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炮城
(清朝~) “攻炮城”在台湾各地,皆有相关活动,活动性质与內容也大同小異,在南部六堆客家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攻炮城”亦为其中之一。 南部六堆区域称“攻炮城”为“尖炮城”;“尖炮城”为客语发音。 “尖炮城”,对于南部六堆)区域的客家人而言,是集聚堆民团结一至的活动,其来源主要是因为,早期台湾在清朝开垦时期,常有其他族群来犯,因而在固定的堆区里,设置类似烽火台功能的僚望台,一但其中一个堆区受到攻击,就会在僚望台上点燃烟火,通知其他六堆区域的堆民,加强防御以及提供协助;而受到攻击的堆区,则在城上点燃鞭炮,通知区內的居民有敌人来犯,必须立刻动员加强防御与抗敌。 有了上述的前因,在六堆地区,将这个防御敌人的技术转化成了庆典活动,至于从何时开始卻无从可知,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每年的元宵节,这个活动成了早期客家社会中,家喻戶晓的活动。 然而,随著时代变異,“尖炮城”这个活动逐渐沒落,直至西元2007年的元宵节,由屏东县“六堆客家文化园区”试办“攻炮城”活动至前,“尖炮城”这项民俗活动剩下屏东县的万峦乡五沟村尚保存这项元宵节特别活动。 现今,由“六堆客家文化园区”试办第一屆的“攻炮城”活动,反应十分热烈,因此在西元2008年扩大举办“攻炮城”活动,参赛队伍更冲破西元2007年第一屆的“攻炮城”试办活动纪录,也因此让“尖炮城”这个民俗活动更能广泛人之。 早期的攻炮城活动,是将装有炮竹(整串)的红纸竹笼高挂在一根长竹子上,再由各个炮手点燃手中的爆竹(单颗)丟往竹笼,引爆竹笼內的炮竹者方为胜者,难度颇高;现在的“攻炮城”活动,为改良式的活动,炮手所持有的炮竹从单颗转为一小串,只要炮手能夠将鞭炮串挂在笼內或离笼內炮竹较近的位置,便能引燃笼內的炮竹,炮竹引燃后,笼子下方便会垂下庆贺的红联,让整个活动增色不少。