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张近东

陈伟杰 百科词典 2022-10-01 11:30:46
张近东,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供职于南京鼓楼区工业公司。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苏宁电器已经成为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第一品牌。在200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以净资产20亿美元名列第488位。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以净资产45亿美元名列第227位。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以净资产45亿美元位列176位。   在创业发展早期,张近东就意识到以服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首创自营服务,并依靠“淡季打款”等创新模式迅速成为中国空调销售冠军。1999年张近东率苏宁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提出“3年1500店”的发展目标,带领苏宁走向全国,率先开创了家电连锁发展模式,张近东又先后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打造了自主培养为主的专业化人才梯队,构筑了国际化的管理平台。2004年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家电连锁IPO第一股。  由于企业经营出色、承担社会责任,张近东先生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7年度中国25大企业领袖”等国家级荣誉,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企业领袖。

简介

  张近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他和他的哥哥张桂平(本排名第148位)创办了一家空调专卖店,后兄弟分家,张桂平开始投资建筑业。张近东继续经营电器连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苏宁电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商之一,在全国拥有250多家连锁店。04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IPO首发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   1984年,张近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供职于南京鼓楼区工业公司。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苏宁电器在以后的十八年时间里改写了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格局,掀起了中国零售市场的一轮又一轮惊涛骇浪。   在创业发展早期,张近东就意识到以服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首创自营服务,并依靠“淡季打款”等创新模式迅速成为中国空调销售冠军。1999年张近东率苏宁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提出“3年1500店”的发展目标,带领苏宁走向全国,率先开创了家电连锁发展模式,引起了深远的行业性变革,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进程。在全国连锁过程中,本着“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策略,张近东又先后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 “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打造了自主培养为主的专业化人才梯队,构筑了国际化的管理平台。2004年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家电连锁IPO第一股,这些都为苏宁电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8年后的今天,苏宁电器已经成为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截至2008年5月1日,苏宁电器在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700家连锁店,员工人数10万多名,2007年销售规模近900亿元,在商务部统计的全国前100家连锁企业中,位居前三甲,也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企业品牌价值高达425亿元,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第一品牌。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人对财富的理解。苏宁电器从个人创业发展到国内民营企业三甲之一,从个人企业到公众公司已经走过了18年的路。这18年既是苏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张近东不断与团队和社会分享苏宁财富的过程。2004年苏宁电器在中小板上市,并且随着全流通改革和定向增发,张近东的股权已经稀释到公司的三分之一左右。在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统计中,前50位个人财富榜单中,苏宁电器占据5席,除张近东本人外,还有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入选。尽管如此,张近东还在规划一个更加大手笔的造富计划,进一步稀释手中的股权,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根据相关规定,股权激励计划最高涉及的标的股票可达公司股本总额的10%,业内人士分析,此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在未来5年内,苏宁将打造出1000个千万富翁。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唯一的民族企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勉励苏宁电器“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在这一使命下,张近东坚持企业本土化特性,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管理能力,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壮大中国现代零售业”的提案。他始终坚信“13亿人的中国市场一定能够培育出世界500强的现代零售企业 ”,并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前进。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张近东也非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定位于社会化的苏宁,将企业家本身定位为社会工作者。目前苏宁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年纳税额位列中国民企第二,同时张近东还创立了中国首个大型企业社工制度——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号召苏宁10万多名员工每人每年拿出一天的工资进行社会公益援助,拿出一天的时间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而企业自身十多年来也已累计捐赠公益事业数亿元,其中张近东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个人捐赠 5000万元,创国内个人捐赠之最。   由于企业经营出色、承担社会责任,张近东先生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7年度中国25大企业领袖”等国家级荣誉,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企业领袖。

·学习、工作经历

  1981年至198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4年至1989年在南京市鼓楼工业公司工作。   1990年,他和哥哥张桂平创办了一家空调专卖店,后兄弟分家,张近东继续经营电器连锁。   1990年,在南京宁海路一家不起眼的门店里,苏宁电器诞生了。   1990年,担任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苏宁电器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创业史

  1984年,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   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10万元资本。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1990年12月,27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固定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从这家并不起眼的“小门面”竟驶出一艘中国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业“航母”——苏宁电器,而其掌舵人张近东则成为“中国连锁风云人物”。   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张近东事业的基础。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纯挣1000万元。此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

