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词典

基隆市

豆豆 百科词典 2022-10-01 07:20:08
基隆市徽  基隆市,古名“鸡笼”,位于台湾本岛北端,旧时系取“基地昌隆”之义定名“基隆”。以深水谷湾之天然良港著名。人口38.8万人,在台湾各都市中排名第十。全市总面积为132.7589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五为丘陵地,东、西、南三面环山与台北县相邻,仅北面有少量的平原与东海毗邻。基隆是台湾最北端的城市,而有“台湾头”之称。  在水气氤氳的迷蒙景致背后,潛藏了数百年来风雨战火洗鍊下独有的魅力:巨舶辐辏的国际港市、热闹丰美的中元祭典、多样精致的庙口小吃以及炮台与隧道、岬角与湾澳、渔港和鱼市……,走访徜徉其间,在在令人流连。   在行政区域划分方面,基隆市共分为七个区,即中正区、信义区、仁爱区、中山区、安乐区、暖暖区与七堵区,其中七堵区面积最大,占有基隆市面积42.38%,仁爱区最小。此外,基隆市另有七个附属岛屿,即和平岛、中山仔屿、桶盘屿、基隆屿、彭佳屿、棉花屿及花瓶屿。每一个区域和岛屿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致与人文风貌。

历史

 基隆市一景 明朝末年,日人丰臣秀吉获悉基隆蕴藏硫磺,欲出兵谋并台湾,中途遇颱风而返,卻为基隆一连串的兵祸连结展开序幕。  1626年,西班牙派出远征队从呂宋出发,在社寮岛登陆,也就是今日基隆的和平岛。随即在岛上西南端修筑“圣萨尔瓦多城”。1642年,荷兰人北上攻占社寮岛后,将“圣萨尔瓦多城”改名为“北荷兰”。  1668年,郑经派军讨伐荷兰人,荷兰人兵败,临去之前,曾在社寮岛的岩洞內刻字留念,后来被称为“番字洞”。  清朝中叶开始,基隆的发展变得极为迅速,主要与其矿产有密切的关系。 基隆河流域不但产出沙金,且蕴藏有丰富的优质煤矿。  1875年,清廷将前此一直沿用的“雞笼”名称改为“基隆”,以取其“基地昌隆”的吉祥意义。  1895年,日人占领台湾的第一年,基隆港即积极筹划展开五期的筑港工程。此后,基隆市的经贸地位变得日益重要。1916年,基隆港的贸易额已超过淡水,甚至一度超越高雄港,而成为台湾最主要的商港。  1924至1931年,基隆升格为“市”,成为当时台湾第四大都市。  1941年,太平洋战事爆发,基隆由于其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在大战末期首当其冲,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  1945年台湾光复后,基隆港在基隆市政府及港务局的合作下积极展开重建工作,由于台湾北部人口眾多,产业发达,使得位于经济腹地的基隆港营运业务蒸蒸日上,港埠设施日趋完善。到了民国73年时已跃居为世界排名第七的货柜港。

地理

基隆市在台湾岛上的位置(红色部分)

·地形

  基隆市的地势多丘陵而少平地,东侧及西侧各被基隆火山群及五指山山脉环绕。市内的平地主要聚集于基隆港沿岸、海岸线及基隆河河谷一带,其余地区大多为山坡地所密布;全市山地虽然普遍不高,但大多为陡坡,对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造成很大的阻碍。丘陵地遍布的影响,导致基隆市的住宅区大多位于丘陵地上。从市中心到周围的山坡地到处布满各式建筑,而市郊的丘陵地上更可见到处耸立新式的公寓大厦群。田寮河上的吉羊桥雕像  位于市区南侧的狮球岭,为基隆对岛内城镇联系的必经之路,而以狮球岭为中心左右延伸的丘陵地,构成了基隆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狮球岭以北为市区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华地带;以南则为基隆河河谷,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昔日台湾东西部交通不便的年代,基隆河因着水利之便而成为重要的交通路线,河岸的各个聚落因而崛起;而今日,基隆河谷仍为基隆市对外联络的主要通道,纵贯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纵贯铁路及宜兰线铁路皆沿着基隆河岸兴建。

