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