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大爱满人间——海内外救助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纪实

浪哥 百科词典 2022-10-13 16:05:47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新华社北京(2010)4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 车玉明、朱立毅、何宗渝)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北纬33.2度,东经96.6度。       让人撕心裂肺的汶川大地震发生还不到两年,7.1级的青海玉树地震再次把数万人的生命推到了生死边缘。       4月21日,已经是地震发生后的第8天。       像三江源流淌出的清澈河水,来自全国上下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救助,正源源不断向玉树汇聚,滋润着这片受难的土地,抚慰着人们的创伤。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无边大爱催生的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       灾情就是命令。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一经传出,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果断决策,打响了一场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的战斗。       几小时内,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       几小时内,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几小时内,回良玉副总理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武警部队负责同志紧急赶赴灾区;       几小时内,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出指示,一定要抓紧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以最有力的措施抓紧救援,尽最大可能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快速反应,生命至上!一场生死大营救,同步展开——       8时20分,中国地震局启动二级应急响应,中午时分又将响应提升为一级;       8时3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中午12时把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       卫生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局等部门纷纷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西藏等地的救援队伍星夜驰援,赶赴灾区……       公安消防官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救援队伍,冲在前面……       地震仅8分钟之后,武警玉树支队支队长石华杰就带领官兵冲出营区,赶到医院、学校、居民区等震后搜救的最前沿。       没有专业搜救工具,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石华杰带领着650名官兵靠手扒肩扛,就从废墟中救出969名被压埋群众,平均每名官兵至少从废墟中救出一条生命。       同一时刻,玉树州公安、武警以及州委州政府的干部们纷纷出动,冒着余震和烟尘,不顾摇摇欲坠的楼板和石块,投身到抢险救援中。       14日晚,结古镇。       救援人员在一次次的余震中爬上废墟,敲击着水泥板,并向废墟中喊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废墟中传来了微弱的敲击水泥板的响声。       “有生命迹象!”现场气氛一下子沸腾起来。随后,一名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女性被抬出废墟,成为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当晚救出的第二个生还者。       高原反应、语言不通、余震不断……在诸多不利条件下,他们在每一处废墟前与死神竞速。只要快一分,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接到命令,武警某部团长孔新便带领着部队1100名官兵连夜行动,于15日上午7时赶到了结古镇中心。    “为了能尽快救出被埋群众,我们一边走一边询问当地群众,哪里受灾最严重。然后派出分队救援。”孔新说。他们在结古镇四个受灾严重的区域分组展开搜救。       只要有一点生还的可能,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生命”二字重如千钧。       玉树,成为人们守望的焦点,牵挂的中心。大爱之中,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发生。       连日来,废墟上处处闪现着迷彩绿、黄色、橘红色的救援服、红色僧袍、白衣大褂和志愿者胸前的红绸带。其中,一支由汉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构成的160人的“农民工救援队”引人瞩目。       从地震当天开始,这支救援队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废墟中挖掘。“我们没有时间悲伤,每秒钟都很重要!”队员成李军说。目前,他们已从废墟中救出41名幸存者。       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内,解放军、武警官兵从废墟下成功救出1200人。    “能多救一个人,累趴下也值!”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朱磊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救援人员的心声。       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积极评价。       坦桑尼亚总理平达称赞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迅速。新西兰外交部长麦卡利发表声明说,中国拥有良好的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日本《朝日新闻》称颂中国救援中的“决不放弃”精神……       奇迹已经开始,奇迹尚未结束……       一切为了灾区。救灾保障凸显的中国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生命至上。在抓紧搜救每一个生命的同时,救治不断增加的伤员同样刻不容缓。       青海医疗队出发!       四川医疗队出发!       震后仅2小时,全国卫生系统迅速行动起来。       ——地震当天上午,青海省卫生厅向灾区派出了首批省级医疗和卫生防疫队,紧急调运大批救护车、医疗设备和药品。       ——震后6小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医疗队首批49名先遣队员带着价值5万元的药品和8辆急救车抵达玉树地震灾区,在赛马场集中安置点开展救援。       ——震后7小时,甘肃省39名医务人员、10台急救车携带药品器械和生活物资,不顾高寒、饥饿和风雪,翻山越岭向玉树进发。       西藏、甘肃、北京、天津医疗队及中国疾控中心防疫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玉树!       到19日17时,共有40支2032人的医疗救治队伍战斗在灾区一线,其中有1019人来自青海省外和部队。截至4月20日16时,玉树地震灾区累计救治伤员9145人,转运伤员2381人。       高寒缺氧、缺医少药、医疗设备被毁严重……面对各种困难,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他们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在自己手中离开!     “我们刚刚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伤痛,更知道‘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意义!”一脸泥沙、两眼通红,前胸和后背沾满了大块血迹和污垢的四川省甘孜州卫生局副局长林银生说。       胳膊僵直了、双脚冻得像生铁一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停止工作。    “看到痛苦的表情,听到揪心的呻吟,我们没有理由停歇。”刚到救治点时,近400名伤员在等待救治,青海省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叶谢智华心急如焚。       玉树震区医疗机构几乎全面瘫痪,重症伤员必须以转运救治为主。       卫生部门于地震当天会商研究伤员转运方案,协调民航局、铁道部、交通运输部,通知西宁、成都、兰州、西安等地的医院预留床位,迅速启动重症伤员的转运救治。       一次次从停机坪将伤员搬运到飞机上,这对于刚从低海拔来的医疗队员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坚持、再坚持,队员们脸色发白,嘴唇发紫,他们只是稍稍休息一下便继续工作。       从玉树到青海,再从青海到兰州,万米高空的军用运输机里,尕拉毛拉着表妹忠尕的手小声安慰着。此时,50辆救护车和上百名医务人员已经在兰州中川机场集结。       15日18时10分,伤员及其家属平安降落在中川机场。已在寒风中待命4个多小时的医护人员、机场人员及志愿者随即投入战斗:初检、登记、搬运、救治……       灾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地震100小时之后,卫生部委托的首批精神卫生专家赶赴西宁,组织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地震灾后紧急期的心理救援。       甘肃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学生在参加灾后心理应急疏导培训后走进病房,给伤员擦脸,陪家属聊天,抚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       灾情重,任务紧。在第一时间提供保障,尽快安置数万名灾区群众,不让他们受冻挨饿,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和生活保障,与救治伤员一样成为当务之急。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来自各地和相关部门的援助行动,旋即展开——       民政部、铁道部、民航局、总参作战部等迅速启动救灾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灾区救灾物资供应问题。       商务部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投放600吨中央储备冻牛羊肉到地震灾区,做好方便面、饮用水、火腿肠、盒装牛奶等方便食品供应。       各种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向灾区汇集。       截至20日15时,已有34468顶棉帐篷、棉大衣55407件、棉被188913床运抵玉树地震灾区。此外,大批的野战食品、方便食品和矿泉水、折叠床、简易厕所、应急灯、行军床、毛毯等也抵达灾区。       14日,民营企业家陈光标率救援人员和数十台机械设备连夜驰援玉树。而他从自己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派出33名民兵队员已于14日下午3点半抵达灾区投入救灾。“面临国难,考验每位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时刻到了。”       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紧急调集了距离玉树最近的青海西宁、四川雅安、成都等地约60台中型挖掘机和25吨左右汽车起重机等灾区急需的救援设备驰援玉树……       一支支救援队伍、一辆辆救援车辆、一笔笔援助物资,迅速集结,向着同一个方向,出发!       祁之凯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公司员工,15日晚跟着救援队伍踏上了从西宁到玉树灾区救援“生命线”——从西宁出发,翻越日月山、柳梢沟、大小野马岭,以及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全程约820公里。       在各种有力保障的支撑下,玉树灾区的抗震救灾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       ——截至17日17时,玉树州结古镇自来水厂恢复供水,两个安置点1万多名群众喝上了自来水;       ——截至18日下午,灾区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部完成网络恢复和临时网点营业;       ——截至19日10时,通往玉树灾区干线公路基本畅通。交通部门已开始对玉树州境内农村公路进行修复;       ——截至19日,玉树地震灾区电网主网架基本修复,全县基本恢复正常供电;       ——截至19日,玉树州45个乡镇中已有42个乡镇恢复固定和移动电话通信。        有力、有序、有效的救援保障,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组织力量和强大物质保障条件的集中展现。        血浓于水。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展现了中国情怀的无边大爱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台上演员真情投入,场内场外踊跃捐款,募捐活动共募集到各类款项21.75亿元人民币,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       一批批疾驰而至的救援人员和物资,一次次不舍不弃的救援,一笔笔凝聚爱心的捐款,一句句动人心魄的话语,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无边大爱,涌向灾区的每一个角落——       “我叫扎西文次,男,今年12岁,身高一米二左右,一双大眼睛……我们玉树,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草原无边无尽……远方的朋友,我们相距虽然远,但是心连心,能够成为朋友……”       当玉树第三完全小学五年级3班藏族学生扎西文次的结对笔友许葳收到这封信时,他已经成了一名孤儿。