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时节家家雨(梅子时节家家雨一全诗)
( ^_^ )?
梅子时节家家雨(梅子时节家家雨一全诗)
据资料记载,赵师秀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八世孙,有皇族血统,却一生流落江湖,后成为南宋著名诗人,和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南宋后期兴起的“江湖派”便是受了他们的影响。“四灵”中翁卷的山水田园诗很出名,“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便是他的代表作。徐照、徐玑因为没有特别出彩的作品,所以一直被后世忽略。而赵师秀,虽然在“四灵”中排行最末,但其实他的成就和影响力却是最高的。其著名代表作是《约客》。
今天复习赵师秀的《约客》,诗词原文如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往往会索然无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却独辟蹊径,写得优雅含蓄,余味多多。
“黄梅时节家家雨”,梅子黄熟的时候,也就到了江南雨季,大家称之为梅雨季节,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青草池塘处处蛙”,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十分静寂,只有震耳欲聋的蛙鸣,此起彼伏,更凸显了夏夜的宁静。
“有约不来过夜半”参考消息网,眼看时间就过了半夜,那个约好的客人,至今没有如约而至,心情不免有些焦躁。
“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芯燃烧后的灰烬,不知落了多少次,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手拿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再次将灯花震落。
在发表本诗议论之前,首先声明一点:最近,本人连续写了多篇习诗录,顾名思义,是我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记录的一些个人学习的理解和体会,不代表官方或专业意见。这首诗最亮眼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在这个寂静的夏夜,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人生可能会有很多的等待,等待家人,等待友人,等待爱人。有一个值得等待的人,其实是很美好的。在等待中,为他牵肠挂肚,为他胡思乱想,为他喜怒哀乐,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情怀呢!也许,今天的等待,不会有结果,不会如愿以偿,但至少还有希望,还有后会有期,还有美好往事可回忆。心若在,情就在。不管得与不得,重要的是等待的过程,等待了,坚持了,心,也就释然了,淡然了,怡然了。不是吗?我们都需要一个等待。
2020年11月23号
《山园小梅》
林逋,浙江大里人,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少时读书很勤奋,通晓经史百家。他的性格很孤傲,喜恬淡,不逐名利,即使穷困潦倒,也毫不在意。到了40多岁时,他直接隐居杭州西湖,彻底过上了归隐的生活。因为他的才学,很多人都劝他入仕,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可谓散淡至极。隐居杭州西湖期间,他在孤山盖了间小草房。常常驾着小船,在西湖周边游荡,遍访寺院,平时,多与高僧诗友交往。每逢客至,都让门童放飞白鹤,他看到白鹤,就驾船回来。他作诗,都是随作随丢,从不留存。
今天复习林逋的《山园小梅》,原文如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的大意是:秋去冬来,百花凋零,只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那高洁而不傲娇的风情,把小园的风光占尽。梅花疏疏落落,枝干有横有斜,轻盈曼妙的影子,倒影在澄澈清浅的水中。梅花散发清幽的芬芳,在黄昏的月光之下,随风飘动,款款而来,飘然而逝。冬天的鸟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吟诗作赋,用高雅的方式,来与如此高洁的梅花亲近。用不着那些俗人敲着檀板唱着歌,执着金杯饮着酒,俗不可耐地来亵渎她了 。
学习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就不得不先说说“梅妻鹤子”的典故。话说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隐逸诗人,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林逋,这位老先生的确与众不同,他特别喜欢梅花和仙鹤,种梅养鹤成癖,而且,为此终身不娶,终生与梅花和仙鹤相伴,世称“梅妻鹤子”。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钟情于梅花。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这首咏梅诗,全诗虽无一梅字却句句写梅,将梅的高洁和与众不同写得淋漓尽致,被誉“千古咏梅绝唱”,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咏梅经典名篇。尤其是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疏”和“暗”,一个是有形的,突出梅花初放时的外在特点,有花无叶;一个是“无形”的,将梅花的幽香写到了极致,又暗合月黄昏这一时间。从而达到写梅的最高境界,形神兼备。被后世称为千古写梅第一妙句。从此以后,“疏影”和“暗香”也成了梅花的代名词。
2021年元月4号午
《游园不值》
说起来,挺好笑的。早些时候,我常常把“春色满园关不住”,错记为“满园春色关不住”,至于作者也是记忆不深不牢。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今浙江龙泉人,祖籍福建建瓯。叶绍翁原姓李,其祖父李颖士官至刑部郎中,因与时任宰相赵鼎交好,极力主张抗金,得罪奸臣秦桧,屡遭贬谪,致使家业中衰。为此,叶绍翁在小时候即被过继给龙泉叶氏,从此改姓叶。他曾任朝廷的小官,长期隐居在钱塘西湖之滨,经常与朋友互相酬唱。他是江湖派诗人,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擅长写江南水乡参考消息网的景色及田园的生活片段,颇具风味,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其主要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田家三咏》等。
今天复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原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创作于他长居西湖期间。江南的早春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他受到朋友的邀请,穿着高齿的木板鞋,不避苔滑路僻,欣然前往,想要到朋友独居的小园,去探访春天消息,饱览秀美春色。当他来到朋友的居住地时,却发现柴门紧锁,空无一人,想游园却不能进门。朋友爽约,确实是一件不太令人愉快的事情。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他毕竟是有文化、有涵养的人,具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他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看到了另一番春天景色,总算是不虚此行。于是,兴之所至,便创作了这首诗。
