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智高(壮文:Nungz Cigaoh,1025年—1055年)是中国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今靖西、田东一带)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的领袖。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当今壮族地区,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侬智高的传说、追悼侬智高的活动比比皆是。
出身
侬智高早年能文能武,能写文章,武艺高强,曾考进士不中。其父侬全福为当地势力最大的壮族部族首领,于1029年在当地建立“长生国”(又称“长其国”),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阿侬为“明德皇后”,封侬智高为“南衙王”。侬全福曾不接受越南的宗主地位。李太宗通瑞五年(1039年),大越军队突袭长生国,虏走侬全福。
继位
侬智高继位后,向大越请求释放其父,李太宗却杀其父于升龙。侬智高遂奉行依附北宋的策略,七次奉上黄金要求内附,但软弱无能的北宋封建王朝担心此举将激怒大越,未予以答应。侬遂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自立为王,国号“大历国”。这招致了大越又一次军事进攻,侬智高被俘。但是,侬智高在表示愿意臣服于大越之后,李太宗将其释放,希望能够借其手反对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侬智高占领安德州,宣布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再次与大越决裂。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打败来犯的大越军。侬智高其后仍多次向北宋求取官职,均被北宋地方官员拒绝,堂堂的北宋王朝居然害怕大越朝廷,徒留历史笑柄。在此情况之下,侬智高决定全力反宋,希望能乘宋军主力不在南方之机迅速控制岭南地区,并以此为基本与北宋议和。
起事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初六,侬智高以五千人起兵。五月初一(5月31日),攻占邕州,守将张日新等战死,邕州指挥使元斌贝被侬智高生擒。侬在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国号“大南国”,年号启历,一应官制都按照中国规制设立,兵员增至一万余人。
侬智高起义进军和回军路线 - 摘自黄现璠著《侬智高》第29页 五月初九,侬率主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一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3],连下横(今广西横县)、贵(今广西贵港市)、浔(今广西桂平县)、藤(今广西藤县)、梧(今广西梧州市)等州,五月廿六(1052年6月21日)进围广州。由于广州城池坚固,侬智高又缺乏攻城器械,被迫在围攻57天不克后撤围北上。此时,侬智高全军已发展为5万人。其后,侬智高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并计划北上攻打湖南。 是年九月(1052年10月),宋仁宗被迫撤回西夏前线的主力,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率兵南征侬智高。狄青为提振军心,在桂州城南一庙宇内撒出百板铜钱,结果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全军欢声雷动。狄青先锋杨文广于年底抵达桂州,与侬军相遇,不堪一击,被侬军打得溃不成军,一度被困。己酉(1月30),狄青为整顿军纪,将擅自出兵大败而溃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宾阳交界处)的广西钤辖陈曙等三十一人处斩,孙沔、余靖相顾愕眙,陈曙是余靖的部下,余靖上前谢罪说:“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也。”狄青回答说:“舍人文臣,军旅之责非所任也。”于是“兵将股栗,咸思用命”。 皇佑五年(1053年)初,狄青主力抵达广西。侬智高中狄青的缓兵之计,被狄青偷袭昆仑关得手,被迫与狄青决战于归仁铺战役,侬智高军的特点是标枪与蛮牌互为弥补,在归仁铺的平原上,无法抵挡宋军骑兵的冲击。是役宋军“追奔十五里,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生擒五百余人,尸甲如山,积于道路,伪署将相死者五十七人。”贼军黄师宓、侬建侯、侬志忠均战殁于阵。侬智高率残兵退入邕州,当晚纵火烧城遁去。邕州城破之时,侬智高依附于特磨寨(又称特磨道或特磨峒,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之侬夏卿,练习骑战,以图东山再起。侬智高很早就知道难以抗衡狄青的骑兵,他在写给结峒酋长黄守陵的信中,坦承自己的军队如与宋军的骑兵作战,其取胜的可能性不大。不久,侬智高率兵五百及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国,被安置于元江流域。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余靖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次年,侬智高因故被大理国朝廷处决。
意义重大
侬智高败回邕城,狄青军则乘胜追击至城北,于现南宁人民公园处扎下大本营,直逼大南国城下。侬智高突陷于寡不敌众的处境,不得已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八日——亦即是在举义后不满10个月时,一把火烧了营房,弃离帝都邕州,遁回广源,后到了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自治州境),两年后死在那里(见《宋史记事本末》)。