·水文

  基隆市的河川可分为两大系统,以狮球岭为分水岭,主要分为基隆港水系、基隆河水系两大流域;除了基隆河及市区内河流以外,其他河川大多短小且流量不稳。基隆港水系的主要四条河川贯穿市区,早期更具有航运功能,昔日被称为“四港门”;其中西定河和南荣河的下游在日治时代进行整治,并将两条河道合并成一条运河,称为基隆运河,又名旭川河。田寮河及牛稠港原为涂滩地,也在同时期分别整治为运河和码头。  基隆港水系:        旭川(基隆运河)        南荣河(石硬港)        西定河(蚵壳港)        田寮河(田寮港)        牛稠港(牛稠港溪及牛稠港码头区)        沙湾溪  基隆河水系:        基隆河        深澳坑溪        大水窟溪        暖暖溪        大武仑溪        石厝坑溪        玛陵坑溪        友蚋溪        拔西猴溪  水源地及湖泊:        西势水库(台湾第一座现代化水库)        新山水库        八堵拦河堰        情人湖

气候

  基隆于冬季受东北季风经过海洋及因背山面海的原因造成潮湿多雨,夏季受西南季风要越过山岭才能到达之因,虽位居台湾之最北端,但相当炎热。  基隆别称“雨港”,主要原因为基隆时常多雨阴湿的气候所造成。进入冬季时,基隆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中国大陆北方南下至台湾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垄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进入1990年代后,基隆的年降雨量有开始递减的迹象,其中有几年还出现过严重干旱。

交通

  基隆市拥有台湾第二大港──基隆港,又位于台湾北部海岸线的中心点,故成为海陆交通的辐辏。中山高速公路、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等国道(高速公路)皆以基隆为起点,并有多条省道通往全台各地。基隆同时是台湾铁路的重要据点,纵贯铁路的北端位于基隆,台铁东部干线的北端也是从市区近郊的八堵开始。  在1980年代之前,其他种类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故基隆港开行许多前往东部及离岛的交通船航线,但现在大部分的普通运输航线已经停驶,取而代之的是近10年来观光航线的蓬勃发展。除了水运之外,基隆的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均十分发达,1990年代后,基隆市各界更积极争取台北捷运路线延伸基隆,基隆市政府亦有在市区建设轻轨运输系统的计划。

旅游

·港区、市区周边及近郊

  基隆文化中心的现址原为小山丘,日治时代于山丘上建有“公会堂”,与今日的市政府建筑相邻;进入民国时代之后,又在同位置上扩建为“中正堂”。1980年代前后,市政府为了建造现在的文化中心建筑,才将这座小山丘夷平。日治之前,这一带称“鲎穴仔埔”,有相当数量的“鲎”在此生活,据说天气变化时,鲎群会离水爬到陆面。现在基隆内港的东岸与西岸之间本为礁岩密布,最大的两座,各取名为“鲎公”及“鲎母”以为相配。日本人筑港时将这些礁岩全部炸除,而有了现在广阔的港湾。  在火车站前的小艇码头有游艇提供游览基隆港的服务,在此还可以搭游艇出外海至基隆屿一游,从外海远望整个北海岸。另外在外木山和瑞芳深澳等渔港有海钓船服务,约傍晚时分出海,次日清晨六点回航,可以垂钓一整晚或欣赏海上之夜景。  为数众多的炮台群,是基隆另一个特殊的景观。基隆港周边的炮台数目居全台之冠,修筑的时代从清治时期到日治时期皆有,环布在港区周边的丘陵上,依照清代及日治时代的防卫策略而有不同的布局。现在这些炮台经过整修,皆已开放让公众参观。

