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雪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直到现在很多分类学家仍把雪豹和其他几个大型猫科动物归入豹类,但实际上它不同于其他豹类。雪豹是猫科动物中最美丽的一种。它的体型大小和外形与豹很相似,但体毛的长度、毛色、花纹,以及尾巴的形状等都与豹不同。体表的被毛特别细软厚密,毛比豹长,背部毛长约5厘米,腹部的毛更长。冬季和夏季体毛的密度和毛色差别并不太大。全身均呈灰白色,略刷一层浅灰与淡青,并且满布了黑色的斑。雪豹的尾巴在比例上更长于豹尾,约与体长相等或为体长的3/4。尾巴不但长,而且尾巴上的毛也长,显得特别蓬松肥大,尾梢也不呈尖细状,走起路来特别显眼。有的个体由于尾巴过于粗大,似乎行动不便,而养成了盘尾的习惯,久而久之竟形成一个卷曲的圆圈。
“雪山之神”雪豹 雪豹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雪豹属 种: 雪豹 U. uncia
生物特征
雪豹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定位至今还没有定论,在过去分类学家将之归为豹属,但后来被认为雪豹并不与其它豹属的动物相近,改为自己独立的属Uncia。然而最近的分子生物研究强烈显示这个物种属于豹属,它最近的亲戚是虎。虽然准确的定位仍不明朗,许多单位仍旧将之归类为Unica。 雪豹有许多在寒冷的山区生长的生物特征,他们身体粗壮、毛厚而浓密、耳小而圆,这些特征都有助于减少身体热量散发。雪豹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属于中等体型,平均体重在27到54公斤,体长75到130厘米,尾巴与身体长度约略相同。雪豹的体重可达75公斤,它相对长的尾巴(有1米长)成为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这条长尾巴长满浓密的毛,在山地环境攀爬斜坡地时候,除了帮助雪豹来掌握平衡,在寒冷的环境中,这条尾巴也可以在他睡觉时盖住口鼻保温。与另一种猫科动物猞猁类似,雪豹也有着大且被毛的足部,大脚的作用有如雪地靴,可以分散体重在雪地上压力,有助于在雪地行走。脚掌的毛除了可以增加在陡峭或不稳定雪面的摩
雪豹擦力之外,也减少从脚掌散失的体热。 雪豹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雪豹周身长着细软厚密的白毛,上面分布着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圆环,有长而厚的毛,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 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 ,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皮毛为灰白到灰黄色相间的颜色,下腹部的毛是白色的,皮毛上有暗灰色的斑块。它们是奉行机会主义的肉食动物,会吃掉发现的任何可以吃的肉类,常能够捕猎三倍于自身重量的动物,其中也包括人们豢养的牲畜。 雪豹无法发出令人震欇的叫声,虽然它的舌骨具有成骨作用,先前认为雪豹具有的成骨作用基本上有助于它可以咆哮,但新近的研究显示猫科动物咆哮的能力是来自其它的组织法则(Morphological)特征,特别是喉头,而雪豹没有喉头。
生活习性
雪豹为高山动物,是食肉动物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种,主要生境为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及高山灌丛等三种类型。雪豹在不同
雪豹季节之间往往有沿山坡垂直迁移的习性,在可可西里,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则下迁至1800-500米处, 偶而在平原地区也有它的踪迹。雪豹的巢穴设在岩洞中,一个巢穴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年。雪豹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捕食山羊、岩羊、斑羚、鹿,兼食黄鼠、野兔等小型动物或以旱獭充饥。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黄昏时,岩羊开始离开岩石到草地觅食,雪豹则随岩羊群活动,常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岩羊,咬其喉部使之死 亡。雪豹勇猛异常,善于在山岩上跳跃。它们把身体蜷缩起来隐藏在岩石之间,当猎物路过时,它们突然跃 起来袭击。冬天寻不到食物时,它们就跑到低山区偷食人类的家畜和家禽。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许多天沿原路返回,夜行性, 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地理分布
雪豹是中亚和南亚山地的特产,分部为斑状分布,常栖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地区。分布面积广达123万平方公里,分布范围之广,跨越中亚的12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在缅甸有分布。据1996年统计的数字,数目可能有7000只。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的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以及中国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的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乌拉尔山等等。这些地方大多为没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仅生长着极少的高山垫状植被。
生长繁殖
雪豹多成对同居,在晚冬交配,成熟期2-3年,一般发情期在3-5月,怀孕期93-110天,在5-6月产仔,每胎通常可产2-3只幼雪豹,少则1只,多则可产下5只。幼仔长到18至22个月时开始独立生活,到2、3岁时性成熟,在野外的寿命一般为10至12年,也有15-18年的说法,有些豢养的雪豹可以活到20年。目前已能完成笼养条件下的人工繁殖。 由于雪豹生活于高海拔地区。国际上许多动物园都试图进行饲养繁殖,但成功例子不多。1983年7月,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省西宁市人民公园,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通过几年的 努力,解决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雪豹的繁殖问题。但至今未形成饲养繁殖种群。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 的湿度、 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 出,1995年繁殖雪豹成功。
种群现状
中国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区(Michael, 1988)。在青海,雪豹总数约650只(Schaller et al., 1988),再加上青海西北的昆仑山系和可可西里部分,估计青海的雪豹不会低于1,000只。在西藏,雪豹分布区的面积至少为青海的两倍(冯祚建,1992),加上甘肃、新疆和四川西北部,估计中国雪豹的总数在2,000-3,000只左右。雪豹行踪诡秘,常于夜间活动。所以专家只能粗略地根据大致的栖息地范围和每只雪豹的领地范围,推算出全世界大概有3500只-7000只野生雪豹。是中亚高原特有物种。
致危因素
阿富汗的雪豹生存环境堪忧,属于濒危物种 非法贸易业曾经是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国际裘皮市场上,雪豹的皮毛有着很高的价格。许多国家的传统医学认为雪豹的骨头可以治疗筋骨疼痛、风寒湿痹等症,所以猎捕雪豹也为获得豹骨入药。因为这些原因,现在雪豹依然面临偷猎的危险,并且栖息地也由于人类活动及经济开发致使其生境缩小,栖息地呈零星斑块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其列为濒危动物;在中国,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印度,印度政府预期将在2007年初开始推动“雪豹计划”以保护境内约200至600只的雪豹。
保护措施建议
1. 严厉打击偷猎及非法贸易活动。 2. 严格限制动物园和其他饲养设施等从野外捕捉雪豹;动物园要进行协调,在有条件的动物园建立自我维持的繁殖种群,确保对动物园的供应。 3.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羌塘自然保护区作为主要的雪豹保护区要加强有效管理和学报野生种群的监测。 雪豹不仅是亚洲高山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也可以看作是世界高山动物区系的象征。能否对雪豹进行成功的保护工作,将影响到整个世界高山动物的保护事业。为此,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的国际性的保护雪豹行动计划,期待着通过这个行动计划的实施,不仅能使雪豹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能够进而保护整个高山地区的动物区系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