下面根据有关资料的词义注释,以及个人理解,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老朋友,我如约而至,你却园门紧闭。哦,我明白了,应该是你怜惜园中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把你的青苔踩坏了。所以,尽管我一直在轻轻地拍打柴门,却久久没有人来开门。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头来。
叶绍翁的这首小诗,是写自己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描写了他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的经过,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别具一格的记游诗。这首诗的精华部分,应该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非常著名,后世传唱度也很高,但渐渐有些变味了,被人曲解为女子出轨的贬义词。这无疑是对经典的曲解和亵渎。今天,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其本意是:“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一定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应该一开始就皱着眉头,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考量,去欣赏,读懂它,领悟它,唯有如此,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把坏事变成好事。归根到底,一句话,心态决定一切。
2021年3月9号
《参考消息网题临安邸》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关于林升的资料记载不多,其存世的诗文也不多,仅有两首。说到这个人,也许,有的人可能不熟悉,但他的一首《题临安邸》,却是老幼皆知的千古名篇,亦被纳入小学课本,简直就是和“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红豆生南国”一样的国民古诗,足以让他名垂诗史,千古不朽。
今天复习林升的《题临安邸》,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大意是:美丽的西湖,青山绵延,重重叠叠,亭台楼阁,画梁雕柱,鳞次栉比,望不见头。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游船如织,轻歌曼舞,日夜不歇,几时才能停止?那些南宋的贵族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昏昏欲睡。他们简直是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北宋京城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典型的讽刺诗。当时,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部沦陷。赵构仓惶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一味投降求和,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腐败无能,只图享受。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道出了郁结在广大人民的心头激愤,同时,也表达了林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总体来看,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写的都是当时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整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和场景写起,心中愤慨至极,却不作谩骂之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骂人的最高境界,骂人不带脏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极品杰作。
林升在这首诗中突出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权贵们歌舞升平的描写,更加衬托出南宋小朝廷及其权贵耽于享乐的丑陋嘴脸。怒其不争,恨其不为,只把沉迷之态晾晒出来,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更见其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读林升这首诗,便觉自作孽不可活,南宋不亡,实在是天理难容。
话又说回来,林升不过是南宋时期一无名草民,而他却秉持历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位卑未敢忘忧国,以笔做枪,用高超的笔法,揭露当权者的腐朽堕落,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真乃英雄气概,其胆气和才气,实在令人折服。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首千古名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林升这个名字。
2021年4月19号
《喜晴》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
今天复习范成大的《喜晴》,原文如下: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首诗的大意是:窗户前,梅子已经成熟,花蒂全落了下来,一地金黄。墙角下,冒出很多的竹笋,生长旺盛,长成了青青竹林,满目青翠。梅雨季节到了,雨连续不断地下,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天气终于晴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刚开始学习范成大的这首《喜晴》,总觉得怪怪的。仔细一推敲,原来这首诗既不是七言绝句,也不是五言绝句,而是一首很少见的六言绝句。一般来讲,可能很多人对于七言绝句,以及五言绝句会比较熟悉。范成大的这首六言绝句,通篇看似描写得很普通,可是同样的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四个字,但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其笔下唯美的乡村。
纵观这首《喜晴》,着实平淡,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更加没有华丽的辞藻,完全只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乡村那种平淡的生活,但却写得很绝,使得人们读了之后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全诗立意不俗,描写生动,画面唯美,朗朗上口,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从而也成为宋诗里出类拔萃的千古名篇。其中的“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更是传唱度极高的千古名句。
2021年5月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