·庙口夜市

  基隆市区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以在奠济宫(开漳圣王庙)前为名,可能从日治时代就已存在的庙口夜市,为台湾最著名的夜市之一。由于基隆的海产本就丰盛,加上身为国际港埠,从各地来来往往的人资流通将各种物产带来基隆,因此造就出多元富有特色的小吃市集。

·基隆八景

  基隆的山海风景相当可观,尤其于日治时期,“旭冈观日”(即今日的旭丘山,位于中正公园北侧一带)更名列当时台湾八景之一。除旭冈之外,当时地方最具声望的邑绅许梓桑曾选出了“基隆八景”作为代表,历代以来,基隆八景有所更迭: 基隆百景图(点击放大) 清代基隆八景:      奎山聚雨 (基隆山)      毬岭匝云 (狮球岭)      鲂顶瀑布      鲎鱼凝烟 (鲎公屿、鲎母屿,现已不存)    仙洞听涛 (仙洞岩)      社寮晓日 (和平岛)      海门澄清 (八尺门)      杙峰耸翠 (基隆屿)  日据时期基隆八景:      鸡山骤雨 (基隆山)      狮岭匝云 (狮球岭)      鲂顶瀑布      鲎鱼凝烟 (鲎公屿、鲎母屿,现已不存)      仙洞听涛 (仙洞岩)      社寮晓日 (和平岛)      海门澄清 (八尺门)      杙峰耸翠 (基隆屿)

·古迹

  二沙湾炮台  大武仑炮台  白米瓮炮台  狮球岭炮台  杠子寮炮台  清法战争纪念园区  狮球岭隧道  社寮东炮台  基隆关税务司官舍  基隆要塞司令部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木山炮台

·历史建筑

  基隆市政府大楼  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  海港大楼  阳明海洋文化艺术馆(阳明海运旧厦)  基隆区渔会旧大楼  民族英雄墓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纪念碑  北部火力发电所  和平岛蕃字洞  顶石阁炮台  龙目井   许梓桑故居  灵泉禅寺开山堂  武昌街日式宿舍群  白米瓮炮台附属遗迹  基隆火车站南北号志楼转辙站  高远新村港务局局长官舍  仙洞隧道  灵泉三塔  暖暖净水场帮浦间  暖暖净水场八角井楼  七堵前站  大沙湾石围

