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几级"512真实死亡"
“我们有救了,是解放军来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山河破碎。
地震过后,位于震中的茂县已然成为了一座“孤岛”,里面受灾情况如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5月14日,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目的地茂县上空。
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区,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三无条件”下。
15名空军勇士毅然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为后面的救援打开了生命通道。
13年过去了,这15名勇士过得如何呢?
惊天一跳前,他们经历了什么?
震中茂县,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就已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通往茂县的道路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道路在哪儿根本分辨不出来。
在这紧要关头,空降兵成了进入茂县的唯一希望。
图:空降兵
“把李振波叫来!”5月13日凌晨,空降兵部队的领导点名让李振波前来。
当年48岁的李振波,是空降兵研究所的所长,研究所并不在战斗序列,让李振波来,是让他给空降兵做技术保障的。
当得知了灾区的情况后,李振波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带着小分队先跳,把“三无”变成“三有”。
图:李振波
领导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让他赶紧去组织一支“空中特种侦察小分队”。
这支由100人组成的小分队,都是部队中有丰富跳伞经验的党员骨干。
5月13日8时30分,这支小分队在李振波的带领下登机起飞,运输机穿破云霄,一路向西。
飞机上大家情绪高昂,互相打气,他们都知道,此一去,将要经历什么,出发之前,他们都已经写好了遗书。
“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我没有告诉家人,只告诉你了......抢险救灾有着一定的危险,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等到那里建好了,去看看我。”
这是一名空降兵在临行前,给自己的女友发的一条短信。
然而当天的天气情况非常不容乐观,当飞机下降到7500米的时候,伞兵们开始做跳伞准备。
舱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动,却没有打开,因为飞机结冰了,舱门被冻住了,强行打开很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飞机上100多人都难以幸存,无奈之下飞机只好返航。
虽然第一次伞降取消了,但是伞降震中的任务没有变,在返航的途中,李振波就开始思考。
天气恶劣,必须把圆伞换成翼伞,翼伞面积小,可以起到抗风作用,但同时翼伞操作难度大,只有圆伞操作相当熟练后,才能达到做翼伞训练的标准。
“谁跳过翼伞?”李振波面对100名伞兵,高声询问道,有22名战士迅速举起了手,李振波心里有了底。
图:翼伞
空降兵15勇士,舍命一跳
采纳了李振波的建议,部队紧急调来了25面翼伞
此时李振波已经把22名散兵分成了三组,7人留下帮忙做跳伞准备,剩下的15名在分成两组,每组确保有两名引导兵和两名通信兵。
四川德阳籍的空降兵战士任涛,得知奶奶在震中遇难,妈妈重伤的消息后,强忍着悲痛,毅然参加了这次跳伞任务。
不满23岁的向海波,刚开始其实是被留下的那一组,李振波给出的理由是,向海波的跳伞经验太少。
其实李振波比谁都清楚,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他实在不忍心这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牺牲在那里。
5月14日中午,天气终于开始变好。11时37分,运输机载着这15名勇士,再一次飞到了茂县上空,开始盘旋,等待着最佳时机。
忽然,云层四散开来,震后的茂县映入了李振波的眼帘。
机会稍纵即逝,李振波命令把后舱门打开:“都跟上!”说完就半团着身子跳出了机舱。
在13日飞临灾区上空,李振波了解到情况复杂后,他就打电话给部队领导:“不管怎样,我一定要跳下去!”
随后,有六名伞兵跟着李振波跳下,10分钟后,接着又有8名伞兵跳出了机舱。
最后一个跳进震中的空降兵叫做殷远,他在回忆那一刻的感受时说道:
严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晕,四围高耸入云的雪山,让你像是跳进了一口井里。
这个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他们从冒险上空4999米处一跃而下,在平时训练时,跳伞的高度只有几百米。
李振波着陆后,简短地给妻子报了个平安:一切平安,我们15人安全着陆。
但是妻子盛亚玲不知道,这句平安背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开伞器在海拔3500多米一下才会启动,所以他们在跳伞后,经历了1000多米的自由落体下坠。
等到可以开伞的时候,李振波和王军伟却发现自己的主伞打不开了,这是李振波30多年伞兵生涯中,第一次遇到主伞打不开的情况。于是二人紧急启用了备份伞。
空降兵们慢慢接近地面,由于震后地形实在复杂,15名空降兵的落地地点都不一样。
殷远掉进了一片樱桃林,伞挂到了树上,李振波撞到了树上,大腿被树枝刺穿,雷志胜右腿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当场肿得老高。
但是不管他们落在哪里,都有一大群人呼啦啦地围上来,那些受灾的群众们,就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
空降兵李玉山记得,在他落地的那一刹那,一位40多岁的男子冲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一边颤抖着一边喊:解放军来了!
