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斑林狸又名斑灵狸或东方蓑猫,是生活在喜玛拉雅山中部及东部的麝猫。它们身体短小,呈浅色,头部尖长,四肢细小。由于它们会咬著猎物的腹部来拖行猎物,故有时被误会为蟒蛇或其他大型的有毒蛇。它们主要吃昆虫、鸟类及细小的哺乳动物。
斑林狸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灵猫科 Viverridae 种: 斑林狸 P. pardicolor
形态特征
体形较小,体长约为40厘米,体重仅有0.5千克左右。面部狭长,吻鼻部向前突出,脑颅高而圆,并且隆起,体毛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有一些圆形、卵圆形或方形的黑色大斑块,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头部和颈部有条纹,腹部淡黄色,四肢上的斑点较小,尾巴很长,呈圆柱形,上面有黑白相间的9—11个环纹,最后几个较暗的环常较细而密集,尾尖多呈淡白色。前后足的第一趾都很小,其余4趾的趾垫发达,其侧方还有皮瓣式的爪鞘保护能伸缩的爪。但不论雄兽还是雌兽,都没有大灵猫和小灵猫那样的香腺。
生活习性
斑林狸为典型喜湿热的林栖兽类,大多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的林缘灌丛、亚热带稀树灌丛或这高草丛的附近,营巢于
树洞或地面,用树枝或树叶筑巢,亦有穴居者。常夜间和晨昏时单独活动,没有见到有合群现象,以蛙、小鸟、鼠和昆虫等为食,有时也到村庄附近捕食家禽。它们善爬树,在地面、树上均可捕食。产仔大约在每年的4—5月份。
分布情况
斑林狸在国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尼泊尔,缅甸北部,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只有1个亚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东、江西、广西、西藏(吉隆、聂拉木、亚东、洛扎、察隅和门隅、珞渝等地)。
生长繁殖
斑灵狸,胎生,每年4~5月份产仔。曾大量遭捕杀,种群破坏严重。
经济价值
斑林狸毛皮色泽鲜亮,毛被整齐,绒厚柔软,具有观赏价值,其毛皮还是上好的制裘原料。
种群现状
由于斑林狸体斑醒目,毛质柔软,毛皮是上好的制裘原料,曾大量遭捕杀,现在数量稀少,被列入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致危原因
斑林狸分布区内的原始森林遭受了不少的破坏,栖息生境大大缩小,致使灵狸数量下降;另外猎捕误杀,原有的种群基数小也是本种致危的因素。
养殖方法
斑灵狸主要栖息于海拔2700m以下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林缘灌丛、高草丛等环境,多营地栖生活。夜行性,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和昆虫等为食。斑灵狸的食物中,鼠类的数量很大,占其粮食的30%-50%。 人工饲养每天应该满足250克的肉食(生的),这是保证它适应环境的基本,驯化是家养的第一步。在它适应环境后可以逐渐将生肉替换成熟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它的排便,看是否正常,有没有不适,如果适应性强,甚至可以吃猫狗粮。在适应吃熟食后也要注意间歇性补充活食(昆虫,麻雀,青蛙),多观察,注意食物的均衡与身体素质的变化。合理运用动物营养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