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吉十一(张说 唐诗)
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 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 目想春来迟,心惊寒去早。 忆乡乘羽翮,慕侣盈怀抱。 零落答故人,将随江树老。
作者简介
张说(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徒洛阳,史载“敦气节,重然诺。为文精壮,长于碑志。”。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唐中宗时召还。开元初年,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唐玄宗时任中书令,任朔方节度使,建议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封燕国公,擅长文辞,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许国公)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前后三次为相,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旧唐书·张说传》载“谏武后幸三阳宫不时还都疏”等疏表三篇。作品还有《钱本草》,以钱喻药,诊治时弊,堪称奇文。相传《虬髯客传》为其作品。有文集30卷传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垂拱四年(688),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武则天以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张说遂屈居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长安初年(701),诏令张说与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昌宗不学无术,只是广引文词之士,高谈阔论,“历年未能下笔”。唯张说与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书修成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 张说的文章受到武则天的褒奖而成名,到开元元年,他的文名达至顶峰。张说诗名的获得要比文名晚得多而且也小得多,和人们一致地欣赏他的文章相反,他的诗甚至被人批评。到了开元三年以后,张说写出了直接导致他的仕途发生转机的《五君咏》,人们才开始特别注意他的诗。张说多次担任宰相之职,长期执掌文艺大权。这使他有机会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角色。对于张说的人格,人们褒贬不一。有令人景仰的优点,也有使人厌恶的缺点。他不附权贵、秉持孝道、作战勇猛、心直口快,但同时又有些好贿和徇私。张说之所以能够对初盛唐的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除了他本身的才能之外,也有赖于以他为中心的一个文士集团。张说以自己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荐引提拔了一大批文士,这批文士在张说的领导下为在玄宗朝复兴儒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者详情参见张说上一篇:送张判官赴河西(王维 唐诗)
下一篇:江路忆郡(张说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