·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卖家电也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1996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标志其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2000年对于苏宁电器是个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向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苏宁南京新街口店位于苏宁电器大厦内,该大厦位于南京最大商圈新街口商圈中心,属“黄金建筑”。大厦落成之初就有人劝张近东把这栋楼出租,一年至少可以净赚3000万元,但张近东却坚定地表示:“哪怕亏4000万元,苏宁也要做家电卖场”。   时间证明了张近东的正确选择,苏宁的全国连锁体系也在快速扩张:2001年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家店,2003年平均 7天开一家店,2004年平均5天就开一家新店,2005年前4个月,苏宁平均2天就开一家店。张近东当初准备亏4000万元开的南京新街口店,如今已成为全国家电销售第一店,一年销售额达10亿元。   张近东说:“当时我们对连锁都很陌生,2000年我们提出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当时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不仅苏宁实现了全国连锁,而且全国的零售同行都在学习苏宁走连锁化的道路。”   “在经历15年稳健发展后,2005年苏宁全国连锁发展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我们现在不再制定具体的开店数量指标,而是放手看自己到底能跑多快。”如今这位家电业的“江湖大佬”,似乎更着意苏宁的未来。   2008年苏宁电器已经成为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截至2008年5月1日,苏宁电器在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700家连锁店,员工人数10万多名,2007年销售规模近900亿元,在商务部统计的全国前100家连锁企业中,位居前三甲,也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企业品牌价值高达425亿元,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第一品牌。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人对财富的理解。苏宁电器从个人创业发展到国内民营企业三甲之一,从个人企业到公众公司已经走过了18年的路。这18年既是苏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张近东不断与团队和社会分享苏宁财富的过程。2004年苏宁电器在中小板上市,并且随着全流通改革和定向增发,张近东的股权已经稀释到公司的三分之一左右。在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统计中,前50位个人财富榜单中,苏宁电器占据5席,除张近东本人外,还有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入选。尽管如此,张近东还在规划一个更加大手笔的造富计划,进一步稀释手中的股权,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根据相关规定,股权激励计划最高涉及的标的股票可达公司股本总额的10%,业内人士分析,此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在未来5年内,苏宁将打造出1000个千万富翁。

·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新财富500富人榜》分析认为,零售行业的富人是最近一年中国财富增速最快的人群,零售业富豪人均财富增长308%,其中张近东是一个样板:由于2004年苏宁电器上市,张近东个人财富陡增517%。   实际上,张近东为苏宁上市足足筹备了5年。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当日涨幅100.24%,一举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张近东身家也因此一夜超过12亿元。   之后,苏宁一直稳居中国股市第一高价股,股价屡创新高,张近东身家也水涨船高,从上市之初12亿元暴涨到28亿元。加上张近东其他资产,身家超过31亿元。   苏宁此次上市成功融得近4亿元发展资金。“现在的苏宁电器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业,而是社会化的,我们已经获得了与外资商业巨头同台竞技的融资平台,这将为苏宁的再次飞跃提供强大动力”,张近东说。   美国最大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在1989—1999年10年间,其股票价格翻了100倍。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在上世纪80—90年代,股价也翻了500倍。目前美国家电连锁企业已不足1000家,百思买为首的前三大电器连锁控制了高达8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家电流通企业则超过3.2万家,家电连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仅为6%,资本市场和零售市场显然给张近东留出了双重想象空间。