4月14日,玉树地震使扎西文次的家人全部遇难,他也被压在了废墟中……       19日,杭州。12岁的杭州小学生许葳一遍遍仔细阅读扎西文次的来信,她在回信中写道:“我知道你现在已经被救出来了,但是全家七口人只剩你一个了,我知道你很伤心,很难过,我也很伤心。”      “如果你暑假有空的话,可以来我们杭州玩。我会带你去美丽的西湖和西溪湿地,你还可以找到另一个温暖的家!”        两个素昧平生的少年,以这种质朴的方式,传递着对彼此的关爱……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华夏儿女血脉相连,以不同方式传递着人间真情。       19日,玉树州体育场。一位老人正在调配药品。他身着白大褂,头戴白帽,帽檐下露出苍苍白发,脸上布满皱纹。由于连日劳累,他的脚部红肿,走起路来有些跛。       他就是河北衡水冀州职工医院院长和外科主任医师吴殿华,从医60年,今年已经75岁高龄,是玉树灾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参加过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午,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吴殿华驱车跋涉3000多公里、历时35个小时赶到灾区。“外科是我的专长,我不能不去,到灾区能救治一个人,我就没白来。”       在玉树的这几天里,吴殿华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服药坚持工作,已经救治了80多名伤员。“来一趟不容易,我要多呆几天,再为卫生防疫做点事情……”       玉树州体育场是震后灾区最大的伤员医疗救治点。这里还活跃着一支由三个民族组成的“老兵志愿者”团队,包括4名回族、2名汉族和1名藏族老兵。       “看到同胞受难,非常心疼,汶川地震我们没有去,感到很遗憾。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到玉树灾区,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帮助受难同胞。”队长马勇说。       面对灾情,全国在行动——       19日晚,由青海卫视、青海藏语卫视等单位主办的大型赈灾晚会《永不放弃·向生命致意》,共为玉树地震灾区筹得价值9亿多元的善款及物资。       19日当天,五粮液集团为玉树送去1500万元救灾物资,首都机场集团向玉树灾区捐款1000万元,南航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600万元,全国妇联662万元资金和物资发往青海,深航急运9吨缓解高原反应营养液至灾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向玉树灾区捐款1188万元……       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村民自发组织的捐款在这个不足600人的贫困山村举行。     “不论是四川的汶川还是青海的玉树,都是咱们的同胞,都是一家人。看到他们遭受灾难,我心里很难受。这是我省下的200元钱,都捐给他们吧。”83岁的裴杰老人说。       从几岁孩童到耄耋老人,从机关干部到农民群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中央企业到民营小厂,血浓于水的情怀,凝聚成拳拳爱心,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同胞的关爱。       灾情也牵动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心——       香港特区政府19日从赈灾基金中拨出450万港元给予爱德基金会,用于赈济青海地震灾民;澳门特区政府宣布拨款人民币1亿元支持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救灾工作,澳门红十字会此前已紧急拨出30万澳门元为灾民购买食物和御寒衣物。       由急救、骨科、小儿、公共卫生等21位医疗专家组成的台湾红十字医疗救援队18日晚携带着1000余公斤的医药物资抵达西宁,在当地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美国福建公所以及美国福建同乡会等侨团15日分别举办现场捐款活动。“只要我们的同胞有难,我们就会伸出援手!”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克锵说。    法国巴黎——       当地时间18日傍晚,埃菲尔铁塔旁的一块空地上,一群旅法留学生在斜阳映照下,将白色蜡烛摆放出一颗巨大的“心”,“心”的中央是一颗彩色蜡烛摆成的小“心”,小“心”包围着一束鲜花,上方是白色蜡烛摆成的两个字——“玉树”。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慢慢地将蜡烛点燃……     “我们每人点亮一支蜡烛,希望通过烛光,为受灾同胞祈福。”法中留学互助会会长夏天说。       旁边的一块展板上,一位留学生写下了自己的祝福:“兄弟姐妹们,坚强一点,全世界的同胞们关心你们。明天会更好!”       南非约翰内斯堡——       19日,南非各主要侨团举行“血浓于水 共伸援手”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第一批筹集捐款逾127万兰特(约合17.4万美元)。        活动发起方、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少康说:“地震再一次给中华民族带来伤痛。除了悲伤,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必须做点事情。虽然不能亲临现场解救生命,但我们可以用捐款的方式尽绵薄之力。”       中国驻俄罗斯、印度等国大使馆工作人员,以及远在阿根廷、加拿大、法国、巴基斯坦等国的华人华侨也积极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       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最普通的花,它生命力顽强,生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由志愿者组成的“格桑花援助队”队员连日来发放救灾物资,了解学校损毁及学生伤亡情况,救助受灾学生,并帮助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一对一”结对捐助者寻找学生下落。     “我们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通过网站发布震区被捐助学生信息,7点就出发,到乡村调查了解学校和贫困生状况。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募集的资金,帮助学校恢复重建,对受灾贫困学生实行救助。”“格桑花援助队”负责人洪波说。       截至20日2时,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支付宝账户共募捐到救灾资金接近88万元。     “格桑花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最美丽的花,代表幸福吉祥。我们期望,生活在玉树的人们,能像格桑花一样,顽强地度过灾难,走向美好的明天。”洪波说。(王圣志、刘雅鸣、贾丹参与此稿采写)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