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纯电动车续航里程(2022年纯电动)
现在纯电动车已经成为了一种大趋势,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在做纯电动车,对于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长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2年纯电动车续航里程,2022年纯电动车销量预测。
2022年纯电动车续航里程
打开蔚来App,新车ET5显示的是CLTC续航,ES8显示的则是NEDC续航。如今很多上市的新车,比如刚刚上市的零跑C01,宣传的直接是CLCT续航717KM。
现在很多车型OTA后,仪表盘上原来只显示NEDC续航的,变成了WLTP续航。
为什么新车续航宣传,从NEDC变成了CLTC,仪表盘上又有NEDC和WLTP两种?
如果在网上查一圈,关于新车续航标准五花八门,而这些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
不是真实续航。
新车续航,有标CLTC工况的,也有NEDC续航,测试中采用的又是WLTP工况,到底哪个才更接近真续航?
在2021年7月之前,NEDC还是我国评定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标准,随着工信部制定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GB19578-2021)更新,WLTC取代了NEDC。
WLTC,也就是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NEDC是新标欧洲测试循环。
NEDC此前一直是我国进行机动车油耗及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标准,相比于WLTC,NEDC的测试场景比较理想化。
比如,NEDC的测试环境是把电动车放在实验台架上,关闭空调、大灯、音响等耗能配置,模拟4个市区工况和1个郊区工况进行测试,测试时的温度设定在20℃~30℃。
这种测试环境几乎脱离了我们的日常用车环境。温度适宜,不开空调,不听音乐,更不要提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对电池能耗的影响了,所以一辆NEDC续航为500KM的电动车,实际开出350KM的水平,也没什么可惊讶的。
相比较来说,WLTC的测试环境更贴近车主的日常使用环境,比如在模拟工况中,包括了城市(低速)、城郊(中速)、乡村(高速)和高速公路(超高速)4种不同工况,对应最高车速分别为56.5KM/h、76.6KM/h、97.4KM/h以及131.3KM/h,对应的单次循环时间更长,并且设置了停车、刹车、急加速等不同操作。
同时,与 NEDC固定挡位相比,WLTP 采用非固定模式的挡位变化,更换不同驾驶员以模拟真实情况。外界温度、汽车质量、挡位状态、滚动阻力以及载重、加减速等多种因素都被纳入考核体系。
除了NEDC和WLTP这两个涉及到评测标准变化的工况标准,其实在我国,中汽研还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设计了CLTC工况,也就是中国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在一些测试条件上针对中国路况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我国高速公路限速为120公里/小时,CLTC在测试速度限制上就会低于NEDC和WLTP。
从测试的苛刻指数来看,CLTC >WLTP >NEDC,当然也是相对而言的。
CLTC从名称看就知道,是一个因地制宜的标准,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双积分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表示,纯电动乘用车方面,厂商可选择NEDC工况或CLTC工况确定电能消耗量和纯电行驶里程。所以从去年10月开始,很多新车都改用CLTC工况续航。
但是,很多用户发现,改用新续航标准后,同一辆车的续航好像更长了。
Model 3最初标注的NEDC续航605KM,到CLTC后就变成了675KM。设计方中汽研解释称,这是因为CLTC在测试中频繁加减速,符合国内实际走走停停的情况。更加频繁加减速的工况,对于具有动能回收且效率更高的电动汽车来说,非常有利于提升续航。
这种续航增加或许代表了一种技术进步,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一头雾水。
也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选新车,首选是CLTC、WLTP最高的。
但是,这只是一个关于真实续航的理论参考。如果结合实际情况又要复杂许多。毕竟不管是什么车,在同一标准下的测试内容是一样的。但其实每一款车都有驾驶人员独特的驾驶特点,有自己的行驶环境,很多因素都是游离在标准之外的。
在用户看来,无论是NEDC、WLTC,亦或是CLTC,各种口径的官方续航标准,实际上还是高于纯电动车的真正行驶里程,这也是新能源车主及潜在车主续航焦虑的根本原因。
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续航
各种续航标准虽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是其实很多车主忽略了,由于使用的城市、环境不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是分场景的。相同的车型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续航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近期,懂车帝联合通用技术中国汽研上线业内首个新能源车主续航查询功能,数据覆盖全国33个城市、数十个热门新能源品牌的车型。
这些样本数据都是基于上险量较高的城市,涵盖了市场上主流电动车型,从A00(微型)、A0(小型)到C(中大型)等多个级别。不仅有热销的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以及比亚迪、蔚来、小鹏的车型,也包括大众ID.系列,宝马、奔驰旗下的电动车型。
他们还基于此发布了一份续航里程分析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温度是影响实际续航里程表现可信度的主要因素。5月南北方各区域受温度影响最小,车辆平均续航里程可信度达到全年最高。
