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点燃的亲情带你流泪带你飞
(vˍv)
低迷,观众并没有闲着,不仅依然喜欢看电影,而且口味也似乎越来越多元,不仅继续中意好莱坞电影,日本动画也连续破冰,欧洲电影也跃跃欲试,最近炙手可热的则是印度电影,先是《摔跤吧!爸爸》逆袭漫威大IP《银河护卫队2》,上映44天仍然高居票房榜前五位,而后,几天后《雄狮》将接力上映,硬杠好莱坞特效片的技术课代表《变形金刚5》。假如这事儿发生在过去,大家都会觉得这是螳螂档车,而现在,没有人敢轻视印度电影,或者说印度题材电影的号召力。印度题材电影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们为之着迷呢?这部曾获得六项奥斯卡提名,两项英国电影学院大奖《雄狮》又有怎样独到之处呢,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写实与诗意结合的影像,深入现实的黑暗地带
《雄狮》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印度制造,导演是澳大利亚人加斯·戴维斯,阵容中包括澳洲籍的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出生在英国的印裔明星戴夫·帕特尔,曾获得戛纳影后的美国女星鲁妮·玛拉,原著小说作者萨罗·布莱尔利虽然是印度人,但5岁就离家走失后被领养,在澳大利亚生活了20多年后才回到印度,本片讲述的也就是他的真实经历。
虽然不是纯粹的印度电影,但影片有大部分篇幅的故事发生在印度,有众多印度演员,而故事也是绝对围绕印度的现实问题展开,讲述的是印度走失儿童在异乡的生活,《雄狮》第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视角的纯粹性,他围绕5岁男孩萨罗从家乡到加尔各答到再澳大利亚,这一路上的真实经历。
没有刻意营造加尔各答人贩子的罪恶与血腥,没有刻意去描写触目惊心的儿童性交易市场,而是通过地下通道里突然发生的追逐哄抢,大汉们像狼冲进了羊群,巡夜的警察对之视而不见,萨罗只能拼命的奔跑;公寓里面带笑容的阿姨和伪装的好心人,用可乐和饭菜像诱鸟一样吸引萨罗入瓮,萨罗只能拼命的奔跑;耳边只有潮热的风,再听不到妈妈和哥哥熟悉的呼唤声,这个陌生的城市人流熙攘,他却一句也听不懂,他很害怕。
以富有诗意的像影语言去揭开现实的真相,是印度电影的拿手项目,早在《大篷车》时代代就是如此,《摔跤吧!爸爸》也是这样,《我的个神啊》虽然是虚构的,但角色所经历的人和事,是每个普通人都曾经遇到或正在发生的,《雄狮》也是这样,印度每个大概有十万儿童走失,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幸运的回到家人的怀抱,绝大多数都像萨罗和福利院的小伙伴们一样辗转他乡,变成孤儿,或者陌生儿的孩子。
点燃爱与痛交织的亲情,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当故事中的萨罗被领养到澳大利亚,和养父、养母,同样被收养来的弟弟一起生活,影片进入几位实力明星的飙戏阶段,戴夫·帕特尔在寻找家乡的过程中,陷入对亲人的思念之痛,却忽略了眼前的亲人,而领养家庭原情感症结,被几位明星演绎得细腻入微。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领养家庭的情感关系感同身受,但是《雄狮》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描写,精练而又极具情感的台词,把萨罗一家人的情感危机营造得呼之欲出,萨罗和弟弟势如水火的关系,其实是出于两人在内心深处,对自我的家庭身份缺乏认同感,而萨罗在成年后对养母的回避,则是觉得思念家乡会伤害到现在的情人,而养母一直所努力维系的,不仅是家庭感受表面的稳定,更是试图为每一个孩子建立精神的根源。
然而,这样的家庭注定不会风平浪静,就像萨罗对养母说:你不止是领养了我的现在,也领养了我的过去。他最终在漫长的心理挣扎和蛰伏之后,终于意识到养母才是最无私的爱,也领悟到只有回到家乡,才能真正的得到内心的安宁。影片用如此虐心的情节来展开萨罗的心路历程,直到踏上回乡路之前,萨罗在谷歌上寻找记忆中残留的碎片,当一幕幕童年的记忆被激活,他看到了故乡的山和树,桥和路,还有和哥哥一起走过的铁轨,一切历历在目。
影片的片名也来得很有趣,当萨罗回到家乡见到妈妈,才知道小时候把自己的名字拼错了,不是萨罗,而是“Lion”,雄狮的意思,而影片用这样一个梗来点了题,出是意在激励现实在走失的孩子们,漫漫回乡路,只要坚持信念,每个离乡的孩子都可以成为精神的雄狮。
作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佳作,《雄狮》演绎了印度的现实之痛,既有紧张曲折的故事,也有催人泪下的情感,可以让观众一边流泪一边感受美妙的影像语言,它的出现也给我们处于低迷中的国产片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要想拍出好电影,还是要贴近现实,投入情感,只有走心的电影,才能得到观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