李振波顾不上大腿的疼痛,赶紧清点人数,虽然大家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但是都在,无人牺牲!
着陆成功后,他们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的工作中,通讯兵向指挥部发去情报:15人已安全着陆,但是地面情况复杂,不利于大队人马实施高空空降。
李振波迅速与茂县县政府取得联系,于15时左右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此后每半个小时与指挥部联系一次。
随后他们15人开始步行向汶川挺进,途中他们遇到了来此写生的成都美术学院48名师生和106名中外游客,他们被困在泥石流夹击的山谷中。
通讯兵及时与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领导取得联系,并报告指挥部请求救援。
在后面的7个昼夜里,他们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辗转7个乡,55个村庄侦查灾情,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宝贵信息。
经过多天的长途跋涉、休息不好,许多队员的体力明显透支,但是
他们强忍的疲累,所到之处,都尽可能地帮助村民,向外传送灾情信息。
他们在牟托村、汶川等地开辟了6个机场,为震中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救援物资。
5月19日,他们接到上级命令撤回,回来后,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这15名空降兵分别是: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上士王磊、上士刘志保、中士刘文辉、上士殷远、上士任涛、中士赵四方、下士向海波。
后排八人,从左至右依次为:下士赵海东、中士李玉山、少校于亚宾、大校李振波、少校王君伟、中士李亚军、中士郭龙帅、四级士官雷志胜。
图:空降兵15勇士合影留念
13年后近况如何?
汶川恢复重建后,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而他们15人,身份却有了不同的变化。
他们其中有的人继续留在了部队,有的人选择了退役。
2018年,在一次军事比赛中,已经是某部连长的向海波,遇到了他的老首长李振波。
当年那位带头跳伞的老首长,已经老了许多,于是向海波决定,要把这些人重新凑起来,并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时不时地聊聊天,分享一下近况。
2020年9月17日,是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
这一天,15名空降兵放下各自的工作,从天南海北启程,重聚在军营,拍下了一张相似的照片。
图:2020年空降兵15勇士重聚
在聊天中得知,于亚宾已经是空降兵某部引导队队长。李玉山现在是为某营伞训主任,一直把“三无”空降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
殷远目前是某特战旅的伞训“总教头”,在战友眼中殷远训练的时候十分拼命,而他只是希望让更多人练出更过硬的本领而已。
图: 殷远
王军伟几年后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四川乐山市公安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虽然换了一身衣服,但是使命始终不变。
图:王军伟
雷志胜则转业回到了老家,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在他眼里,工作无大小,但凡是交到他手上的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图:雷志胜
郭龙帅退伍后,成了交通运输局的一名职工,在一次工作中,一个零件从起重机上掉落,砸到了他的指骨,经过简单包扎后,郭龙帅继续带上工作:“咱当过兵的,得有责任心!”
图:空降兵15勇士之一郭龙帅返回军营
而任涛退伍后,去考了驾照,跑起了长途运输。
图:任涛
2017年王磊退伍后,回到家乡成了县职高的一名老师,并且还是家乡的“征兵形象大使”。
图:王磊
2020年,已经60的李振波已经是空降兵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随着年龄的增大,李振波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重装空投领域,这一年,也到了他最高服役年限。
图:李振波
参加完纪念活动后,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和岗位上去,生活虽然忙碌,但是这份交过命的情谊,永远都不会改变。
2021年,空降兵15勇士中的九人,来到了汶川,给当地的居民们送上祝福。勇士们的这一“亮相”,让汶川的老百姓们激动万分,现场瞬间成为“眼泪的海洋”。
图:空降兵亮相汶川
13年前他们舍命一跳,如今再看,依然热泪盈眶。在大灾大难面前,冲在最前沿的永远是我们的解放军!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