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草原斑猫体形比家猫大,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为25—35厘米,几乎正好是体长的一半,体重约为8千克,看上去显得比较粗壮。目光狡黠,性情暴躁,各色毛皮上掺有斑点,喜好在草原或绿洲穿行觅食。在中国,主要栖息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 草原斑猫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
草原斑猫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科:猫科 属:猫属
形态特征
草原斑猫的体色为淡沙黄色或沙灰色,腹部为淡黄灰色。体形比家猫大,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为25—35厘米,几乎正好是体长的一半,体重约为8千克,看上去显得比较粗壮。身体的背部呈淡沙黄色至浅黄灰色,背部和身体侧面的毛色逐渐转为浅淡色,腹面则为淡黄灰色。全身都具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棕黑色斑块或横纹,耳尖略有棕黑色簇毛。尾巴上面有5—6条棕黑色横纹,尾巴的下面为白色。
生活习性
草原斑猫栖息在有由柽柳、拐枣、麻黄、甘草、野麻等组成的灌木和半灌木荒漠,由芦苇和拂子茅等组成的芦苇草甸和林间生长有柽柳灌丛的胡杨林,以及草原、沼泽地和海拔1000米以下的盆地或低地山区森林地带,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一般不进入冬季严寒和积雪覆盖地区,活动偏向于比较干旱地带。单独在夜间或晨昏活动,白天隐匿于树穴或灌丛中。主要吃小型啮齿动物、鸟类、蜥蜴和蛙等,也食鱼类和昆虫等。行动敏捷,善于攀爬, 潜行隐蔽接近猎物,突然捕食。领域性也很明显,通常每个个体大约占据0.5平方公里的领地,但当领地内食物不足或者寻找配偶时,也常到领地以外游荡。
生长繁殖
繁殖期大约在1一3月,雌兽发情持续2一8天,此时会有很多雄兽围绕在发情雌兽的周围,发出刺耳的噪音,并经常进行激烈的争斗。通常每年产一窝,每窝产2一3仔,雌兽的怀孕期为60余天。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40克,10天后睁眼,4一5周龄开始出洞活动,3个月后开始与雌兽一起觅食,大约5月龄时离开雌兽独立生活,1周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5年以上。
地理分布
草原斑猫外国分布于非洲,阿拉伯,叙利亚,伊朗,阿富汗,印度半岛西南部,欧洲南部、中部和东部,哈萨克斯坦,蒙古南戈壁与阿尔泰戈壁等广大地区。 草原斑猫在中国仅有新疆亚种,分布于宁夏、新疆和甘肃等地。
种群现状
过去考察中,仅从新疆、甘肃和宁夏等省区的收购部门获得一些皮张,在野外却未见过活体,足见种群数量稀少,现存数量尚难估计。据高行宜(Nowell and Jackson, 1992)报道,估计中国的西北地区种群数量可能超过10000只,估计密度为10只/100km2(Cat specialist group, 1992)。 草原斑猫在自然界中呈现低密度广泛分布,捕食啮齿动物,对抑制鼠害的猖獗有较大的作用。
致危因素
据高行宜(Nowell and Jackson, 1992)报道,80年代新疆每年的草原斑猫毛皮的收购量为1500张(Cat Specialist Group, 1992)。但是这种贸易威胁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减少。
保护措施
现有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于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本种划作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它列于附录 II。
保护措施建议 1、以动物图片等各种方式对当地群众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草原斑猫是一种数量非常稀少的益兽,不得肆意捕杀; 2、组织科研队伍在其分布区内进行种群现状及种群生态生物学调查,为今后的合理保护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3、在伊朗和巴基斯坦,草原斑猫与当地家猫的杂交给草原斑猫的生存造成威胁,欧洲则因为近亲繁殖而致危(Roberts, 1977,见 Nowell and Jackson, 1992)。国内是否有此现象,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