黄现璠著《侬智高》 壮族领袖人物侬智高的反对宋朝廷的起义,无疑是一场反对内外统治集团的压迫剥削的完全正义的战争,并得到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至今还流传在桂、滇、贵等地的许许多多歌颂侬智高反宋朝廷的诗歌、民间故事等,就是明证。 虽然,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狠狠地教训了宋朝赵祯统治集团,在平侬后,更改了对广源等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并新设了土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另一方面,宋朝廷对交趾国(今越南北部)新兴统治者的庸懦苟安的方针,依然故我。以至令交趾国侵略中国的野心愈来愈大,终于在19年后的1071年,酿成了交趾国大举进犯广西,并屠城邕州,残暴地杀害了成千上万邕城百姓之罕见的历史惨案。(见《南宁日报》) 到了元丰二年(1079年),宋神宗赵顼竟以“荒远”、“瘴疠”为由,把好端端的广源州(此前不久宋朝曾将其更名“顺州”)双手奉送给交趾,大宋江山从此少了一隅,侬智高死不瞑目。(见黄振南:《壮族英雄侬智高》,《南国早报》,2009年7月11日。)
侬智高研究
侬智高死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御用史家皆将他视为“叛逆”或“蛮寇”,极尽诬蔑之词。1962年4月2日,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在《广西日报》上发表《侬智高起兵反宋是正义的战争》一文,第一次以史料为据,从学术上论证了侬智高起兵反宋的正义性。继而黄现璠又撰写了《侬智高》一书。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韦纯束于书序谓:“《侬智高》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壮族历史人物的专著,澄清了封建王朝近千年来强加在侬智高身上的历史污名。”专家们则这样评价道:“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对广西历史上著名的壮族人物侬智高及其起兵反宋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深入研究,科学地评价了侬智高起义的性质和影响……”。“辩证了国内外史学界对侬智高的国籍、起兵性质和历史作用等问题的偏误之说”。
学术观点
侬智高是属于中国人,还是属越南人?本来史事关此记载是明确的,但一些人别有用心,硬是伪造出侬智高的越南人一说。认为侬智高是属越南者,其逻辑是,侬智高是广源人,广源州是现在越南境内的广渊县,所以,侬智高是属越南的,看似逻辑推理清晰明了。但是,如此论者忽视了一个重要历史事实,侬智高并非出生于广源州,而且宋代广源州在中国境内。据宋史记载,侬智高的生母阿侬是北宋广南西路邕州左江道羁縻武勒州(今广西扶绥县)知州侬当道之姐,羁縻广源州首领侬存福之妻。据专家考证,侬智高并非出生在武勒州,而是出生在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东部)(见农牧岗撰:《侬智高是傥犹州人》,载《广西民族研究》 1998年第2期 。)虽然侬智高的原籍傥犹州不在原侬民富领属的广源州等十州洞范围内 ,可其父子都曾先后出任广源州知州,他们的崛起是因广源州而来。他们是凭藉着执掌广源州的权力 ,凭藉着广源州等十州洞的人力、财力、物力抗击交趾李朝的侵夺及最后起兵反宋的。了解宋代广源州的位置以及归属情况,同样是弄清侬智高籍属的一个重要方面。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 112《安南》谅山府“广源州城”条载::宋广源州在安南谅山府“西北境,与广西龙州接界。或曰唐所置羁縻平原州也,本都金州之平原馆 ,开成四年 ( 839年)析置州 ,领龙石、平林、龙当等县,属安南都护府。宋为羁縻广源州,属邕州都督府”。《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三九》载:“广源州旧隶邕管羁縻,本非交趾(越南)有也。”由此表明,侬智高当时的主要活动地广源州原是中国领土,而他的出生地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境内),自古迄今都是中国领土,可见侬智高的国籍为中国人当属不刊之论,并已由当今的大量的研究成果所证明。(参见白耀天撰:《关于侬智高国籍研究之二》,载《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那些伪造侬智高国籍之说的论调往往连这些最基本的史事都未搞清楚或视而不见就凭空捏造,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冊认为:宋代的广源州在今天越南的广渊一带。(参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冊34-35页,晓园出版社,1991年10月。)图册所记为事实,许多伪学者据此推论侬智高是广渊州人,即越南人。然而,宋代广源州的治所所在地“广渊”(即今天的越南高平省广渊县),宋代时属中国领土。当时广源州所辖范围东至形州(今广西大新县东北),南至七源州(越南谅山七溪),西至思琅州(今越南高平下琅),北至特磨洞(今云南省广南、富宁等县),约有6万平方公里,成为统领各个小州的大州,州内领土绝大部分在宋代皆为中国领土。只不过侬智高叛乱被平定之后不久,宋朝和越南李朝又爆发了宋越熙宁战争。战争结束后,1079年宋神宗赵顼昏庸无能,外交软弱,以“荒远”、“瘴疠”为由,以广源州偏远难守,竟将广源州赐予交趾。若不是当年宋王朝的“赐土求安”,当时的宋代广源州的治所所在地“广渊”今天依然是中国领土。史书不去指责宋神宗赵顼“赐土求安”的汉奸行径,反而污蔑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壮族英雄侬智高,可见正史记载的皇权史观是如何的颠倒黑白。 历史问题不能单凭逻辑推理来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事实。逻辑推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谭其骧曾批评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伪学术学态度,说“今天这种反历史观点的论述历史方法在某些领域仍然在流行。例如在讲到有关疆域和民族的历史事件时就是如此。