·国际化的梦想

  2005年5月12日,张近东率苏宁高层赴美国商务考察,访问了美国最大的家电连锁百思买集团史密斯的整体厨卫,还有摩托罗拉的研发基地。每到一处,心情都难以言说,“与国际巨头相比,我们还很弱小,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不是国际巨头发展的历程长,而是他们的理念超前。站在国际市场上看,我们能看到自己理念上的巨大落差。现在我们前进的步伐已经够快,但是如果添上国际先进理念这双翅膀,我们一定会更加飞速发展”。   当被问到怎么看待即将进入中国的全球家电巨鳄百思买时,张近东说,就像一个通常需要仰视对方的人,某一天突然发现,他们能平等交流和沟通,这种心情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发现了自己在实力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从这一刻开始有了足够的信心。   在美国百思买集团考察了几天之后,张近东说,百思买也是专门做电器流通的连锁企业。它现在所处的阶段就是苏宁马上要经历的阶段。尽管我们不可能跟他们完全一样,但是,他们的管理技术不能不说对苏宁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百思买的今天,就是苏宁电器的明天。他们就像一面可以照见未来的镜子,我从中看到了苏宁电器的未来。”张近东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社会责任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唯一的民族企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勉励苏宁电器“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在这一使命下,张近东坚持企业本土化特性,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管理能力,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壮大中国现代零售业”的提案。他始终坚信“13亿人的中国市场一定能够培育出世界500强的现代零售企业”,并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前进。   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张近东也非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定位于社会化的苏宁,将企业家本身定位为社会工作者。目前苏宁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年纳税额位列中国民企第二,同时张近东还创立了中国首个大型企业社工制度——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号召苏宁10万多名员工每人每年拿出一天的工资进行社会公益援助,拿出一天的时间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而企业自身十多年来也已累计捐赠公益事业数亿元,其中张近东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个人捐赠5000万元,创国内个人捐赠之最。

慈善活动

  2000年12月出资500万元设立“苏宁教育基金”;   2000年出资30万元兴建希望小学;   2001年6月出资30万元开展“苏宁希望之星”活动,全省范围内资助140名贫困大学生;   2001年10月向南京市社会福利院赠送3万元的家用电器;   2002年6月向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捐资10万元。   2008年张近东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个人捐赠5000万元,创国内个人捐赠之最。

张近东:弘扬商业文化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目前,商业职业道德滑坡,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危害。建设现代商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迫在眉睫。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针对目前国内企业经营道德责任存在的问题,提出弘扬商业文化,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以文化促发展

  张近东认为,商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获取利益方式上,必须通过合法、合理和合适的途径与手段。自古至今,商业活动中提倡的“和气生财”,主张“诚信守信”,反对欺诈拐骗,讲求商业道德。“诚信”和“真实”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业文化的核心。  良好的商业文化环境,有助于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促进整个经营素质的提升,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

  社会完整的商业文化基本构成包括三个层次,企业文化是最基本元素,区域商业文化是中流砥柱,全社会商业文化是最高层次。而作为社会经济最活跃部分的企业,其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社会责任,张近东委员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六个层面:一是企业要合法经营,优质服务;二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创造更多的税收;四是培育现代市场,提升产业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六是关心社会公益事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必须要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结合,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要与当前国情、中华民族传统商业文化相结合,真正形成由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张近东委员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必须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富裕与奉献的统一;二是义跟利的结合;三是协同和竞争的统一;四是服务与竞争的统一;五是自强和自律的结合。

·依托政策引导和法治环境建立社会商业文化

  张近东认为社会主义商业文化的建立必须依托全社会的力量,从法律、政策、制度、标准、宣传等等各个方面全面行动。依托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相关法制体系的建立,全面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商业文化。  在政策方面,张近东建议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使诚实守信的行为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其次,加强商业信用制度的建设,加大失信成本,提高商业道德水平。此外,需要建立客观、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在企业自身建设层面,张近东认为,企业要加强自律。企业应从商人的品德、经营的商品规范、服务行为规范及交易过程的人际关系规范四个方面增强自我管理,自觉遵从产品货真价实、服务热情周到、公平交易、互惠互利等等的商业文化。  此外,张近东委员还建议,应加大媒体舆论引导力度。新闻媒体要发挥监督社会、引导舆论的作用,及时揭露违背商业文化的行为,反映消费者呼声。加强商业文化的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商业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形成一种向善憎恶的正确宣传舆论导向。

张近东:产业升级≠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

    “现在,不少人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产业升级就不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近东委员认为,每个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都有劳动密集型段,对此,要有准确的认识。他在提案中呼吁,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关键,当前应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劳动密集型企业,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则持续了80年。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到‘中期’的历史过渡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比较长的时期。”张近东委员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型用了半个多世纪。我国的国情或许更加复杂,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可能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劳动力用得比较多的产业。     张近东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作用,不能简单把劳动密集型企业看作是产业升级中的淘汰者。相反,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解决就业中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提案中建议,当前我国需要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在资源配置、税收、金融、管理、审批等方面,可以给予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政策优惠。同时,可设立“就业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帮助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下一篇:刘銮雄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