·文化景观

  仙洞岩  暖暖净水场 碧砂渔港

·海岸风情

  碧砂渔港 为基隆市一处规划完善的观光鱼产直销中心,在此可以挑选购买到各式各样琳瑯满目的海鲜,尤其是初秋时分的螃蟹,品质完全不输给中国的大闸蟹,更是知味老饕的最爱。中心外的美食街更可帮游客烹调现捞鱼货,香味美食令人垂涎不已。此外,在碧砂渔港旁边,可搭乘蓝色公路观光娛乐渔船,欣赏湛蓝的海天风情。直销中心旁水产试验所退休的海功号,为台湾第一艘远征极地的远洋研究渔船,虽然已略显斑驳,卻更显其英雄老迈,豪情不減当年之风发气势。  正滨渔港 位于和平岛南方,曾为繁荣极盛的渔货商港,现在虽较为沒落,仍保有朴实风貌,目前市政府积极开发成假日休闲怀旧码头,期待荣景将再现于此。而不远的和一路上天后宮,为干隆时代创建的,其瑰丽庄严风貌亦值得一探。  潮境公园 “潮境”指的是寒、暖两潮流的混合区,为鱼群较易汇集的地方。潮境公园园区原本为一处垃圾集放地,后来经海洋科技博物馆筹备处规划改建后,成为一处看海赏景的最佳去处。这里有规划完善且施工精致的人行枕木步道,在此散步休闲,吹著徐徐海风,更显诗意。还有许多意象雕塑品,更显艺术气质。此地除了可以欣赏美丽海景外,更有近在咫尺的基隆山、九份,也可以在此欣赏。而于民国98年即将开放的海洋科技博物馆(海科馆),将设有“水产、海洋之都”、“黑潮”、“东北海域”三大展示主题区域,目前已成立工作站与筹备处运作中,未来将是一处新兴的景点。 八斗子公园  八斗子公园 八斗子位于基隆市东北方之小半岛,与和平岛遙遙相对。据传原为平埔族人居住之地,后有汉人迁入,才逐渐形成渔村。往昔,黃昏时渔船映照夕阳返航,景色旖旎,是基隆八景之“八斗子夕照”。目前于此设有海滨公园,有完善的步道、涼亭、及观海平台,可眺望大海及基隆屿。亦可拾阶而下、两旁绿草如茵,蝶飞鸟舞,是人们所称之“望幽谷”。海岸边多海蚀地形,各种怪石奇岩引人无限联想。唯在海岸線上游玩要慎防海崖崩落之危险。春秋季节时,可于此地观赏候鸟迁徙的景象及彩羽。   绿色海岸 这一处长达数百公尺的海岸坡地,紧邻著滨海公路,与不远处的潮境公园同属个海湾,翠绿色的草皮与生态丰富的礁岩区,常常吸引著游客在此处游憩与赏景,尤其在夏日的傍晚,总是让人慵懒的不想走,海岸的最南端尚留有一处保护储煤场的石墙遗跡,可以印证早期附近为煤矿区。  和平岛 和平岛原名社寮岛,是基隆港的门戶,早期原为凯达格兰族的聚落。目前在沿海部份地区设为海滨公园。园区內有重要的海蚀地形景观,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沟,最著名的为“豆腐岩”和“万人堆”(蕈状石)地形景观。除了瑰丽的地形外,露出地层的生物本体化石和生痕化石是本区地质上的宝贝。退潮得海蚀平台可让人们赤止戏水观看潮间带生物,各种奇岩怪石要好好发挥想像力。驻足停坐海滨岩石,聆听海浪拍岸涛声,各种自然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基隆屿  基隆屿 基隆屿为基隆市外海一处明显的岛屿,从基隆、邻近的北海岸、东北角海岸線上都可以看到他的面貌,几乎已成了基隆的地标。另外,只要一出了高速公路大业隧道,就可以看到她挺立在海面上。该岛为一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四周皆为峭壁,几无平地。其景致也因陆上观赏位置不同而改变,更因气候变化而展现其多重的美感;天晴气朗可见火山岛之气势,晨昏时其隐约外形更显神秘感及飘渺。   花瓶屿 此屿英文名称为尖岛之意。系由一小岛和许多岩礁组成,面积约0.0308平方公里,距鼻头角31.7216公里,岛屿长度不超过180公尺,宽约80 公尺,最高点51公尺,远望似一支花瓶。一般渔民称该屿为“扛轿屿”,据渔民说自东北海域远眺,花瓶屿之地质是以辉石安山岩为主,成锯齿状,岛屿覆盖金属火山碎屑,经氧化呈现红枣色、紫色、绿色、黃铜色、铁灰色等金属岩石色泽,经阳光反射与海水相映,五彩缤纷,并与棉花屿、彭佳屿错落相应,绮丽之至。东南侧断崖之下有一海蚀洞,证明地盘上升露出海蚀台地。   彭佳屿 彭佳屿又名大峙山屿或草莱屿,当地的渔民又称之为大屿。是基隆市外海北方三岛中面积最大,地势有较平坦的岛屿。和棉花屿、花瓶屿都是经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以前有渔民居住其中,现仅有灯塔及气象站设于此。彭佳屿因孤悬与外海,无天然屏障,直接受季风及颱风侵袭,岛上无灌丛以上植物。据闻以前有信天翁成群于本岛繁殖。今已不见此景观,偶有海鸟借海蚀洞憩息或繁殖。目前该岛仍为军事管制区,一般人无法前往参观,或许仅可搭乘海钓船在其四周欣赏其风貌。   棉花屿 东经120度6分,北纬25度29分,面积约0.12平方公里,距鼻头角42.9992公里。南北最大长约800公尺,东西最大宽度约530公尺,最高点为61公尺。东南崖下海蚀台地发育甚佳,地盘仍在上升。全屿之海岸線几为平直断崖,仅西岸之西北角一小湾为唯一可能登岸地,因岩礁紧逼,又暴露于北风及西北风之侵袭,船只停泊相当困难。棉花屿,文献上记载又称“扛轿屿”,亦称“中岛”,英文名称为巉岩之意。学名上的棉花屿,乃形容夏秋之季,候鸟渡来,蔽之于岛面,飞扬之状,宛如棉絮随风飞舞,故名之。本屿东侧海域另有一岩礁,高25公尺,屹立于海中,蔚为一奇观,称之“屏风岩”。(1)花矸—有说屏风岩像花矸。又说自远处眺望本屿及屏风岩,极像一支平躺的花矸。(2)鸟屿—渔民常至此捡拾鸟蛋,故名之。棉花屿附近布满暗礁,船只不宜靠近,而该岛又极形四彭佳屿遇浓霚能见度差时,因无法目视彭佳屿灯塔的灯号,许多新舵手常误辨棉花屿为彭佳屿,因而触礁发生海难。近年灯塔已有霚炮、霚灯设施,且多数渔船也装有探测器、雷达、卫星道航,安全性提高不少。(注:此岛不可参观)