凡是在今天中国疆域以内的地方,都要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之,凡是今天邻国的地方,历史上尽管曾经设置过郡县几百年上千年,也不许提,硬要把当时内地与边区的关系说成是国际关系。”倘若一些人不顾宋代的历史事实而认为侬智高是越南人,那是典型的汉奸言论。因为这意味着古来作为中国领土的武勒州、傥犹州、广源州反而成了越南自古拥有的领土。这正是越南少数御用史家将侬智高视为越南人所拥有的深层企图,中国个别伪学者也与之一唱一合;前者是以此来证明宋代的广源州所辖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越南的领土;后者是个别仇视少数民族分子习惯歪曲历史的贯用手法,这是不顾历史事实的反科学论调,这是越南少数御用史家梦想有朝一日借助伪造的侬智高国籍和族裔之“史实”再度将中国现辖领土大新、广南、富宁论证为越南领土而准备历史伪据的言论,亦为少数助纣为虐的汉奸言论。 关于侬智高的族裔,一些伪学者认为侬智高是越南人,而且是侬人,这种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越南侬人是越南少数民族之一,越南的少数民族人能代表越南人吗?这显然不合符事实。事实上,侬智高的出生地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境东部), 在历史上是僮族人的世代居住地,靖西县的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今天在靖西县的总人口中壮族占99.4%(2005年统计),可见侬智高的族裔为僮族(“僮”为族称在宋代史籍中己经出现)已知确证无疑。一般认为,侬人来源于中国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约出现在公元前一世纪,龙英侬、州侬、万承侬是侬族三个不同的支系。在历史上,中国南部靠近越南边界的地方,曾有一个势力强大的侬姓大部落,侬人之名,可能就是起源于侬部落。在宋代之前的中国和越南史书中并无“侬族”的记载,据史书记载,中国的侬人大量移居越南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是明代后的事,侬族之称起源更晚。当今的人类学研究明确证明,侬族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中,广西境内的所有侬人都是划归为壮族的,因为两者的语言、生活习俗非常接近。因此,一些无知无识之辈说侬智高是越南人或侬族人,完全是歪曲历史事实的胡言乱语。侬智高的族裔为壮族人,已得到当今学者的大量论证,毋须置疑。(参见周维衍:《广源州和侬智高》,载《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1年第2期;黄振南:《也谈广源州和侬智高》,载《印支研究》1983年第4期 ;周维衍:《再谈广源州和侬智高》,载《东南亚纵横》 1984年第3期。) 侬智高是民族英雄,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认为侬智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者,更多是从封建王朝的统一立场出发:侬智高举兵反宋,便是反封建进步,反“大一统”。这种认识十分荒唐,因为侬智高起兵反宋从无分裂的意图,而且为维护着祖国边疆的领土完整不惜生命奉献满腔热血。如果这种认识成立,那么中国数千年反封建反专制的农民起义或反抗起义领导者都可视为“盗贼”、“叛贼”,这显然不合历史事实和逻辑。看待历史问题不能运用双重标准,即汉族历史上的反封建反专制的起义领导人皆为正面正义的领袖,到了少数民族的反封建反专制起义领导人便成了“盗贼”。这种认识已经缺乏基本的政治伦理和道德是非标准,而且完全脱离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史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必须站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立场,才能得出较为公正的结论。这是名史家黄现璠的一贯主张。 今天,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往往由于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了对“多民族”的表述,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被完全的纳入了“统一”的叙述范围,而未受应有的表述关注。于是,当把侬智高表述为民族英雄时,本来按照历史事实并不异议,但一些人不顾历史事实又习惯伪造历史,以致出现了混乱认识。藏族的松赞干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努尔哈赤等,把他们表述为中华民族英雄,之所以无可非议,原因是他们都维护“统一”。而壮族的侬智高的历史地位则颇受争议。其实,我们应该质疑的不是侬智高,而是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现行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过于强调“大一统”,而历史发展的“多民族”性则往往容易被忽略。
评价
如何平衡历史文本中“统一”与“多民族”的表述?关键是在于,应该充分肯定在多民族互动发展中少数民族的本土经验对统一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侬智高也就不应当受到太多的争议,而应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骚扰,力图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侬智高实与中华民族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一样,宋人罗经把侬智高与黄巢并举,今人梁明纶说“侬智高以陈胜自期”(见《雷平县志》),的确颇有见地。因此,侬智高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壮族首领,而且也是一名流芳千古的中华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