7月全国普遍高温,北方城市的里程可信度表现更好,同样,1月的寒冷冬季时,沈阳、北京的续航里程可信度仅有60%。
车型大小其实对于续航表现也有影响。懂车帝在调查中,选取北京1、5、7三个月,对22款纯电动车型对比分析发现,A00级轿车的续航表现更好,其中,奇瑞小蚂蚁在1、5、6三个月的续航里程可信度分别达到82%、98.8%、97.8%。同时,车型越大,续航里程可信度越低。
也就是说,车重越大,滚动阻力越大,整车能耗越高,会明显影响续航。
2022年纯电动车销量预测
一、预测2022年特斯拉新能源车销售量将达到180万辆。
依据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历年销售数据、价格竞争策略、产能计划、品牌口碑等方面的详实资料,我们预测特斯拉2022年新能源车销售量将达到180万辆左右,比2021年增长92.4%。
预测依据如下:
1、从历年销售增长率来看,2022年特斯拉具备增长92%以上的潜力。
特斯拉2021年销售增长85%,比预测值92.4%仅低7.4个百分点。特斯拉上市9年来,年增长最低为23.3%,最高为139.4%。在疫情严重、芯片短缺的2020年和2021年,依然取得了32.2%和85%的增长。2022年全球疫情将消退,特斯拉完全有潜力获得比2022年更大的增长。
2、从特斯拉的产能来看,2022年特斯拉具备180万辆以上的销售能力。
因产品太受欢迎,特斯拉产能的困扰一直存在。1月27日,在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今年将为下一座特斯拉超级工厂选址,结果有望于今年年底宣布。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拥有上海和加州弗里蒙特两座超级工厂,但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和德国柏林两座工厂即将投产。目前,美国得克萨斯和德国柏林的两座超级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一部分车辆, 2021年底,得克萨斯超级工厂已经开始生产Model Y,柏林超级工厂也已经于2021年底开始设备测试。
当下,特斯拉的目标是尽快增加产量,不仅要通过奥斯汀和柏林的新工厂增加产量,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弗里蒙特和上海的现有工厂的产量。美国得克萨斯和德国柏林的两座超级工厂开工后,2022年特斯拉的产能将翻番。马斯克在财报会上表示,仅凭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即可实现50%的交付量增长。再加上美国得克萨斯和德国柏林的两座超级工厂,预计2022年特斯拉交付量将轻松增长翻倍。
至关重要的是,特斯拉自从上市开售新能源汽车以来,制约其销售量的,从来都是产能,而非市场需求。9年来,特斯拉生产线一直在开足马力为满足订单而生产,订单到交付的周期往往长达数月。
因此,从产能以及产能与销售的关系看,2022年特斯拉完全具备180万辆的销售能力。
3、从价格策略来看,高性价比的特斯拉新能源车极受市场追捧。
自从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伴随着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特斯拉旗下的Model Y和Model 3两款国产车型价格都曾进行过调整。其中Model3的起步价已经从最初的三十余万调整到了如今补贴后26万余元,这还是升级了配置、续航有了增长之后的价格。
所以,尽管有不少特斯拉车主戏谑自己为“韭菜”,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特斯拉的追捧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伴随着价格越来越亲民,性价比越来越高,特斯拉的销量也屡创新高。
据英国研究机构Confused.com统计,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多个细分市场中的销售价格,中国澳门和中国大陆的售价最低,澳门为25.47万元,大陆为26.56万元。
对比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热销,自然离不开其公开透明的直营模式和高性价比的价格策略。而建立在规模成本基础上越来越合理的价格策略,也为特斯拉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根据特斯拉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实现总营收538.23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汽车业务总毛利为138.39亿元,同比增长98%,毛利率高达29.3%。在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
4、特斯拉品牌口碑在新能源汽车品牌中一直高居前列,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特斯拉在全球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具有遥遥领先的知名度、曝光率。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全球也是领先企业家们的知名明星企业家。特斯拉和马斯克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媒体的热点,这是其他汽车品牌所难以比拟的。
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与国内本土新能源车企,在电池动力、车身制造、软件系统、自动驾驶等方面,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常常引发网民争议,另一方面也为特斯拉带来极大的热度和品牌风格。
2月1日,正是我们春节的大年初一,大洋彼岸的美国《消费者报告》发布了一份新的榜单,评选出了2021年度美国车主满意度最高的几个品牌。历史短暂、没积累多少粉丝的特斯拉,又在满意度排行榜上高居第一。之所以这里用上“又”字,是因为《消费者报告》在2020年也评选过2019年度的美国车主满意度最高的几个品牌,当时特斯拉就令人意外地名列榜单第一。特斯拉不仅品牌很给力,品牌下面的各种车型也同样给力。在2021年度满意度最高车型top10榜单中,特斯拉独占四个。