地方节日

·基隆炮狮

  元宵节举行,由基隆市西定路聚乐社办理,在元宵节当日下午由西定路出发,举行四大庙拜庙绕境表演,依序绕经基隆护国城隍庙、庆安宫、奠济宫、觉修宫等庙,最后于基隆市文化中心前所预先搭好的炮台表演舞狮。

·龙舟嘉年华

  农历五月端午节举办,为台湾少数的海上龙舟竞渡,原先于正滨渔港举办,后改至碧砂渔港举行,并委由安乐高中、中山高中轮流承办。

·外木山海上长泳

  于每年六月举行,于基隆外木山风景区举行,由暖暖高中承办。

·鸡笼中元祭

  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的鸡笼中元祭,是每年基隆最盛大的民俗祭典,目前已名列为台湾十二大地方庆节之一。中元祭起源于清代时漳泉移民间的长期械斗,当时地方人士提议“以斗阵头代替斗人头”,并选在中元节纪念这些客死他乡的孤魂。从咸丰五年(1860年)至今,形成了现在的开鬼门、迎斗灯、迎水灯、放水灯、关鬼门...等诸多崇敬亡灵的仪式。每年国历八月初,“庆赞中元”的旗帜飘满市区,开启了中元祭的序幕,到了农历七月十四日晚上的水灯游行达到整个祭典的高潮,更让民间俗称“鬼月”的农历七月充满了另一种和谐的气氛。

特产与小吃

    李鹄饼店:创立于清光绪年间,以凤梨酥、绿豆凸等糕点最负盛名    连珍糕饼:以传统糕饼闻名    鼎边趖:有刑家、吴家两家,皆位于奠济宫庙埕旁    豆签羹    泡泡冰:有庙口的沈记、陈记,以及也在庙口附近的远东泡泡冰    三兄弟豆花    纪猪脚原汁专家    天妇罗(甜不辣)    卞家牛肉面:位于仙洞。因为店开在防空洞内,又有“山洞牛肉面”之别称    虾冰蟹酱:总店位于碧砂渔港,以将冰品及海产做结合而闻名
上一篇:3B交响乐团
下一篇:pislahi

Copyright©2022 吾尊时尚 www.wuzunfans.com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欢迎各位作者创作优秀作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闽ICP备11008833号-10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