夫人去世的噩耗。从此,相濡以沫45年的夫妻,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萨马兰奇夫人病逝前几个月,一直在巴塞罗那市基龙医院接受治疗。在病情有所好转后,特雷萨被家人接回家中休养。不料16日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医治无效。 萨马兰奇在巴塞罗那告诉记者:“她是个很好的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崇拜她。” 中国奥委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国际奥委会中国籍委员何振梁、吕圣荣和于再清,联合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发去唁电,对萨马兰奇夫人病逝表示深切哀悼。 匈牙利籍国际奥委会委员施米特说:“萨马兰奇夫人虽然不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但她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把她视为国际奥委会第一夫人。” “萨马兰奇夫人典雅、高贵、善解人意。”这是国际奥委会女副主席德弗兰茨的评价。 奥林匹克体育场、国际奥委会在洛桑的总部和国际奥委会官员在悉尼下榻的三家饭店降半旗向萨马兰奇夫人致哀。
大事记
1920年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出生于巴塞罗那伊伦大街28号。 1931年 萨马兰奇有限股份公司成立。 1939年 在萨莫拉服兵役。 1940年 进入巴塞罗那研究生院深造,战前在实验学院获得的会计师证书在此得到确认。 1943年 担任西班牙皇家体育俱乐部旱冰球队教练。第一次以斯提克的笔名在《新闻报》上发表快讯。 1945年 出任马维西公司董事长。 1946年 代表西班牙出席在瑞士蒙特勒举行的国际旱冰球联合会大会。国际旱冰球联合会接纳西班牙为会员。 1954年 出任国际旱冰球联合会副主席,当选巴塞罗那市政府官员。建立西班牙旱冰球协会,并出任主席。 1955年 当选为巴塞罗那议员,12月1日同玛丽亚-特雷莎-萨利萨其斯-罗结婚。 1956年 当选为西班牙奥委会委员 。 1961年 建立巴塞罗那航海沙龙。不再担任巴塞罗那市政府官员。 1966年4月27日 在罗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接替埃洛拉-奥拉索担任西班牙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 1967年 担任西班牙奥委会主席,不再担任巴塞罗那议员。 1968年 负责国际奥委会礼宾部工作。 1970年 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 1973年7月17日 出任巴塞罗那议长。 1974年 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77年6月10日 被任命为西班牙首任驻苏联大使。7月17日停止担任巴塞罗那议长。 1980年7月16日 在洛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8年。 1981年 “业余”一词从《奥林匹克宪章》里消失。 1984年7月28日 主持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 1988年9月17日 主持汉城第24届奥运会。 1989年8月30日 在波多黎各再度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4年。 1992年7月25日 主持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1993年9月24日 在蒙特卡洛三度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4年。 1995年6月18日 国际奥委会第103次全会决定将委员退休年龄延至80岁。 1996年7月20日 主持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 2000年9月16日 妻子玛利亚·特雷萨·萨里萨奇在巴塞罗那家中病逝。 2001年7月13日 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10年4月21日 当地时间4月21日13点25分(北京时间19点25分) 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吉隆医院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