2021年在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4.4%,远不及我国的13.4%。这说明美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比我们差很多。即便如此,电动车企特斯拉还能登顶美国年度车主满意度最高品牌榜,这对我们中国的车主,也是有极大的参考作用的。
二、预测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量将达到100万辆。
作为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霸王,比亚迪近年加快了从传统能源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2021年,比亚迪销售乘用车7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59.4万辆,同比增长231.6%。占比达到81.4%。估计2年之内比亚迪就会停产传统能源汽车了。
结合比亚迪月销售增长情况、车型情况、价格竞争力,我们预测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可接近100万辆左右,比2021年增长68%左右。
1、从比亚迪目前的销售趋势分析,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幅度应在70%以下。
比亚迪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3168辆,同比增长361.73%。有不少网友用这个增长幅度简单预测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车销售将达到200万辆左右,超过特斯拉。
不错,比亚迪新能源车不仅2022年1月份的销售成绩非常耀眼,2021全年销量也十分不错,同比增长231.6%,总成绩为59.4万辆。但月均不到5万辆,也大大低于特斯拉的95.6万辆。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比亚迪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猛增3.6倍,源于其2021年元月份汽车销售跌入低谷,仅为20178辆,比2020年的12月和2020年的11月,分别锐减53%和64%。与2021年比亚迪月均销售量比较,2022年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增长率马上从361%下降到86%,与比亚迪2021年2-12月的月均销售对比,其增长率马上从361%下降到77%。与比亚迪2021年4季度的月销售对比,其增长率马上从361%下降到18.8%。因此,按照70%以内的年化增长率预测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还是比较合理与科学的。
2、车型众多,一方面分化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不利于规模化产能提升。
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众多,是特斯拉的好几倍。有过工业生产经验的人都知道,同样的总产量,车型越多,单个车型的产量越低。产量越低,需要采购的设备零件越多,流水线越复杂,规模化生产效率越低。与特斯拉的少车型对比,这显然是不利于提高产能的。
另一方面,众多的车型理论上可以适配更多的顾客,但实际上选择太多,极易造成选择恐惧症。消费品市场往往存在型号越少销售越好的规律。比如苹果手机的型号比华为、OV都要少得多,但销售量反过来更高。再比如五菱宏光小电动汽车,型号并不多,销量却不少。仅宏光MINIEV 2021年销量即达到42.6万台,这是比亚迪任何一个车型无法达到的销量。
3、价格竞争力不高,性价比不如特斯拉。价格策略无助于比亚迪增强竞争力。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外观造型、科技含量、独特性、车辆性能等各方面,与特斯拉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与本土竞争 性品牌对比,奢华性不如蔚来小鹏和理想,低价格不如五菱宏光。
比亚迪的价格策略对消费者也难具吸引力。14-30万单价,在中档新能源车中价格十分普遍,购买力极易被分流。
比亚迪车型众多,导致单个车型规模数量难以突破,也制约了比亚迪的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导致比亚迪新能源车的价格难以向下突破,通过确保质量前提下的降价来提高性价比,促进销量提升。
实际上,比亚迪的销售价格,已经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质疑和反感。从价格策略上看,无助于比亚迪增强市场竞争力。
4、比亚迪的数据可信度也影响我们对其销量的预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特斯拉每个月所公布的销售数量,与全年数据都高度匹配,给人的数据可信度极高,如同其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一样可靠,值得信赖。
但比亚迪每个月公布的数量,和年报数量却有一定的差距。比亚迪自身也未对其数据矛盾予以解释。
比如其来自于月报的2020年各月销售量,合计为37.79万辆,但其2020年年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18.97万辆,相差18.82万辆。2021年月报合计数据为61.33万辆,但其年报公布的年销售为59.4万辆,相差1.93万辆。
更令人费解的是,比亚迪年报公布其新能源车同比增长231.6%。但用其2021年销量与2020年月报合计数37.79万辆比,只增长57.2%;与2020年年报的销售量18.97万辆对比,只增长了202.6%,均低于其2021年年报231.6%的增长幅度。
当然,对于月销和年报数不一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是否存在销售退回的情况,但退回数未冲减后面月份的销售?但对其年增长率不一的误差,则无法理解。
基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公告中数据的矛盾性,我们对其2022年1月份的销售量9.31万辆,也予存疑。所以综合上述情况,给出了其2022年销售量不超过100万辆的预测。
hi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